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为什么要贴对联 为什么春节要贴对联

如题所述

每年春节,临街的人家大门上必须要贴春联。因为这是几千年形成的传统民俗习惯。若不贴对联,人家就会猜着这家人是死了人,或是什么原因?住在城市高楼单元房里的人家和不临街的房子人家则视情况,贴还是不贴对联。
总起来讲,春节家家户户贴春联。是几千年形成的约定俗成的民俗民风,大家都应当遵守。其中重要的原因,春联,还有祈福纳福的作用。
再多说两句。贴春联习俗,缘起于中华民族从周朝就开始,老百姓家一年一度在辞旧迎新春节的当天,换桃符的习俗。挑符是两块桃木制作的木板,古代老百姓根据《山海经》的记载。普遍认定它有两个作用,一是辟邪镇灾,二是祈福纳祥。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这种悬挂桃符的习俗也在发生的变化,最初是写两个神的名字或者描画图象在桃木上。后来便有人在挑木板上写除祸祈福的吉祥话,进而有发展成为写两句对偶句的诗句,于是便产生了所谓的“桃符诗句”也叫“楹帖”。
中国的第一副春联是五代时期后蜀主孟昶所题:“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据史料记载,当年又到了一年一度家家要换桃符的时间,皇帝命令手下的官员每人写两句话,写在每家左右的桃符上。他要比比文武大臣们的才学。结果没有一幅让他满意,他就亲自写了上面这副“中华第一春联”。所以有这个雅号是因为他是倡导了写春联的中国第一个皇帝。
实际,春联诞生的时间应当在唐朝末年。有史料记载当时的皇宫内皇帝和大臣们就开始写春联。只是限于皇宫内,没有向民间推广。
春联兴盛于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圣旨倡导。明朝建国以后,朱皇帝下圣旨令每一家到春节都必须要挂春联,“春联”这个词,就是朱皇帝的提出的。他自己甚至亲自出皇城暗访老百姓家中,看看谁家敢违圣旨。有一次果然让他逮住了没挂春联的一家。一问,这家人是一家阉猪户,不能够写春联,怕不吉利。朱元璋便亲自为这家写了春联:“双手劈开生死地,一刀割断是非根。”追答

社会发展到今天,对联的辟邪、祈福、纳祥的作用仍然存在。只不过顺序要发生一下颠倒,古人家最重要的避邪镇灾作用,现在因为科学的发达,正逐渐在消失。而对联,更大的作用是两个,一是喜庆,二是纳祥(收纳样瑞)。其纳祥作用,尤为明显。比如一个富贵人家,在门口贴了这样一幅对联:小康先入幸劳户,大富常临道德门。所有读对联的人都会知道这户人家是一个讲道德之家。他敢这样向社会公布,他一定这样做的很好。就会有更多的人放心大胆的跟这家人进行生意上的往来,这家的生意也会越做越好。这就是纳福并最终“纳财”的道理所在!
由此可见,为了达到纳福的目的,写对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贴对联,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儿。
贴对联有三大禁忌:第一,不可把对联贴反了,即两句联的位置,其尾字必须是上仄下平。第二,不可将胡写乱写不讲对仗的句子贴的门上,当做对联使用。第三,不可随心所欲,不把贴对联当回事儿。因为这样做,就达不到祈福纳祥的目的,甚至还会起相反的作用。比如说,因为贴错了对联,人家得出了这家人没有文化的结论,这当然与纳福的宗旨背道而驰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05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