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损失的预防和干预有哪些?

如题所述

你好,现在年轻人经常戴耳麦耳机时间过长,这是产生听力下降最直接的原因之一。那么生活中应该怎么预防听力下降,有以下几点:
保持低音量在我们平常听歌的时候建议大家将音量保持到低音量,而且持续时间不要超过8个小时。如果听者无法理解离自己一臂距离远的人说的话,或者若听者耳内疼痛或出现耳鸣时,那么声音可能就太大了。
使用适配的耳机建议使用入耳式或头戴式耳机,最好是降噪耳机,适配的耳机可让使用者清楚地听到较低音量的声音。
此外,降噪耳机可以降低背景噪音,让使用者可以听到较低音量的声音。经常在火车或飞机上使用个人音频设备的人更应考虑在这些环境中使用降噪耳机。
3.戴耳塞在夜总会、迪厅、酒吧、体育赛场和其他噪音巨大的场所,建议使用耳塞来保护听力。如果使用正确,耳塞可将噪音接触降低 5 至 45 分贝,不过具体要取决于耳塞的种类。
4.避开巨大声响在噪音巨大的场所,尽量远离扩音器等声源,呆在场所内比较安静的地方也能减少接触噪音。
5.限制每天使用个人音频设备的时间虽然降低音量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但将个人音频设备的使用时间限制在每天不超过一小时更有利于减少接触噪音。
6.重视听力安全等级设定个人音频设备的听力安全等级,即在安静环境中将音量调到不超过最高音量 60% 的舒适水平,这也是保持低音量收听的一个办法。
7.让听觉器官不时短暂休息去夜总会、迪厅、酒吧、体育赛事和其它嘈杂的场所时,不时离开让听觉器官短暂休息有助于减少接触噪声的总时长。
8.注意听力损失的迹象如出现耳鸣,听门铃、电话铃和闹钟铃等高音时有困难,听不清别人讲话(特别是在电话上),或者在餐馆或其它社交场合等嘈杂环境中跟不上别人的谈话,因而怀疑自己听力受损的人应寻求听力保健专业人员的帮助。
9.父母需要发挥积极作用教育子女保护听力并监督其接触巨大噪音的情况;父母还需要在保护听力方面成为子女的榜样。特别是少年和青年等高风险人群。
有时候防止听力下降,还要在生活中去尝试改变,远离生活中的噪音以及对耳部产生不良影响的杂音,这是最基本的预防方式,此外还要注重对听力的保健和预防,避免让听力走向不良的趋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8-05
1、医学干预
医学干预是指医师提出医学诊断,即听力损失的原因、程度及部位,并采用治疗手段来恢复听力的方法。
2、听力补偿或重建听力补偿或重建
主要包括助听器选配和人工耳蜗植入。
第2个回答  2020-08-24
下面就介绍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耳朵保健措施,以预防耳病的发生。
1、戒除掏耳朵的习惯。掏耳可引起耳道和鼓膜损伤,有时还会并发感染,使听力下降。
2、夏季游泳前需做体格检查。有外耳道炎、中耳炎、外耳道耵聍栓塞、鼓膜穿孔等疾病者,必须在矫治之后才宜游泳。
3、远离噪音和爆炸现场(包括放爆竹),因为较大的噪音可引起噪音性聋,而爆炸声会造成爆震性聋。
4、远离烟酒和耳毒性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因为它们对听神经有耳毒性作用。
5、病毒感染(如麻疹、腮腺炎、耳带状疱疹等)常并发感音神经性聋,需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6、全身系统性疾病引起耳聋者,临床上首推高血压与动脉硬化,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等也可引起,故对有这些病的患者应监护其听力。
7、老年性聋是人类机体老化过程在听觉器官的表现,出现的年龄与发展速度因人而异,其与遗传及整个生命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有害因素(包括疾病)有关。所以,老年人应定期检测听力。
8、对新生儿应常规进行听力筛查,发现有听力障碍时应及早干预治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