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逸06排量多少钱

如题所述

2019年7月16日晚,东风日产第14代轩逸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6款车型,售价区间为10.9-14.3万元。第14代轩逸采用了全新的家族化设计语言,使其内外造型更加年轻化、动感化。同时,出色的内饰空空间和舒适性保证了新车的实用性,可谓内外兼修。

日产轩逸自2006年在中国上市以来,一直深受消费者喜爱。其喜人的销售业绩,让我们总能看到其在月度汽车销量榜榜首的位置,足以称得上家喻户晓。为什么这款车能在众多竞争对手中突围,甚至在一个德系品牌如此普及的国家也从未掉队?它的魅力在哪里?我们不妨从金钱豹的前世来探究这款车的成功之处。

既然说的是轩逸,怎么能不提它的前身蓝鸟呢,蓝鸟取自比利时剧作家莫里斯·梅特林的代表作《蓝鸟》。这幅作品完成于1908年,讲述了两个孩子泰勒和米特勒去寻找蓝鸟并拯救他们家人的故事。这是蓝鸟第一次被用来象征幸福。后来,“快乐的蓝鸟”进入了流行词汇。在美国,9月24日是全国快乐蓝鸟日。

将日产的汽车命名为“蓝鸟”,意味着它能给人们的家庭带来幸福。

达特桑310/311/312(1959-1963),第一只蓝鸟

最早以“蓝鸟”的名义出现

第一代蓝鸟诞生于1959年。当时是日产的前身达特桑汽车公司制造的。在发展初期,大多数汽车工业都是通过借鉴别人相对成熟的造车经验发展起来的,大顺汽车公司也不例外。当时它的学习对象是以小型车为主的英国奥斯汀。达特桑汽车公司学习了奥斯汀的knockdown生产方式,即从国外进口零部件,然后在国内组装。继达特桑210/211之后,达特桑于1959年推出了达特桑蓝鸟310。至此,蓝鸟汽车系列正式推出。

第一代蓝鸟按年份不同可分为310(1960)、311(1961)、312(1962-1963),其中又可分为四门轿车版和五门旅行版。根据车型不同,原厂蓝鸟有1.0升和1.2升发动机,分别对应45马力和60马力。与这两款发动机匹配的是3速手动变速箱。

第一代蓝鸟在日本、美国、韩国、芬兰、新西兰等地销售,其中有两点值得一提。首先,当时在新西兰销售的第一代蓝鸟是最早出现在那里的日系车型之一;其次,1962年芬兰开放汽车进口后,第一代蓝鸟是第一款在欧洲销售的日系车型。

达特桑410/411(1963-1967),第二代蓝鸟

来自宾夕法尼亚州的设计

由于第一代蓝鸟的成功,日产决定在该系列上投入更多成本。1963年,日产发布了巴蒂斯塔·宾尼法利纳设计的第二代蓝鸟车型,也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宾西法尼亚(劳斯莱斯、法拉利、玛莎拉蒂、奔驰都找过自己设计车型的外观)。

至此,蓝鸟汽车开始抛弃原有的“英伦风格”设计风格,转而以更广阔的视野向欧洲大陆风格靠拢。我们甚至可以在二代蓝鸟身上看到一些富尔维亚的影子。第二代蓝鸟的这种外观和造型风格甚至影响了后来的日产总裁和日产阳光。

第二代蓝鸟可以分为两个系列,410和411。410系列生产于1964年至1965年,411系列生产于1965年至1967年。机械品质方面,这款车和上一代一样,采用前双摇臂,后钢板弹簧的设计。但由于全新的车架设计,车身高度降低了,操控性增强了不少。

这一代蓝鸟根据车型和销售区域的不同,分别有1.0L、1.2L、1.3L和1.6L四种排量的直列四缸发动机,变速箱有三速手动和四速手动。车型的选择也很丰富,有四门轿车,双门轿车,旅行车,面包车。

