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迟之刑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凌迟俗称剐刑,百姓称千刀万剐。实际就是使用锋利刀具,缓慢分割人体肌肉,达到恐吓其他人的目的。这是中世纪欧洲人的贝壳剐,向东传播而来的。

实际上,北宋仁宗明确禁止官员对暴动饥民使用肢解人体的残酷刑罚。凌迟最初有12刀、24刀、36刀、72刀、120刀之分。明代据说达到3357刀。

凌迟起源何时,说法不一,最常见的说法是始于五代,后代的元明清都将凌迟列为刑罚。唐朝之前,最残忍的刑罚就是砍头。由于凌迟过于残忍,常用于谋反等大罪。比如明朝《大明律·刑律》就明确规定,“凡谋反,谓谋危社稷;大逆,谓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阙。但共谋者,不分首从,皆凌迟处死。”

大家在古装影视剧中,往往会听到皇帝或者审判官对犯人“处以极刑”的说法。所谓的“极刑”就是凌迟,也称“陵迟”,原指山陵的斜坡,有逐渐降下来的意思。如果用在犯人的身上,就是刽子手把犯人身上的肉割下来,“杀人者欲其死之徐而不速也,故亦取渐次之义。”

当然,历朝历代对凌迟的行刑方法,不尽相同。宋朝执行凌迟的过程是这样的,“凌迟者,先断其支?肢体,及抉其吭,当时之极法也。”而清朝是这样的,“其法乃寸而磔之,必至体无余脔,然后为之割其势,女则幽其闭,出其脏腑,以毕其命,支分节解,菹其骨而后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