苏联为中国研制原子弹提供了多少援助?

如题所述



苏联为中国研制原子弹提供了多少援助?


苏联对中国导弹和核弹项目的援助主要是帮助中国建造了最早的原子反应堆、铀浓缩厂和核试验基地,并提供了P-2导弹的样品。这些核武器制造设备和大量的技术援助大大节省了中国的研制时间。


中国近代面对世界的时候,处于一种极其弱小的状态。主要原因是社会生产水平仍然停滞在落后的耕作方式中,错过了工业化的浪潮,军事也错过了热兵器和机械化两大历史发展机遇。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时期,忙于内战,国家一直处于分裂和混乱的状态。当局重点发展的军事工业只是外国的附庸,连一辆汽车、一架飞机都无法在中国制造。


1949年全国解放时,人口最多的中国工业产值实际上排在世界第26位。当时国内的几家兵工厂,如沈阳兵工厂、太原兵工厂、重庆兵工厂,只能生产少量的机枪、步枪等轻武器。连迫击炮都造不好,更不用说机械化装备了,弹药年产能也只能达到1万吨。相比之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苏联、德国等国的弹药年产量都在200万吨以上。当时发达国家的军队已经进入机械化时代。比如1950年,美国陆军人均20马力,苏联陆军人均5马力,而中国陆军人均0.2马力。550万解放军战争中缴获的汽车只有1万辆。


世界军事发展史证明,没有国家工业化,就不可能有军队真正的机械化和现代化。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力量和强大的经济力量,这是两件大事。鉴于当时国内工业基础薄弱,中国国防事业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方面紧急采购苏联先进装备,另一方面建立独立的国防体系。20世纪50年代中国重工业建设起步时,中国军工部门及时补上了机械化的课,同时在核武器发展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抓住了重要的历史机遇。


抗美援朝期间,新中国以半价信贷的方式进口了苏联106个陆军师和23个空军师的装备,欠下外债30亿元人民币。1951年至1954年期间,中苏达成引进156个重点工业项目,其中44个是军工企业。苏联按成本为陆海空三军提供了飞机、舰船、大炮、坦克等武器装备的生产线,并免费提供了相应的技术。中国获得这一世界军事史上罕见的大援助的主要因素,不是当时提倡的国际主义,而是国家之间的利益交换。正是因为中国在朝鲜战争中站在第一线,献出了自己的鲜血,苏联才给予了相应的回报。


真正了解中苏交往历史的人都知道,在苏联领导人中,苏共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对中国的援助最多,级别最高。1953年,他出任苏共第一书记,内外地位不稳,急需刚刚取得抗美援朝胜利、在国际上威望很高的新中国的支持。他对中国的援助,特别是军事援助,有了质的提高。斯大林援华时,提供的大多是二战用的旧产品。赫鲁晓夫苏醒后


然而,在20世纪50年代,世界大国已经进入核武器阶段。1954年赫鲁晓夫第一次访问中国时,毛泽东问他是否能在这方面提供帮助,但遭到了拒绝。中共中央还是在1955年决定开始核弹和导弹的预研。1956年,东欧发生了反对苏联控制的波兰和匈牙利。第二年夏天,苏共元老莫洛托夫试图推翻赫鲁晓夫。在这种形势下,赫鲁晓夫不顾军方的坚决反对,于1957年7月同意向中国提供原子弹和导弹的样品,帮助建造一座核工厂,以换取毛泽东访问苏联。1957年10月,中苏签订《国防新技术协定》,规定苏联再建102项重点工程。毛泽东随后访问了苏联,并在61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会议上支持苏联在东方集团中的领导地位。


苏联对中国两弹工程的援助主要是帮助中国建造了最早的原子反应堆、铀浓缩厂、核燃料棒厂、铀矿和核试验基地,并提供了P-2导弹的样品。后来由于中苏之间的政治争吵,1960年7月,苏联中断了对两弹的援助,撤走了专家。而中国之前得到了一些核武器制造设备和大量技术援助,大大节省了研制时间。毕竟苏联撤走专家后留下的核工厂里的半拉子钉子户项目,比白手起家强多了。中国能够以世界最快的速度完成两弹一星,主要是自力更生,苏联早期的帮助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1961年,中苏关系缓和。赫鲁晓夫提出延缓中国还债时,还提供了米格-21战斗机等新装备及其生产技术资料。然而,中苏关系改善没多久,中共在同年11月苏共二十二大上反对批评斯大林、支持阿尔巴尼亚时又闹翻了。1962年11月,苏联在米格-21的技术资料最终上交之前停止了这一援助项目,对中国的军事援助也随之结束,理由是中国在导弹危机期间没有支持古巴,而是影射和攻击古巴。然而,中国军事工业通过全面接受和掌握苏联50年代的武器装备技术,为奠定国防工业基础发挥了重要作用。1984年,当时主管经济工作的中共中央副主席陈云会见苏联的老朋友时说,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忘记,也永远不会忘记给予苏联的援助。


本文摘自《中国青年报》。原标题为:新中国武器装备发展历程国防现代化买不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