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为何不直接攻下北京?

如题所述

清朝末年,政府日益腐败,往日的大清帝国已经“病入膏肓”。一场太平天国运动,更是加剧了它的覆亡。面对太平军,清军简直是不堪一击,太平军只派了两万人用时三个月就从南京打到天津!一路势如破竹,清军被打的节节败退,这时候洪秀全为什么没有派更多军队出动,直接灭亡大清呢?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caef76094b36acaf3580f33577d98d1000e99c92?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洪秀全改为天京,以此作为天国都城。定都后他派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等将领,率2万太平军开始北伐。大军从扬州处罚,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攻入天津,如果这时候洪秀全可以多派一些军队,灭亡清朝只是时间问题!那么,洪秀全为什么只派了两万人呢?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730e0cf3d7ca7bcbed41a2e6b5096b63f724a8c5?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对于这个问题,可以从三点考虑:

第一,洪秀全攻占南京后,被大城市的繁华所吸引,这时,他已经有了称帝的准备。所以,此时的洪秀全在忙着修宫殿,选美女,哪还有当初的进取之心。北伐这么重要的事情,竟然没有派一个大将,反而派了三个偏将,最要命的还是孤军深入。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c8177f3e6709c93d139e6b3e943df8dcd000548e?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第二,太平军壮大以后,洪秀全已经没有攻取之心,这时候想的只是守住现有的领土。如果大军去北伐,万一失利,退路就没有了。派两万人去北伐,主要是为了试探一下300年的大清王朝还有多大的战斗力。而这两万人是广西狼兵,战斗力异常猛烈,所以作为试探,两万人足够了。当然,两万人去灭亡大清帝国也是不可能的,洪秀全估计想都没想。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0ff41bd5ad6eddc42d8bd13232dbb6fd5366338e?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第三,在当时的战略情况下,洪秀全这时候只是想巩固南京,南京周边地区必须全部拿下,尤其是西征,所以,洪秀全也不可能派太多军队北伐。从这一点来看,太平军的领导层都有点小农思想。占了一块地盘就满足了,哪还有什么争天下的心。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caef76094b36acaf35d5f33577d98d1000e99cc5?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以上三点可以从后来的天京事变看出,太平军领导层都开始贪图享乐。天下还没有打下来,就已经开始了窝里斗,其腐败程度比大清更加严重。这时候倒霉的就是北伐的两万军队了,由于孤军深入,又得不到支援,最后全军覆没,三位将领被押送到北京凌迟处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1-13
美国传教士罗孝全早年曾在广州做过洪秀全的宗教老师,后来应洪秀全的邀请,于1860年10月进入天京,被委以负责外交事务的重任,然而在天京居留近三个月后,他便仓皇出走了。他在事后发表文章,说:“我到南京后不久,天王曾下令容许宗教上的自由(指《宗教自由诏旨》——引者注),这事使我本人及基督教界都非常高兴。”可是,他不久便“完全失望了”。为什么呢?原来洪秀全致书这位先前的老师,复述自己的“天酉之梦”,并且要求他坚信“学生”上过天,见过上帝,获得新的天启。罗孝全说:“洪秀全曾告诉我,如若我不相信他,我将同犹太人不相信救主(即耶稣基督——引者注)一样归于灭亡。”亦即犹如基督教视犹太教为沉沦的异教。罗孝全又说,洪秀全还“派出他的官员来指导我,请我研究他的著作,要我向其他外国人宣扬他的宗教。”此外,另有报道说,洪秀全“要罗牧师(即罗孝全——引者注)为其门徒,”要求罗孝全变为一名改宗者,到外国去布道,让外国人改信太平天国的宗教”。
《宗教自由诏旨》颁布后,西方传教士虽然心存疑虑,但是希望能够借此机会,打着“同拜上帝”的旗号,引导并促进太平天国宗教基督教化,因而出现过深入太平天国统治区传教的浪潮。与此同时,太平天国希望能够在“同拜上帝”的旗号下,引导并促进西方人改宗天教。由于崇拜的实际上不是同一的“上帝”,他们双方展开了要求对方改宗的较量,它导致了太平平天国对外宗教政策的剧变。1861年以后,洪仁玕等人奉命在不同场合口头或致函宣布:太平天国“不需要外国传教士从事福音传道师或牧师的工作”,因为他们传播的教义和太平天国宗教相冲突;今后太平天国的传教事业“不欲依赖外援”,“中国人可以自做这件事”。于是,西方人在太平天国区域的传教浪潮转眼便低落和消退了。曾国藩曾经谴责太平天国“窃外夷之诸,崇天主之教”,现在太平天国却反过来拒基督教于国门之外,因为它拒绝改宗太平天国天教。太平天国对外宗教政策的演变,体现出它强烈的宗教独立意识和普世精神,这是造成天教既是太平天国宗教的“自称”、又是它的“统称”的内在原因。天教作为“统称”使用时,它的目的是要求“先生”改宗“学生”,否则便予以拒斥。上述历史事实证明,天教作为太平天国宗教的“统称”,是对它的“自称”的外延拓展,因此说到底它仍然只是太平天国宗教的自我“命名”、或命名意义上的自称。
第2个回答  2019-05-07
洪秀全本来就是一个小人,贪财好色之徒,看他是怎么起义的就知道了,洪秀全是一个书呆子除了读书什么都不干也不会干,考了多次科举不中举,心有不甘,一次巧合的机会遇到了基督教的教士在他故乡传教,从此就迷上了基督教,迷上后整天幻想自个是上帝派来拯救世人的人上帝的儿子,以后用歪曲基督教的本意给人民进行洗脑,哪时候的清朝已经千疮百孔又腐败又懦弱只会对人民剥削,人民早有怒言而不敢讲,经洪秀全一洗脑人民们就开始起义了,可惜当时的清朝已经病入膏肓可惜洪秀全的军队正值士气高昂所以节节胜利,当洪秀全打到南京的时候就被南京繁华所吸引,就决定在南京建都,建都后就忙着建皇宫,找美女当妃子,搜集民脂民膏供自个享乐,从此什么都不管,哪还有心思攻城掠地再扩版图,所以他的帝国只维持了13年就被清朝推翻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