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贵州民族在分布.语言文字.文化及宗教信仰方面的重要特点?

请详细点,谢谢

1、语言文字特点

以本民族语言为主,以苗族方言土语最多,各方言下面又分为若干方言和土语。彝族和水族在解放前有自己的文字。水族文字是一种从右向左书写的单音节方块表意文字,因有的文字有如倒写或反写的汉字,故又有“反书”之称。

2、文化特点

苗族文字是1905年英国传教士和当地苗族人根据苗语西部方言的发音特点研制出的一种拼音文字,俗称“老苗文”。以上几种文字由于文字本身并不完善,加上它们的使用主要局限于宗教活动和宗教场所,因而只掌握在少数巫师、教徒之中,在民间没有真正推广使用。

旧石器时代贵州就已形成观音洞文化,有桐梓人、水城人居住。秦汉时中央势力还未曾进入贵州,明朝后汉人大量迁入,明清时期改土归流,逐步把化外之地的贵州纳入中央王朝的统治。

3、宗教信仰特点

贵州的原始宗教有祖先崇拜、鬼神信仰、图腾崇拜、巫术、蛊等。

扩展资料

贵州地方文化:

1、苗族剪纸

黔东南苗族称剪纸为“剪花”、“苗花纸”。在长期的刺绣实践中,艺人们发现用剪纸图案来代替在绣面上描绘图案,可以准确无误地不断复制,既省工又省时,同时也能保持绣面的干净洁亮,从此,她们就把剪纸图案作为刺绣艺术的“蓝本”。

为了保证刺绣的质量,苗族妇女们把她们的聪明才华和喜怒哀乐等审美观融入到剪纸图案中,使之与众不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苗族民间剪纸形式灵活多样,各具特色。如“中心构图式”,艺人主要在画面中心表现主题,四周讲究相应的对称协调,用不同的花木草虫来装饰搭配。这与“不完全对称”式那种以中轴为坐标,以量的平均分配来使画面产生稳定感、层次感和节奏感有所不同,突破只讲求统一,不讲求变化的单调刻板的构图形式。

2、美食文化

贵州菜又称黔菜,由贵阳菜、黔北菜和少数民族菜等数种风味组成。在明朝初期,贵州菜已趋于成熟,许多菜式都有600多年的历史。

贵州菜肴的一大特色就是酸。贵州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的民谣。酸菜家家腌制,食之开胃消食。酸汤则有爽口提神、杀菌消毒、去油腻化脂肪、健脾防结石的功效。酸菜的腌制主要原料为萝卜、白菜、卷心菜等。酸汤的制作又分菜类酸、鱼类酸、肉类酸、米类酸等,完全靠生物自然发酵而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贵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21

全省世居民族主要有汉族(62%)、苗族(12%)、布依族(8%)、侗族(5%)、土家族(4%)、彝族(2%)、仡佬族(2%)、水族(1%)等18个民族,后来又陆续迁入藏、维吾尔等民族,约有48个民族成份。3个少数民族自治州、11个自治县、253个民族乡。

以本民族语言为主,以苗族方言土语最多,各方言下面又分为若干方言和土语。彝族和水族在解放前有自己的文字。水族文字是一种从右向左书写的单音节方块表意文字,因有的文字有如倒写或反写的汉字,故又有“反书”之称。

苗族文字是1905年英国传教士和当地苗族人根据苗语西部方言的发音特点研制出的一种拼音文字,俗称“老苗文”。以上几种文字由于文字本身并不完善,加上它们的使用主要局限于宗教活动和宗教场所,因而只掌握在少数巫师、教徒之中,在民间没有真正推广使用。

旧石器时代贵州就已形成观音洞文化,有桐梓人、水城人居住。秦汉时中央势力还未曾进入贵州,明朝后汉人大量迁入,明清时期改土归流,逐步把化外之地的贵州纳入中央王朝的统治。

贵州的原始宗教有祖先崇拜、鬼神信仰、图腾崇拜、巫术、蛊等。

扩展资料:

2009年末,贵州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9%。全省有3个民族自治州、11个民族自治县,地级行政区划单位占全省的30%,县级行政区划单位46个,占全省的52.3%;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国土面积9.7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5.5%。还有253个民族乡。

