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第一书记”彭莹:如何解决贫困村发展的瓶颈

如题所述

贫困村之所以贫困的根源:一是客观上的基础设施条件太差,缺水、少电、路难行这些问题非常突出,导致教育、信息的获得严重落后;二是能人外出,九年义务教育后几乎所有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只有老人、儿童留守青山老宅,引发农业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资源严重不足;三是城镇化、工业化发展与相对落后的农业产业化发展相比,引发了务农远不如务工快致富的现实,分田地到户单干了30年的农民,主观上屈服现实,缺乏改变现状的热情和发展农业经济的长远规划。
要解决这些致富的瓶颈问题,作为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我认为在两年的定点扶贫工作中,最重要的并且一定能做好的工作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抓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提高村级组织的自我管理和服务的水平;二是完成扶贫工作各项任务;三是做好农民素质提升工作,提高村民劳动力水平和致富能力。
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重点是建好制度、带强队伍。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作为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把两委班子、党员队伍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带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制定和完善各项制度,培训教育村两委干部,提升思想拓开眼界,把党员变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变成党员,只有制度建设好了、班子组织好了、党员队伍教育好了,脱贫致富各项工作才能顺利进行。
完成扶贫工作任务,重点是把政府专项扶贫和各部门行业扶贫的政策资金切实落实到村里,抓好脱贫致富所必须的基础设施建设。用于贫困村路、桥、水、电、人饮、项目建设的专项扶贫资金,用于解决入学、住房、医疗、养老、低保、救助等行业扶贫资金等等,需要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充分发挥沟通协调的能力,做好机关与基层的桥梁纽带作用,找差距、要项目、多跑腿、办实事,把各部门的惠农惠民政策一一落实到村,落实到户。
农民素质提升工作,重点是帮助村民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提高生产生活的技能。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应当积极动员和组织村民参加“阳光工程”、“雨露计划”、“技能扶贫行动”的培训班学习,帮助他们提高农业生产的实用技术、发展特色农业经济的能力、转移就业的劳动技能。“第一书记”在两年任期内要想改变和发展成规模的产业是不太现实的,但是通过培训提升村民素质、帮助他们提高致富的能力是完全能做到的。(彭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