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与适应大学生活

认识与适应大学生活

一、 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的不同
1、在大学,我们的课不一定会排得很满,有很多时间可以有自己支配,可以自由参加很多社团,给自己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她不像高中,我们除了读书还是读书,自我发展的机会很少。
2、在大学,是一个很开放的场所。她没有了老师的督促,家长的监督,也许在一学期里见到班主任的次数不到10次,课任老师一般都是下课就不见人影了。如果说中学是五星级的服务,那么大学就是自助餐了。
3、在大学,没有了像中学那样固定的教师,固定的位置,固定的同桌。
4、在大学,不像中学那样有那么多的大考与小考,只有半期考和期末考。
5、在大学,人际关系发生了极大地改变,因为你每件事都要与人交流,与人沟通,人际网拓展的很大。
二、出现的问题
1、因为有时间了,所以有很多学生就不知道该如何分配自己的时间,盲目的参加社团的各类活动,经常与电脑为伴,与手机共舞,与MP3共喝。
2、因为从绝对的约束状态迅速转型到超自由状态,学习放松了,成绩落下了,就觉得空虚了,迷茫了。
3,因为每天都在接触新的事物,人难免会怀旧,就特别的想以前的同学,再也没有人会像同桌那样提醒你老师来了,想家,伤感油然而生。
4、没有了平常考试的制约,我们总要等到考前的那么几天时间里去复习或者直接说是预习(因为有太多的学生上课都没听),感觉自己很吃力,很无奈,没信心,一直下去,形成了恶性循环。
5、因为人际交往的方式与对象的改变,让学生会难以适应,人际交往的要求更强烈,但学生缺乏交往的技巧等的原因,常常难以建立和谐友好的协调关系。
三、如何适应新环境
首先,我们要认识大学生活的特点。
1、大学是知识的海洋。在这儿,有浩瀚的图书资料、先进的仪器设备与高大的高验室。我们要学会如何获取对自有用的知识,我们要学会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2、大学有教书育人的良师。也许有人会说大学的老师并不怎样,但我们得明白一点,他是受过专业教育的,他只要研究一门课程,而我们,即使再聪明精力也是有限的啊,我们要学习好几科啊,所以他们教我们还是绰绰有余的。而且,我们可以从老师那学到为人处事的道理,培养良好的学风,接受人格的熏陶。
第二,我们要适应大学生活的生活方式
1、 学会打理日常生活。我们要学会准时起床,要适时运动,学会在不需要检查卫的时候也要按规定整理自己的床铺,最重要的是要学会照顾好自己。
2、 学会理财。我们的很多家长都是一次性把一个学期的生活费都给了我们,没有他们的监督,可能有些学生会盲目、冲动消费。所以,我们就要做一个统筹性的安排,树立一种正确的理财观念,要把钱花在刀刃上,避免不必要的消费与出现“经济危机”。
3、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正是处在精力充沛,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是确保顺利、成功度过大学阶段的一个重要基础。我们要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等。
第三,适应大学的人际关系。
1、 我们要相互尊重彼此的差异,求同存异。我们都来自不同的地方,文化,信仰肯定会有所差异,只有互相尊重才能构造出和谐的氛围。
2、 保持宽广的心胸,积极与同学交往。
3、 适应新的师生关系。我们要从多渠道和老师主动交流与合作,如书信、电话、电子邮箱等。
第四,适应大学的学习
进入大学,我们不仅要努力学习,而且要学会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而且要掌握获得知识的能力;不仅要在学业上进步,而且要在综合素质上不断提高。
1、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是适应大学学习方式的关键环节。大学学习的特点在于:专业性强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因而需要较强的计划能力、自学能力、自制能力和自主性;大学里有开放的图书馆,有开放的教师资源,有开放的学术讲座,为学生提供了开放的学习环境。而这些,都需要我们自己主动、自觉的学习。
2、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在大学,还有很多的同学还停留在中学时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上,这显然是不行的。我们要善于思考,勇于开拓,不断激发自己的创新意识,敢于突破自己陈旧的思维定势,学会探索性学习,培养创新精神。
3、培养自学能力。要明白大学学业的成功,除了要靠勤奋刻苦外,更要靠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自学能力。学会学习才是21世纪人才的首要能力,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将经历从“不会”到“学会”,再到“会学”的三个不同质量层次。21世纪的教育特征就是学习终身化,学习将伴随人的一生。自学能力是能力结构的高级阶段,获得自学能力,将终身收益。
4、树立新的学习目标。目标对于人的一生就好像是眼睛对人一样重要,只有树立了心中的目标,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更好的规划,才不会在精彩缤纷的大学生活里迷失,才不会无所事事,才有前进的动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