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都有哪些优惠政策?

如题所述

残疾人优惠帮扶政策
1,免费参观

残疾人持有残疾证可以免费参观国家博物馆,大型的商业活动,旅游景点以及各个景区等地方。

在景区场所内使用政府定价的缆车,游园车子等费用减半!

有关行人需要为残疾人的出行和通行提供方便。

2,交通工具免费

盲人,以及一级肢体残疾的人可以持有爱心卡免费乘坐公共交通设备,公交车,地铁,轮渡等交通工具。

在公共场所停车,残疾人免停车费。

3,生活服务方面

市区为残疾人家庭安装有线电视,电话,水和燃气等生活服务给予适当的优惠,某些地区只收取工本费。

有条件的地区对残疾人家庭给予补贴,一般是一万元以下,四千元以上,并且享受捐赠热水器、微波炉等生活设备。

对于盲人,聋哑人电视费用,宽带和手机上网流量费给予照顾。

4,生活保障支持

对于城乡的贫困残疾人家庭优先纳入到最低生活保障,在原有的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基础上,再增加20%的比例。

5,医疗保障方面

残疾人在就医的过程中,免收挂号费。

农村特困残疾人在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同时,个人需缴纳部分由国家财政补贴。

城镇的残疾人在参加医疗保险的同时,个人只需要缴纳每人60元的保险费用。如果你的家庭中有持有二代残疾人证的儿童,则只需要缴纳10块钱每年的费用即可享受到医疗保险。

对城市和农村的残疾人免费实施医疗辅助器具的配置,比如试听残疾和肢体残疾的儿童或者成人。

对于贫困和重度残疾人参加城乡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个人部分予以补助。

持有残疾证到社区开证明只需要缴纳普通人基数的30%。

6,特殊教育方面

对贫困残疾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范围内的残疾儿童,免费学费和教材费,并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

对义务教育内寄宿的残疾学生,可以享受到每年国家彩票公益助学金,分别是200元,500元,800元的三个额度(每年200名学生)。

对于应届考入二本院校及以上的残疾学生,可一次性享受5000元的助学基金。

对于应届考入本科,大专以及中专的残疾学生,分别可以享受到3000,2000,1000的公益助学金。

7,就业情况

对于符合国家认证的正规企业,每安置一个残疾人就业,就可以享受到退换3.5万元的增值税或者减征营业税。

对于残疾人个人劳务所得免受营业税。

残疾人个人所得,经申请批准后免征个人所得税

对于残疾人个人从事加工和修理修配劳工的,免征增值税,参加批发零售和商业经营的残疾人不享受此优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7-01

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八五”计划至“十四五”规划,国家对残疾人事业的支持政策经历了从“初步解决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基本生活总体初步达到小康水平”、“生活总体达到小康”、“全面实现小康”、“保障群体发展机会”的变化。

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我国要提升残疾人关爱与服务水平,对此全国各省市也陆续提出了发展目标,本文将对国家层面、地方层面残疾人事业发展相关政策的重点内容及发展目标进行深度解读。

1、政策历程图

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八五”计划至“十四五”规划,国家对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政策经历了从“初步解决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基本生活总体初步达到小康水平”、“生活总体达到小康”、“全面实现小康”、“保障群体发展机会”的变化。

“八五”计划(1991-1995年)至“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时期,国家层面提倡逐步解决残疾人的温饱问题并逐步实现全面小康水平;到“十四五”时期,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刚要》,提升残疾人关爱服务水平,保障残疾人群体发展机会,成为“十四五”时期的重要任务。

2、国家层面残疾人事业政策汇总及解读

我国残疾人事业相关政策主要包括康复医疗、就业教育、补贴保障等多个方面,下文将从康复医疗、就业教育、补贴保障等单方面对残疾人事业相关政策进行汇总及解读。

——康复医疗

康复是帮助残疾人恢复或补偿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增强社会参与能力的重要途径。我国6000万残疾人中,大多数有康复需求。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残疾人康复工作,自1988年把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来,逐步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康复机构从无到有,专业队伍由小到大,社区康复稳步推进,残疾人康复意识逐步增强,初步奠定了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基础。

但是,我国残疾人康复工作仍处于发展阶段,各地残疾人康复工作发展不平衡,工作体系不完善,康复机构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康复经费普遍短缺,多数残疾人特别是贫困残疾人还得不到切实的康复服务。近年来,我国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和支持残疾人康复医疗工作发展。

——就业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残疾人受教育保障制度经历了政策主导期、普通法律规范期、专项立法期、国际接轨期、制度完善期五个阶段。在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残疾人教育的各项法律政策的保障措施下,经过多年的努力,残疾人受教育机会不断扩大,义务教育普及水平明显提高。

——补贴保障

2019年7月,民政部、财政部、中国残联印发《关于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的指导意见》,提出各地应研究确定合理的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确保残疾人两项补贴现行补贴标准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并能兼顾残疾人生活保障需求和长期照护需求。

原有补贴标准明显过低的地区,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补贴标准进行科学测算和全面论证,充分考虑残疾群众需求满足的层次性和有效性,适当调整补贴标准,确保最大程度发挥制度效果。

3、国家层面残疾人事业发展目标解读

——总体发展目标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在“十四五”规划中,在就业、社会保障、健康中国建设中均提及对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要求。

——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021年4月,中国残联发布《全国残联系统康复专业技术人员规范化培训实施方案》,方案中提出,到2021年,设立国家、省(区、市)康复专业技术人员规范化培训基地,明确康复专业技术人员规范化培训内容、要求,完成国家级培训500人以上,各省(区、市)全面启动规范化培训工作。

到2025年,建立较完善的规范化培训管理制度、实施体系,形成健全的工作机制,完成国家级培训3000人以上,实现各级残联下属(业务主管)康复机构所有在岗及新进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全面接受规范化培训。

——职业技能提升发展目标

2019年11月,中国残联发布《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提出,2019年至2021年,持续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80万人次以上,开展新增培训105万人以上,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培训45万人次以上。

更多行业相关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康复医疗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