达特桑510(1967-1972),第三代蓝鸟

一代经典,开启辉煌时刻。

第三代蓝鸟于1967年8月上市。这一代蓝鸟相当传奇。加入了很多美国的设计元素,在机械品质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都是为了打入美国市场。

因为1966年,日产阳光接过了当时日产最入门级车型的接力棒,蓝鸟车系开始大规模发展。在美式设计元素的加入下,新车的外观变得简洁、犀利、棱角分明。

改成了前麦弗逊的拖臂和后半的组合(参考王子汽车第三代Gloria设计)。这种悬挂结构在当时被称为“四轮独立悬挂”,相比上一代是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因为如此,第三代蓝鸟在那个年代有着不错的操控性。

这一代蓝鸟搭载了L131.3L和L161.6L发动机,其中L13水冷直列四缸自然吸气SOHC发动机颇有名气,最大马力72匹,与之匹配的是4速手动变速箱。

如果是这样的话,第三代蓝鸟肯定不是传说。在SCCA(美国赛车俱乐部),达特桑510击败了保时捷,使其闻名遐迩。当时的达特桑510可以说是包揽了美国和日本的所有主要赛道。同时,它的价格还不到当时宝马2002(宝马3系的前身)价格的一半。相对亲民的价格和当时相对优秀的操控性,让它被誉为“穷人的宝马”(穷人的宝马)。

如果说第一代蓝鸟在欧洲成功畅销,那么第三代蓝鸟就是成功打动美国人。至今仍有很多改装爱好者在玩第三代蓝鸟,这依然是改装圈的热点。

值得一提的是,吴彦祖也喜欢这辆车。他在14岁时就爱上了达特桑510,但在2017年,他托朋友在犹他州找到了一辆1972年即将报废的达特桑510,然后决定“复兴它”。最后,吴彦祖将这辆车命名为“Tantō”,字面意思是“刀”。

达特桑610,第四代蓝鸟(1971-1976,1972-1977(澳大利亚))

美国味更浓。

可能是在美国市场太成功了。第四代蓝鸟加入了更浓的美式风味,使其正式从欧式风格转变为美式风格。为了延续前三代的成功,压倒当时丰田的第四代Corona卡罗拉,日产决定让第四代蓝鸟更大更先进。1971年8月,第四代蓝鸟正式诞生。

在推出之初,达特桑610实际上被命名为达特桑蓝鸟-U,其中“U”表示面向用户,这表明制造商希望满足消费者对先进汽车的追求。这一代车,发动机排量最低是1.6L,上面的是1.8L和2.0L(三个都是直列四缸发动机)。另外还有2.0L直列六缸发动机,相当先进。变速箱有三速自动变速箱和四速/五速手动变速箱。

但当时石油危机来袭,美国消费者只能对高油耗车型望而却步。与他们的前辈相比,第四代蓝鸟因为大型化和高档化而变得更大更重,从而操控性和运动性下降,所以这一代的销量并不高。

此外,该车还延续了Violet原有的710汽车系列(1973-1977),以补充日产在紧凑型车中的空不足(毕竟第四代蓝鸟开始在尺寸上有所增长,日产的阳光相对较少)。除了车身尺寸有明显差异外,这两辆车在外观上很相似。

达特桑810(1976-1979),第五代蓝鸟

向大型化、高级化迈进。

第五代车型继续向大型化、高档化发展,新车变得更加饱满、更加美国化,符合美国消费者的审美。高配车型除了配备前麦弗逊后半拖臂的悬挂设计外,低配车型采用钢板弹簧作为后悬挂,以降低成本。低配车型采用钢板弹簧作为后悬架,意味着其操控性和舒适性会有所降低,这与过去操控性和运动性众多的第三代蓝鸟有很大区别。

车型方面,第五代蓝鸟依然是四门轿车、双门轿车、旅行车、面包车。动力继续沿用达特桑610的1.6L、1.8L、2.0L发动机,变速箱也是三速自动变速箱和四速/五速手动变速箱。

达特桑910(1979_1983),第六只蓝鸟

重新闪耀,改变老美风格

1973年爆发第一次石油危机,全世界的汽车公司都受到重创。所以向大型化、豪华化发展的第四/五代蓝鸟显得有点生不逢时,销量不及预期。但紧凑型车市场蛋糕这么大,日产怎么可能轻易放弃?

