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有多少种?

如题所述

我国是世界上茶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在千余年来的生产实践中,劳动人民在茶叶加工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了丰富的茶类,对茶的分类方法有很多,分出来的类别也各有不同。按色泽分按色泽(或制作工艺)分类可分为:绿茶、黄茶、白茶、青茶、红茶、黑茶。绿茶为不发酵的茶(发酵度为零),黄茶为微发酵的茶(发酵度为10-20%),白茶为轻度发酵的茶(发酵度为20~30%),青茶为半发酵的茶(发酵度为30~60%),红茶为全发酵的茶(发酵度为80~90%),黑茶为后发酵的茶(发酵度为100%)。按季节分按季节分类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和冬茶。春茶是指当年3月下旬到5月中旬之前采制的茶叶。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沛,再加上茶树经过了半年冬季的休养生息,使得春季茶芽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特别是氨基酸。不但使春茶滋味鲜活且捍气宜人富有保健作用。夏茶是指5月初至7月初采制的茶叶。夏季天气炎热,茶树新梢芽叶生长迅速,使得能溶解茶汤的水浸出物含量相对养活特别是氨基酸等的养活使得茶汤滋味、香气多不春茶强烈,由于带苦涩味的花青素、咖啡因、茶多酚含量比春茶多,不但使紫色芽叶色泽增加,而且滋味较为苦涩。秋茶就是8月中旬以后采制的茶叶。秋季气候条件介于春夏之间,茶树经春夏季生长、新梢芽内含物质相对养活叶片大小不一,叶底发脆,叶色发黄,滋味和香气显得比较平和。冬茶大约在10月下旬开始采制。冬季是在秋茶采完后,气候逐渐转冷后生长的。因冬小麦茶新梢芽生长缓慢,内含物质逐渐增加,所以滋味醇厚,得出气浓烈。按生长环境分按其生长环境来分类分为平地茶和高山茶。平地茶芽叶较小,叶底坚薄,叶面平展,叶色黄绿欠光润。加工后的茶叶条索较细瘦,骨身轻,香气低,滋味淡。高山茶由于环境适合茶树喜温、喜湿、耐阴的习性,帮有高出好茶的说法。随着海拔高度的不同,造成了高山环境的独特特点,从气温、降雨量、湿度、土壤到山上生长的树木,这些环境对茶树以及茶芽的生长都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高山茶与平地茶相比,高山茶芽叶肥硕,颜色绿,茸毛多。加工后之欧共体叶,条索紧结,肥硕,白毫显露,捍气浓郁且耐冲泡。总的来说,通用的分类方法是将中国茶叶分为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基本茶类分为6类,即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红茶。以这些基本茶类作原料进行再加工以后的产品统称再加工茶类,主要有花茶、紧压茶、萃取茶、果味茶、药用保健茶和含茶饮料等。参考资料:/meishi/xiangxi/chawenhua/chadefenlei.htm1.茶树在植物分类学上属山茶科、茶属,而全世界山茶科植物共有23属,三百八十馀种,其地位如下:界(Kingdom)-植物界门(Division)-种子植物门亚门(Subdivision)-被子植物亚门纲(Class)-双子叶植物纲亚纲(Subclass)-离瓣花亚纲目(Order)-侧膜胚座目亚目(Suborder)-山茶亚目科(Family)-山茶科属(Genus)-茶属种(Seoecies)-茶2.