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学生的问题有哪些

如题所述

“问题学生”是指那些在思想、学习、行为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的学生。这类学生在班上所占比例虽小
,但活动能量大 ,影响面广 ,常常妨碍班级活动的顺利开展。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在学校中,
我们很多人一开始都把问题学生定位为差生,落后生,后进生的范畴。这种定义方法都不合理,从王晓春老师的分析中我们知道了智力差,好动散漫都不是严格的问题学生,问题学生的常见类型有:厌学型(心里有问题,品德没问题),纪律型(不守纪律,和同学爱起冲突,迟到早退,不参加活动,品德还行的),品德型(小偷小摸,抽烟喝酒,不孝敬父母,打架斗殴,迷恋网吧),心理障碍型(自闭,忧郁,躁动,多疑,无法与人沟通,成绩不好,品德还行),“好学生型”(双重人格,自我中心,自我消失,处在隐蔽状态)。
1.尊重问题学生的自尊心。每个人都有自尊心,从某种程度上讲问题学生的自尊心甚至比一般人还强些。由于种种原因,问题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创伤,如:多次受到批评,或纪律处分,同时成绩又差,因而他们十分自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真诚地去关心他们,用炽热的爱去激发他们的自尊心。另外,尤其是班主任不要过多注意他们的缺点、短处,而要多肯定其长处和优点,不要动辄在办公室、教室或公众场所批评、讽刺、贬低、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学生经常受到批评指责,就会对老师产生反感和憎恨等逆反情绪,事后见了老师横眉冷对,老师说东他偏往西。长此以往,不仅会严重打击他们的自尊心,影响他们的正常发展,而且会使师生感情产生隔膜,关系十分紧张。
教育工作者对问题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治,重要的是改变教育方式,如果经常恶语相加,岂不是伤口撒盐、雪上加霜?从而导致他们更加灰心、失望。我们要换个态度对待问题学生,尊重他们的自尊心,既要做到严而有格,又要做到严得恰当,引导他们朝正确方向发展。
2.树立问题学生的自信心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大多数问题学生都意志薄弱、自卑感强、对自己的成长进步缺乏信心。我们要以正面引导为主,多安排合适的工作让他们干,一旦工作干出了一点成绩,就要及时表扬和鼓励,使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比如:我在任班主任期间,曾有一位姓张的问题学生,我了解到这位同学热爱劳动,酷爱体育运动,对问题学生有一定的感召力。我就发挥他的特长,正确引导,并让该同学担任劳动卫生委员,以后学校组织的有关体育比赛由这位同学协助体育委员共同完成。我又同几个班干部一起,制定了帮助该生克服缺点、改进学习方法的计划。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该生各方面情况明显好转。我不失时机地表扬了他,使他信心大增,在他的影响下,班上的其他问题学生也慢慢地开始变了。
3.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我们要善于发现和利用学生的积极因素,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并适时教育学生扬长避短。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很重要,利用其“闪光点”更重要。我们可尝试抓住问题学生的一个“闪光点”进行赞扬,使他们感到温暖,使他们有获得成功的喜悦。要想捕捉问题学生的闪光点,就要时刻关心他们、理解他们,对待他们要一视同仁。“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班里的工作要多听他们的意见,大胆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给他们以施展才华的机会。对诱使问题学生产生错误行为的消极因素,不论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在采取与外部不良诱因隔绝以免故态萌发的同时,更主要的是通过消除他们不合理的欲望和不正当的行为习惯、端正思想动机、培养良好文明素质等来加以消除。利用积极因素,消除消极诱因,防微杜渐。
4.创新教育手段,丰富教育活动
问题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看问题片面、容易过激,他们犯点小错误、违反纪律是在所难免的。当问题学生出了问题后,不能采取强迫命令的方式,我们要采取正面教育、积极疏导的方法,充分利用先进的典型事例进行教育,要变当众批评为促膝谈心,或轻言细语,或声情并茂,或暴风骤雨,要因情而定、因人而定,形成强大的感染力和震慑力,变说教一大堆为跟踪督促指导,防治结合,防患于未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2-11
问题学生主要是因为心理问题,大多是因为家庭原因以及一些后天因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