Datsun910,第六代蓝鸟,1979年上市,是这款车最后一个后驱平台。新车摒弃了第四/第五代蓝鸟的“可乐瓶”造型,回归了第三代蓝鸟简洁、挺拔的风格,变得更加犀利,这也让第六代蓝鸟的造型更加大众化。

动力部分,第六代蓝鸟专做四缸发动机,1.6L排量Z16直列四缸自然吸气SOHC发动机,最大马力95匹;1.8L排量升级为电喷Z18E发动机,最大马力115匹;2.0L排量车型采用Z20化油器或Z20E电喷直列四缸SOHC发动机,最大马力分别为105和120。

令人惊讶的是,蓝鸟910采用了前通风碟刹,这在当时是很有前瞻性的。在1980年推出的中期改款中,该车率先推出搭载汽油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车型。这款代号Z18ET的1.8L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马力135hp,在当时也是相当抢眼的。但是前两代出现的直列六缸发动机已经不存在了(其实六缸发动机的位置被更高阶的天际线取代了)。

第六代蓝鸟Datsun910凭借其唯美的外观、先进的技术、精准的定位以及同级别中出色的可靠性,取得了不错的销量,一扫第四代和第五代的销量阴霾。

第七代蓝鸟日产U11(1983-1987,1984-1990(旅行车))

新前缀,新品牌

1983年10月,第七代蓝鸟正式发布。与过去相比,这辆车是划时代的。首先,正式命名为“日产蓝鸟”,而不是“达特桑蓝鸟”,直接抛弃了在全球范围内使用了几十年的“达特桑”品牌,统一为“日产”品牌;第二,新车采用了前驱的布局。在当时,前驱是一项先进的技术,这是当时全世界造车的趋势。与之前的垂直后驱布局相比,水平前驱具有更高的传动效率和更大的车内空空间,非常适合家用车;第三,它首次采用了“U”字头来命名车架号码,而不是以前的纯号码系列。

在外观上,新车延续了第六代蓝鸟笔直硬朗的风格,可见第六代蓝鸟的成功之处。第七代U11采用前麦弗逊后支柱悬架,前后独立悬架。相比第六代蓝鸟采用三种悬挂(钢板弹簧、扭力梁、半拖臂),更亲切,更舒适,操控性更好。

有意思的是,如果说第一代蓝鸟进入欧洲,第三代蓝鸟感动了美国人,那么第七代蓝鸟就是第一款进入中国市场的日系车。当时第七代蓝鸟通过各种渠道流入中国。如果你是老司机或者车迷朋友,应该对它有印象。

第八辆蓝鸟日产U12(1987-1992)

它诞生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日本的表现无与伦比。

随着80年代的临近,相信第八代蓝鸟会有更清晰的印象。这一代蓝鸟于1987年上市,当时宣布旅行车和厢式车版不回归,只保留硬顶和Seden车型。

第八代蓝鸟在第七代外形的基础上,引入了更多圆润的元素,使得新车看起来更加修长、自然、大气,符合当时消费者的审美。虽然新车的体积和重量较前代车型有所增加,但运动性能却有所提升。其中之一是由于它的悬挂系统。虽然悬挂系统依然是上一代之前麦弗逊后柱的独立悬挂设计,但整体设计有所改进,所以会增加操控性。