台湾原有栽培主要优良品种(1)青心乌龙(别名:青心、种籽、种茶、软枝乌龙、正□)树型稍小,枝叶较密,叶色呈浓绿色而富光泽,幼芽呈紫红色。本品种在台茶开创初期即由福建安溪县引入,由于制茶品质优异,全省各茶区均有栽培,1914年全省茶园面积38,216公顷中,占栽培面积第一位(48.4%),直至光复前夕均以青心乌龙之栽培面积为最广,目前则以台北文山茶区及南投冻顶茶区等种植最多。本品种适于制作包种及乌龙茶。(2)大叶乌龙(别名:乌龙种)树形高大,枝条粗大,枝叶较少,叶色呈暗绿色,幼芽稍呈肥大,白毛多,呈淡红色,树势强,成活率高,生长迅速,产量居中。以汐止、七堵、石门、深坑、石碇等为主产地,目前栽培面积有逐渐减少之趋势。(3)青心大□(别名:大□、青心)树形稍大,叶形呈长椭园形,中央最阔,锯齿较锐利,叶色呈暗绿色,幼芽肥大,密生茸毛且呈紫红色。本品种至光复后由于政府推广,且树势强、生产性高,至民国四十二年,其栽培面积已凌驾青心乌龙等品种而占第一位,目前以关西、竹东、北埔、峨眉等地为主产地。由于适制性大,目前仍为本省茶区栽培面积最广之品种。(4)硬枝红心(别名:大广红心)树形稍大,枝叶稍疏,叶形呈长椭圆披针形,锯齿锐利大小不等,叶色呈紫红色,幼芽肥大而密生茸毛,呈紫红色。本品种萌芽期长,树势强健,收量居中。原产地为台北县金山乡,目前以石门乡为主产地。(5)阿萨母分枝绸密,叶形较大,本品种种于1920年前后,由日人从印度引入,经平镇试验所试验证实其产量较高、品质较优,且适种于鱼池茶区,故日本政府于1936年于鱼池区设红茶试验所,专事印度种之驯化试验及繁殖推广。光复后由于政府大力推广,栽培面积曾达二千公顷。(6)红心大□树形稍大,叶形长椭圆形,叶色呈绿色,侧脉几乎同叶色,故无最不明显的品种,幼芽带红色。树势尚强,生长迅速,但不及硬枝红心与大叶乌龙,本品种之主要产地为新埔、竹东、峨眉等乡镇。(7)黄心乌龙树形稍大,枝叶著生稍密且开展,外形近于红心大□种。树势旺盛时叶色浓绿,树势衰老时叶色则呈黄绿色,心芽茸毛多,幼芽呈淡绿色。本品种以头屋乡为主产地,且因幼芽茸毛多,制造乌龙茶白毫多,外观品质优良,故在名茶区老田寮地区种植最多。(8)铁观音树形稍大,枝条肥大,叶形椭圆形,叶面最为开展,且中央部份以下呈扭转大波浪状为其特徵,侧脉间隆起呈皱纹状,幼芽稍带红色,产量少。本品种以福建省泉州府安溪为原产地,于1919年由木栅龙业公司自安溪引入,本省以木栅为主产地。3.近年育成之优良新品种茶叶改良场研究育成之茶树新品种,自民国五十八年之台茶一号起至今已发展至台茶十七号,其中除台茶七号、八号为茶业改良场鱼池分场研究育成外,其馀均由桃园县台湾茶业改良场育成。(1)台茶十二号(别名:金萱)树身属横张型,叶呈淡绿色、阔椭圆形,叶片比青心大□大,产收量较青心乌龙、台茶十三号高,对于青心乌龙最易患之枯枝病则具抵抗性。本品种适于制造半发酵茶(包括:包种茶、乌龙茶、冻顶茶、水仙、铁观音等),其香气及滋味带浓厚而沈郁之玉兰香,宜富甘韵。「金萱」种的茶芽密度大而整齐,适于发展机械化采收。(2)台茶十三号(别名:翠玉)树型较台茶十二号稍直立,叶呈绿色、大椭圆型,与金萱同适于制作青茶,但产量较金萱低,香气、滋味不及金萱浓厚。二、茶的分类自古以来茶叶即因其不同之色泽,外形及产期、制法而有不同之分类,晋郭璞所著之尔雅注中『早取为荼,晚取为茗』可算是对茶最早之分类记载了,其后之唐、宋、元、明、清等则因各朝代饮茶风气之不同及茶产地的增加而在分类法上有所改变,也更趋细分。唐:唐朝时全国的茶约莫有四、五十种之多,在陆羽所著之茶经中依茶之外形概分为□茶、散茶、末茶及饼茶四类,□茶是将茶叶压制成固定形状之茶砖,散茶是经烘焙后立即收藏之茶乾,末茶是将散茶碾磨成之茶末,饼茶则是鲜叶杀菁后□为泥末再烘焙而得之茶饼。