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卖爆”的10款车:个个都是销量王,比亚迪独占5款

如题所述

从“半期考试”结果来看,国内汽车市场整体成绩还算不错。今年1-6月累计乘用车销量将近960万辆,同比增长2.7%,各个细分市场销量最好的车也被锁定,如果大家跟着销量买车,那么下面这10款车值得参考。

微型车销冠:宏光MINIEV

指导价:3.28-9.99万

上半年累计销量:122037辆(数据均来自行业综合销量)

虽然宏光MINIEV依然是微型车销冠,但从近一年的月销量来看,它是呈下滑趋势。来自长安的Lumin甚至在上个月无限接近宏光MINIEV,月销量超过1万辆,如果下半年它持续发力,宏观MINIEV市场表现难有大的增幅,加之这块细分市场的竞品越来越多,宏观MINIEV能否稳坐今年的销冠会有很大的变数。

小型车销冠:比亚迪海豚

指导价:11.68-13.68万

上半年累计销量:153401辆

海豚成为同级销冠,是意料之中的事,一方面这个级别能打的选手本就不多,好不容易等到的五菱缤果又被比亚迪海鸥抢占了不少市场;另一方面,海豚进入新能源市场较早,还有比亚迪的技术加持,包括刀片电池、八合一电机等等,拥有较强的产品竞争力。

紧凑型轿车销冠:秦PLUS 新能源

指导价:9.98-20.99万

上半年累计销量:200274辆

随着新能源市场的发展,秦PLUS新能源在该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在上半年连续3月都实现销量达到3万以上的成绩。作为销量主力的秦PLUS DM-i,既能享受新能源车的政策利好,如免除购置税,又能承担传统燃油家轿的任务,甚至拥有比它们更好的能耗经济性。所以,往届“销量王”的轩逸朗逸,居于其后。

中型车销冠:凯美瑞

指导价:17.98-26.98万

上半年累计销量:102491辆

凯美瑞在今年1-3月销量只是堪堪破万,一直被雅阁Model 3“压着打”,不过在3月新款上市之后,销量一路上涨,在6月更是卖了24063辆,凭着这个势头拿下了上半年的同级销冠。不得不说,在20万级油车领域,包括凯美瑞在内的不少丰田车仍然有很强的号召力。

中大型车销冠:比亚迪汉新能源

指导价:18.98-33.18万

上半年累计销量:97699辆

汉自从2020年问世以来,用中型车的价格达到中大型车的配置,以领先同级配置来获取消费者的关注,这种“错位竞争”的方式,目前看来是成功了。毕竟以前20万级轿车市场可是没有国产车啥事,更不用说成为销冠。不过,对比相近价位的凯美瑞来看,汉这款车还是有努力的空间。

小型SUV销冠:缤越

指导价:7.58-11.98万

上半年累计销量:46331辆

看来大家对小型SUV不怎么感冒,作为它们销冠的吉利缤越,耗费半年时间,销量也才不足5万辆,月均销量不足8000辆。

紧凑型SUV销冠:宋PLUS新能源

指导价:15.48-21.98万

上半年累计销量:176526辆

以国产车的视角来看,宋PLUS DM-i各方面都没有明显的短板,这其实也是它最大的优点。但对同价位合资SUV来说,它的优势可就明显了。随着新能源化进程不断深入,宋PLUS DM-i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会保持热销,除了比亚迪自家的元PLUS外,目前还没有看到同级车中有超过它的苗头。

中型SUV销冠:Model Y

指导价:26.39-36.39万

上半年累计销量:203932辆

Model Y作为特斯拉的当红车型,真是火的一塌糊涂。在中型SUV市场之中,除了在1月被奔驰的GLC短暂超越,上半年其余月份均是拿下当月销冠。而且该车具备的辅助驾驶能力,也被消费者看好。较大的车身空间,以及不像Mode 3那么硬的底盘调校,也让它符合一台家用车的表现,这可能也是它比Model 3销量好的原因。多次月销量都超过了5万辆,实属出色。

中大型SUV销冠:宝马X5

指导价:61.20-78.90万

近半年累计销量:46466辆

不该是理想L8吗?可能看到中大型SUV销冠,不少人会率先想到这个问题。确实,作者也疑惑过,为此多查证了一番,确实是宝马X5销量略高一筹(理想L8为44624辆)。这里就不得不提宝马惊人的号召力了,在没有优惠、起售价高达60多万的情况下,仍然能月销4.6万辆。我也深入了解过这款车,抛开车标带来的“面子”,产品实力比它出众的车可不少。

MPV销冠:腾势D9

指导价:33.58-46.58万

上半年累计销量:56164辆

腾势D9,作为比亚迪旗下品牌的一款MPV,以上线不到一年的时间,就从别克GL8手中夺取了上半年销量最佳的成绩,可以说是实现了完美逆袭。不出意外,这样的成绩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总结:上文列举的10款车就是今上半年在各个细分领域的销冠。我们可以看出,其中自主品牌已占据主流位置,比亚迪更是占据半壁江山,新能源汽车在上半年也是力压燃油车,在多个细分领域占据首位。这也预示着自主品牌的崛起,但新能源赛道还没有形成相对稳定的格局,随着外资品牌投入更多精力、技术、资源等等,或是愿意放下身段,推出更具性价比的新能源产品,可能会发生大的变动,下半年“考试”已经开始,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解读01,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