同时,这很可能是因为当时正处于日本的经济泡沫时期,也是车迷朋友们津津乐道的日系性能车的亮点时刻。在不差钱的情况下,这一代蓝鸟的高配车型都配备了ATTESA四驱系统,后来被Skyline(BNR32)弄得名扬天下。这是真正的四驱系统。这还不是全部。还拥有STC-Sus特有的后轮悬挂设计和后轮随动转向。高配车型标配后轮限滑差速器,这是神车的存在。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代衍生出了蓝鸟SSS-R车型,成为当年诞生最早的“民用赛车”之一。这时候三菱蓝瑟Evolution和斯巴鲁翼豹WRXSTi还没出来。

第九辆蓝鸟日产U13(1991-1997)

开始进入公众视野。

第九代蓝鸟诞生时期,恰逢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很多新车都是通过进口渠道入关的。第九代蓝鸟U13凭借着相对接近的价格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保有量非常大。

这一代蓝鸟三厢版的外观采用了来自美国分公司的设计方案,而硬顶版则来自日本总部,这也是为什么两个版本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其实三厢版本来在日本总部就有设计方案,但不知道为什么最后没有被采纳。)

这一代蓝鸟的配置是先进的。首先它搭载了ANC技术,简单来说就是主动降噪;二是配备HUD抬头显示系统,可以显示车速、刹车预警信息、开门预警。

U13蓝鸟搭载直列四缸DOHC结构的汽油机,GA16DS、SR18DE、SR20DE、SR20DET发动机,最大马力分别为97、125、145、210(搭载SR20DET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车型为搭载ATTESA系统的四驱版)。与发动机匹配的是4速自动变速箱和5速手动变速箱。

第十代蓝鸟日产U14(1996-2001)

最后一代蓝鸟

U14被认为是传统意义上的最后一代蓝鸟。受经济环境恶化和公司变动的影响,这一代蓝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日产第十代蓝鸟发布于1996年1月8日。十代U14相比九代U13更小,轴距缩短了20mm,只有2500mm。同时取消了硬顶版,仅提供Seden车型。新车整体采用了前麦弗逊后扭力梁的组合,即使是高配车型也没有提供独立悬架。

该车仅提供直列四缸自然吸气发动机,即SR18DE和SR20DE,最大马力分别为125和145,而之前版本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均已取消。当然,这款车还有一台CD202.0L柴油发动机,最大马力76匹。至于变速箱,也有五速手动和四速自动规格。

EQ7200源自蓝鸟U13(1999_2007)

它们现在会飞到比较简陋的家里去筑巢和交配

一直和日产合作的台湾省裕隆拿到了U13的授权,然后进行了大规模的国产化改装(通俗点说就是特殊车型)。车身长度由4585mm加长至4664mm,但轴距仍为2620mm,并对配置进行了修改,对悬挂进行了重新调校,使EQ7200更加舒适和居家。

之后内陆地区的东风汽车获得了裕隆汽车的生产许可,于是EQ7200被引入内地,这就是你我熟悉的东风沈峰蓝鸟。此后,经过因地制宜的各种小改动,风神蓝鸟的外观和配置都有了变化。

无论是在台湾省还是内陆地区,风神蓝鸟使用的都是代号为SR20DE的2.0L发动机。大多数消费者选择4速自动变速箱的版本,只有少数选择5速手动变速箱。

而这款车,凭借着出色的销量和良好的用户认可度(创造了连续三个季度销量第一的记录),也使得它直到2007年才正式停产。

第12代日产蓝鸟轩逸G11(2006-2018款)

经典,当下来了。

在2005年的东京车展上,日产带来了第12代日产蓝鸟轩逸。次年,该车以轩逸的名字首次在中国上市,以取代此前销售的风神蓝鸟。当时轩逸主打2.0L动力,价格区间16.78万-19.98万元,由东风日产生产。

第12代东风日产轩逸刚上市的时候只有三款车型,都是搭载2.0L直列四缸自然吸气发动机。这款发动机代号为MR20DE,是日产当时研发的新一代战略发动机。最大功率100kw/5200rpm,峰值扭矩189n·m/4400rpm,匹配CVT变速箱。