宋:宋朝时期饮茶之风更为普遍,茶之种类亦多至百馀种,其制法主要延续唐朝之蒸菁团茶,并发展出蒸菁散茶,由文献通考的记载可知依当时茶之外形可分片茶、散茶、腊茶等三类,而这三种又可依其品质之不同再细分为数个等级。元:在元朝团茶渐被淘汰,散茶则为发展主流,并依茶菁之鲜嫩程度分为芽茶与叶茶两大类。明清:至明清时,各茶的制作技术均已甚为发达,建立了许多不同的分类系统,其分类依据包括了产地、季节、茶树品种、形状、色香味、外观色泽、制法、销路等各有特色。近代分类法:近代茶类品系极多,但除前台湾省茶业改良场场长吴振铎先生曾将各国生产之茶类以科学化之分类法将其分为5纲、12目、31群、66型外,一般人多依其发酵程度、茶形、季节及烘焙程度来分类。发酵:根据发酵程度之不同可分为不发酵茶、部份发酵茶与全发酵茶,绿茶类属于不发酵茶。包括有碧罗春、龙井、珠茶、眉茶、煎茶、珠芽等。青茶类属部份发酵茶,包括了包种、乌龙、铁观音、水仙等,而全发酵茶则包括了各类的红茶。烘焙:利用焙火程度来分类是民间的一种习惯分法,并没有严格的界定,它是根据焙火的轻重将茶概分为生茶与熟茶。熟茶又依火侯之轻重,分为轻火茶、中火茶、重火茶。茶形:各种茶类因制造技术及采摘部位之不同而有不同之外观,常见的有条形茶、半球形茶、球形茶、扁茶、碎形茶等,同品种茶的茶菁因市场之供需,可依不同制造方法制成各种不同外观的茶叶。季节:一棵茶树不一定全年皆可采摘,大部分生产茶叶的地区皆有其特定的摘采期,在台湾由于气候适宜部份地区一年可采收六次,因此因采摘季节的不同遂有春茶、夏茶、六月白、秋茶、白露茶和冬茶之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04
第2个回答  2020-01-14
第3个回答  2017-05-24
 1. 绿茶:茶是不经过发酵的茶,即将鲜叶经过摊晾后直接下到一二百度的热锅里炒制,以保持其绿色的特点。
  名贵品种有:龙井茶、碧螺春茶、黄山毛峰茶、庐山云雾、六安瓜片、蒙顶茶、太平猴魁茶、君山银针茶、顾渚紫笋茶、信阳毛尖茶、平水珠茶、 西山茶、雁荡毛峰茶、华顶云雾茶、涌溪火青茶、敬亭绿雪茶、峨眉峨蕊茶、都匀毛尖茶、恩施玉露茶、婺源茗眉茶、雨花茶、莫干黄芽茶、五山盖米茶、普陀佛茶。
  绿茶----这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其花色品种之多居世界首位。绿茶具有香高、味醇、形美、耐冲泡等特点。其制作工艺都经过杀青一揉捻一干燥的过程。由于加工时干燥的方法不同,绿茶又可分为炒青绿茶、烘青绿茶、蒸青绿茶和晒清绿茶。
  绿茶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全国18个产茶省(区)都生产绿茶。我国绿茶花色品种之多居世界之首,每年出口数万吨,占世界茶叶市场绿茶贸易量的70%左右。我国传统绿茶--眉茶和珠茶,向以香高、味醇、形美、耐冲泡,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
  2. 红茶 :红茶与绿茶恰恰相反,是一种全发酵茶(发酵程度大于80%)。红茶的名字得自其汤色红。
  名贵品种有:祁红、滇红、英红。
  红茶----红茶与绿茶的区别,在于加工方法不同。红茶加工时不经杀青,而且萎凋,使鲜叶失云一部分水分,再揉捻(揉搓 成条或切成颗粒),然后发酵,使所含的茶多酚氧化,变成红色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一部分溶于水,一部分不溶于水,而积累在叶片中,从而形成红汤、红叶。红茶主要有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三大类。