千百年来,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创造了多姿多彩的贵州文化。

贵州是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和中国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距今五六十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片土地上栖息繁衍,现已发现黔西观音洞、盘县大洞等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40多处。

观音洞对研究中国旧石器时代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被正式命名为“观音洞文化”。是古生物的发源地之一,被誉为“了解和研究地球生命发展演化史的宝库”。

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高原山地居多,全省92.5%的面积是山地和丘陵,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

2017年全年旅游总人数74417.43万人次,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8个,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5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95个。2017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3540.83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7956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贵州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2-21
全省世居民族主要有汉族(62%)、苗族(12%)、布依族(8%)、侗族(5%)、土家族(4%)、彝族(2%)、仡佬族(2%)、水族(1%)等18个民族,后来又陆续迁入藏、维吾尔等民族,约有48个民族成份。3个少数民族自治州、11个自治县、253个民族乡。

以本民族语言为主,以苗族方言土语最多,各方言下面又分为若干方言和土语。彝族和水族在解放前有自己的文字。水族文字是一种从右向左书写的单音节方块表意文字,因有的文字有如倒写或反写的汉字,故又有“反书”之称。

苗族文字是1905年英国传教士和当地苗族人根据苗语西部方言的发音特点研制出的一种拼音文字,俗称“老苗文”。以上几种文字由于文字本身并不完善,加上它们的使用主要局限于宗教活动和宗教场所,因而只掌握在少数巫师、教徒之中,在民间没有真正推广使用。

旧石器时代贵州就已形成观音洞文化,有桐梓人、水城人居住。秦汉时中央势力还未曾进入贵州,明朝后汉人大量迁入,明清时期改土归流,逐步把化外之地的贵州纳入中央王朝的统治。

贵州的原始宗教有祖先崇拜、鬼神信仰、图腾崇拜、巫术、蛊等。

扩展资料:

2009年末,贵州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9%。全省有3个民族自治州、11个民族自治县,地级行政区划单位占全省的30%,县级行政区划单位46个,占全省的52.3%;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国土面积9.7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5.5%。还有253个民族乡。

千百年来,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创造了多姿多彩的贵州文化。

贵州是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和中国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距今五六十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片土地上栖息繁衍,现已发现黔西观音洞、盘县大洞等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40多处。

观音洞对研究中国旧石器时代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被正式命名为“观音洞文化”。是古生物的发源地之一,被誉为“了解和研究地球生命发展演化史的宝库”。

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高原山地居多,全省92.5%的面积是山地和丘陵,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

2017年全年旅游总人数74417.43万人次,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8个,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5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95个。2017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3540.83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7956元。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22
全省世居民族主要有汉族(62%)、苗族(12%)、布依族(8%)、侗族(5%)、土家族(4%)、彝族(2%)、仡佬族(2%)、水族(1%)等18个民族,后来又陆续迁入藏、维吾尔等民族,约有48个民族成份。3个少数民族自治州、11个自治县、253个民族乡。
以本民族语言为主,以苗族方言土语最多,各方言下面又分为若干方言和土语。彝族和水族在解放前有自己的文字。水族文字是一种从右向左书写的单音节方块表意文字,因有的文字有如倒写或反写的汉字,故又有“反书”之称。苗族文字是1905年英国传教士和当地苗族人根据苗语西部方言的发音特点研制出的一种拼音文字,俗称“老苗文”。以上几种文字由于文字本身并不完善,加上它们的使用主要局限于宗教活动和宗教场所,因而只掌握在少数巫师、教徒之中,在民间没有真正推广使用。
旧石器时代贵州就已形成观音洞文化,有桐梓人、水城人居住。秦汉时中央势力还未曾进入贵州,明朝后汉人大量迁入,明清时期改土归流,逐步把化外之地的贵州纳入中央王朝的统治。
贵州的原始宗教有祖先崇拜、鬼神信仰、图腾崇拜、巫术、蛊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3-12-08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全省共有民族成份56个,其中世居民族有汉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瑶族、壮族、畲族、毛南族、满族、蒙古族、仫佬族、羌族等18个民族。
具体内容在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rT4O-Mg83Ls4Qz5xvVfBBxCswiaHKblBGue_tVMejyIZg1BogSqco4PCA7gjWdszZeJiyMvuN2-TWQAIp55eVDGhS5LU7FK7vCuFOsWv-Xu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