车身尺寸为4665×1700×1510mm,轴距为2700mm。卓越的轴距表现和出色的舒适性使该车在普通消费者面前极具竞争力。

上市不到三个月就突破了12000辆的销量。此后,东风日产宣布轩逸将上市1.6L车型,丰富产品线,售价14.38万。这款1.6L发动机代号HR16,最大功率80kw/6000rpm,峰值扭矩153n·m/4400rpm,匹配4速自动变速箱。

2009年,第12代东风日产轩逸迎来了中期改款,多了两款1.6L车型,少了两款2.0L车型,旨在更好的进入消费市场。与老款相比,新车在造型上有了更明显的提升,配置更加丰富,性价比突出。

第13代日产轩逸B17(2012-2019款)

史上畅销大江南北,必有其笔墨。

2012年,东风日产在青岛召开上市发布会,正式上市第13款日产轩逸,并宣布2009款轩逸将更名为轩逸经典,与新车同房销售。

当时13代日产轩逸提供1.6L和1.8L版本,轩逸经典版仅提供1.6L版本。其中,第13代日产轩逸推出8款车型,售价区间为11.9万-16.9万元,轩逸经典推出4款车型,售价区间为9.98万-12.08万元。

我相信你对第13代轩逸不会陌生。可以说,任何接触过汽车的人都会知道它的名字。与老款相比,第十三代轩逸的外观变化较大,整体造型在圆润的基础上变得更加年轻动感。车身宽度增加了60mm,使得车内乘客的横向空空间更加宽敞。

凭借舒适空的使用体验、出色的燃油经济性和良好的整车可靠性,第13代轩逸与轩逸经典一起热销,创造了诸多销量神话。即使到了产品的最后,还是有很多消费者愿意买单。

第14代日产轩逸B18(2019年至今)

大胆创新,共同趋势。

文章最后当然要回到我们的十四代玄易。正如我在文章开头所说,这款车刚刚投放市场。新车未来前景如何?大家讨论一下。

我们先来看看新车的外观。虽然我们可以在老款轩逸身上看到青春气息的雏形,但其外观依然以沉稳为主。在年轻化趋势如此盛行的当下,如果继续以淡定为主,必然会与潮流发生冲突。

第14代轩逸基于雷诺-日产联盟CMF的平台打造,该平台是CommonModuleFamily的缩写,直译为“通用模块家族”,即“通用模块化平台”。新车的车身尺寸为4641×1815×1447mm,与上一代相比,车身宽度增加了55mm,高度降低了56mm,比肩豪华车的长宽比为1.254(宝马320Li为1.246),车身重心降低了17mm,使得新车具有更好的扁平化视觉效果。

第14代轩逸采用了日产最新的家族设计语言。在Vmotion2.0概念车设计语言的加持下,新车整体变得运动而充满张力。

前脸造型凶悍,标志性的V型镀铬饰条与熏黑的蜂窝状中网形成视觉碰撞效果,相得益彰。细长的大灯与中网相连,带来更强的视觉融合效果。咄咄逼人的前保险杠造型也为新车增添了几分灵气。

由于设计得当,它的侧面看起来是那么修长和谐。尾部造型温和自然,给整车带来一些收敛,让新车看起来不会太激进,符合轩逸的定位。

与老款相比,内饰造型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轮廓分明的中控台,运动的三辐方向盘,真材实料让整个内饰看起来很上档次,宽敞的内饰空空间营造出一定的高级感。

新车全系搭载第三代HR16的1.6L自然吸气发动机,匹配5速手动和CVT变速箱。整个动力总成相当成熟,燃油经济性和可靠性都有保证。

写在最后

轩逸这款车有着深厚的历史沉淀,现在已经发展到了第十四代,一定会让消费者的需求和自己的定位更加清晰。新车在内外造型上都取得了年轻化、高级化的进步,再加上适中的价格和较高的配置,使其产品竞争力始终保持在同级别前列。我相信未来的大卖不会是问题。

↓↓↓↓↓↓↓↓

百万购车补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