  3. 黑茶:黑茶原来主要销往边区,像云南的普洱茶就是其中一种。普洱茶是在已经制好的绿茶上浇上水,再经过发酵制成的。普洱茶具有降脂、减肥和降血压的功效,在东南亚和日本很普及。不过真要说减肥,效果最显著的还是乌龙茶。

  黑茶----原料粗老,加工时堆积发酵时间较长,使叶色呈暗褐色。是藏、蒙、维吾尔等兄弟民族不可缺少的日常必需品。有“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广西六堡茶”、四川的“西路边茶”“南路边茶”、云南的“紧茶”、“扁茶”、“方茶”和“圆茶”等品种。
  再加工茶:以各种毛茶或精制茶再加工而成的称为再加茶,包括花茶、紧压茶,液体茶、速溶茶及药用茶等。
  4. 乌龙茶 :乌龙茶也就是青茶,是一类介于红绿茶之间的半发酵茶。乌龙茶在六大类茶中工艺最复杂费时,泡法也最讲究,所以喝乌龙茶也被人称为喝工夫茶。

  名贵品种有:武夷岩茶、铁观音、凤凰单丛、台湾乌龙茶。
  青茶(乌龙茶)----属半发酵茶,即制作时适当发酵,使叶片稍有红变,是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的一种茶类。它既有绿茶的鲜浓,又有红茶的甜醇。因其叶片中间为绿色,叶缘呈红色,故有“绿叶红镶边”之称。
  5. 黄茶 :著名的君山银针茶就属于黄茶,黄茶的制法有点像绿茶,不过中间需要闷黄三天;

  黄茶----在制茶过程中,经过闷堆渥黄,因而形成黄叶、黄汤。分“黄芽茶”(包括湖南洞庭湖君山银芽、四川雅安、名山县的蒙顶黄芽、安徽霍山的霍内芽)、“黄小茶”(包括湖南岳阳的北港在、湖南宁乡的沩山毛尖、浙江平阳的平阳黄汤、湖北远安的鹿苑)、“黄大茶”(包括的大叶青、安徽的霍山黄大茶)三类。
  6. 白茶:白茶则基本上就是靠日晒制成的。白茶和黄茶的外形、香气和滋味都是非常好的。
  名贵品种有:白豪银针茶、白牡丹茶 。
  白茶----是我国的特产。它加工时不炒不揉,只将细嫩、叶背满茸毛的茶叶晒干或用文火烘干,而使白色茸毛完整地保留下来。白茶主要产于福建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阳等县,有“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几种。
  7.药茶----将药物与茶叶配伍,制成药茶,以发挥和加强药物的功效,利于药物的溶解,增加香气,调和药味。这种茶的种类很多,如“午时茶”、“姜茶散”、“益寿茶”、“减肥茶”等。

  8.花茶----这是一种比较稀有的茶叶花色品种。它是用花香增加茶香的一种产品,在我国很受喜欢。一般是用绿茶做茶坯,少数也有用红茶或乌龙茶做茶坯的。它根据茶叶容易吸收异味的特点,以香花以窨料加工而成的。所用的化品种有茉莉花、桂花等好几种,以茉莉花最多。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