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转类风湿的方子,化解手指晨僵,关节肿胀,老方子也是宝收好

如题所述

本文理论依据:《实用中医外科学》、《实用中医风湿病学》

天这篇文章,我想和你分享,中医治疗类风湿的经验。

同时,她 右侧肩膀也跟着酸沉 ,每天不停地用左手来锤打。 右胳膊和脖子 的活动, 明显受限。

刻诊,见患者脉象沉细, 舌苔白,中部发腻,形体偏瘦,脸上血色差 ,看上去很苍白。这个时候,医家给开了一张内服的方药。我们一起来看看:

【黄芪,桂枝、羌活、独活、当归、海桐皮、白术,姜黄、威灵仙、白芍,地龙,土元、甘草,薏苡仁。水煎服。每日早晚分服。】

与此同时,还有配合一张外洗的方子。

结果,患者应用了5剂以后,病痛得到了很大改善。25剂药喝下去以后,诸证悉平。这时候再去做检查,发现类风湿因子转阴。


我现在给你解说一下。

生活中,我不知道你见没见过这样的老太太:

身体较为消瘦,干了一辈子家务活,手指关节常常疼痛、肿胀甚至变形,早晨的时候手指僵硬,好半天才能缓过来。与此同时,身体其他部位也可能有疼痛、酸沉之感,身体活动能力越来越差。脸色不好,食欲一般,舌质偏淡,脉象沉细,舌苔白而略腻。这样的人还容易劳累。

你想想, 很多六十岁以上的家庭老太太,是不是容易出现这个现象?上文医案中这个患者,显然就属于此列。

第一个,你气虚。

如医案所述,你消瘦、乏力,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浑身没劲儿不爱动,脸色又不好,你不是气虚,是什么?

第二个,你的筋骨缝里头,有风寒湿邪。

指关节肿胀、疼痛、早晨僵硬,你又常年干家务活 ,洗衣服做饭,你这当然是有 风寒湿邪 了。

注意,这两者之间,还有联系。 气虚,人体卫外之能不足,所以容易感受风寒湿邪。风寒湿邪郁滞日久,又会一步一步地伤害你的正气。

怎么实现这样的目的?我们看看当时医家用的配伍:

这里头 ,什么是补气扶正的?当然是黄芪、白术。黄芪重用,大补脾肺之气。白术健脾燥湿益气。两者配合,负责巩固正气。当然,补气,必须养血。所以,当归和白芍养血活血。薏苡仁一味,可以辅助健脾,利水消肿,改善患者手指肿胀。

除此之外,驱邪的用哪些?当然是桂枝、羌活、独活、海桐皮、姜黄、威灵仙了。这几味药,温经通脉,祛风除湿,散寒活血止痛,是中医治疗风湿、类风湿的常用药。在这个基础上,加地龙通经活络,加土元活血祛瘀。这样,筋骨里头的风寒湿邪,就可以连根拔除了。

很多人问我病因到底在哪,从哪几方面注意下,主要看一下四个方面

(一)感受风寒湿邪

久居湿地、严寒冻伤、贪凉露宿、睡卧当风、冒雨涉水——风寒湿邪内侵,气血运行痹阻

(二)感受风湿热邪

久居炎热潮湿——外感风湿热邪——痹阻气血经脉

(三)饮食药物失当

饮食不节,用药不当——脾胃受损,湿热痰浊内生,痹阻经脉气血

(四)跌扑损伤,老年久病

外伤跌仆——损及肢体筋脉,气血运行失畅,痹阻经脉气血

老年久病——气血亏虚,肝肾不足——肢体筋脉关节失养

1.行痹 :以肢体关节痛无定处,走窜为特点。治法: 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2.痛痹 :以痛有定处而剧烈为特点,得热痛减,遇寒加重。治法: 经散寒,祛风除湿。

3.着痹 :关节疼痛重着,痛有定处,肌肤麻木不仁,屈伸不利。治法: 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4.痹 :关节痛处灼热红红肿,得凉则舒。治法: 通络,祛风除湿

经验只是经验,例子只是例子,它们永远都是死的。而病人和病情,却是活的。我们必须辨证施治,不能盲目套用。上文讲这些,可不是万能的,只能供您了解、学习和体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