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应当怎样对待传统社会习俗?举例说说你的看法

如题所述

对待传统社会习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态度和看法。有些人将传统社会习俗视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希望能够继续传承和保留;有些人可能觉得传统习俗过时,应该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化而逐渐淘汰。

个人而言,我认为传统社会习俗是我们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尊重和保留。尽管适应现代社会的变革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传统习俗来强化家庭、社区和文化的凝聚力。

举例来说,在中国的婚礼习俗中,订婚仪式、婚礼仪式和喜宴等传统环节是人们重视的。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家庭的重要性和团结,也是传递祝福和喜庆的方式。通过参与这些习俗,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

当然,尊重传统习俗并不意味着我们要生搬硬套,而是要在尊重的基础上进行适度调整和创新。我们可以借鉴传统习俗的精华,结合现代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创造出适合当代社会的习俗方式。这样,我们就能够传承和传播传统文化,同时又能够保持与时俱进。

总之,传统社会习俗是我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保护和传承。同时,我们也要灵活应对,适度调整和创新传统习俗,使其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这样,我们才能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不断推进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6-19
文丨崔桂忠
“往年从除夕夜就开始扫炮皮,一扫就是一宿。今年却主要是厨余和生活垃圾,轻松不少。大家新年一出门,看见干净整洁的街道,心里也敞亮!”大年初一,大连市旅顺口区一位环卫工人的话,道出今年除夕不少城市禁放鞭炮的新风尚。

逢年过节放烟花鞭炮,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是先人们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文化符号,是中国人对天地、对祖宗表达恭敬的一种方式,具有象征意义。
然而,时代在发展,很多事物也在不断变化中,随着中国城镇化的推进,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到底该不该禁放鞭炮的争议,日益激烈。
支持者认为,应该禁放鞭炮。原因很简单,首先,有利于保护环境。如今,全球气候问题越来越突出,燃放烟花炮竹产生的各种气体,不仅造成了空气污染,还造成了噪音污染。每年春节,全国各地到处燃放烟花爆竹,直接将天空染成了十面“霾伏”,对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尤其是对老人、孩子以及患病的患者来说,更是可能直接造成了巨大的身心健康隐患。同时,燃放鞭炮,其潜在的风险性比较大,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难以保障。这些年来,每年春节,全国各地被报道的各种因为燃放烟花鞭炮而造成的重大火灾和人身生命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此前,有媒体曾针对“你是否支持春节时禁放烟花”进行调查,在近3000名参与者中,超过6成受访者支持春节时禁放烟花爆竹。
反对者则认为,过年放鞭炮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习俗,春节少了鞭炮,就会缺少“年味儿”,不能因为环境污染、公共安全等因素而让传统文化失去“根”。

双方的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其争论的实质是如何对待传统习俗。其实,任何传统习俗都要与时俱进,有些习俗不符合现代社会的文明要,就需要扬弃。比如男人留辫子、女人裹小脚等,就已理所当然成为过去时了。
除夕燃放鞭炮是老祖宗留下来的特有的中国节日文化,不管沧桑怎样巨变,世代更替经历了多少轮次,中国人都需要给予应有的尊重。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没有必要忘掉或改变。不过,对其进行扬弃,继承健康有益的习俗,摒弃腐朽没落的糟粕,还是大有必要的。
古代燃放烟花爆竹,因为人烟稀少,人们对产生的空气污染根本不在乎,当然也不知道这和呼吸类疾病之间存在关系;那时也没有汽车,不用担心鞭炮声让汽车整夜报警喧哗扰民。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燃放烟花爆竹已逐渐成为影响城市品位、文明建设的社会问题
尊重和保留传统习俗应与时俱进,追求更加科学、更为文明的方式。由此,加快科技研发,在技术层面跟进,开发出新的产品,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让高科技、低污染、更安全的烟花飞入寻常百姓家,或许是从源头上解决“禁、放”两难问题的一条蹊径。
传统文化和民俗应当以“人”为本,不可用文化否定生命,倘若连人的生命和健康都无法保障,再谈文化实乃本末倒置。
正如一位网友所言:“无论政府是否下令禁止燃放烟花,我们都应让保护环境、扫除雾霾的责任观留存心中。”同在蓝天之下,谁也不愿让雾霾笼罩天空。

☆作者简介:崔桂忠,曾任某部队政治委员,海军上校军衔。现任大连市旅顺口区委办公室二级调研员。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编辑:易书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6-26
中国人应当尊重和传承传统社会习俗,但也应该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价值观进行适度调整。传统社会习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代表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传统价值观。尊重传统社会习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继承自己的文化根源。
然而,在现代社会,一些传统社会习俗可能与个人的价值观有所冲突,因此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判断和道德观念来评估和选择是否遵循这些习俗。举个例子,婚礼是中国传统社会习俗中的重要环节,但现代人可能更倾向于简约和个性化的婚礼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尊重传统习俗,但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价值观进行改变,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总之,中国人应当对待传统社会习俗保持尊重和传承的态度,但也应该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价值观进行适度调整。这样既能保留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能与时俱进,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第3个回答  2022-06-19
文丨崔桂忠
“往年从除夕夜就开始扫炮皮,一扫就是一宿。今年却主要是厨余和生活垃圾,轻松不少。大家新年一出门,看见干净整洁的街道,心里也敞亮!”大年初一,大连市旅顺口区一位环卫工人的话,道出今年除夕不少城市禁放鞭炮的新风尚。

逢年过节放烟花鞭炮,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是先人们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文化符号,是中国人对天地、对祖宗表达恭敬的一种方式,具有象征意义。
然而,时代在发展,很多事物也在不断变化中,随着中国城镇化的推进,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到底该不该禁放鞭炮的争议,日益激烈。
支持者认为,应该禁放鞭炮。原因很简单,首先,有利于保护环境。如今,全球气候问题越来越突出,燃放烟花炮竹产生的各种气体,不仅造成了空气污染,还造成了噪音污染。每年春节,全国各地到处燃放烟花爆竹,直接将天空染成了十面“霾伏”,对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尤其是对老人、孩子以及患病的患者来说,更是可能直接造成了巨大的身心健康隐患。同时,燃放鞭炮,其潜在的风险性比较大,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难以保障。这些年来,每年春节,全国各地被报道的各种因为燃放烟花鞭炮而造成的重大火灾和人身生命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此前,有媒体曾针对“你是否支持春节时禁放烟花”进行调查,在近3000名参与者中,超过6成受访者支持春节时禁放烟花爆竹。
反对者则认为,过年放鞭炮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习俗,春节少了鞭炮,就会缺少“年味儿”,不能因为环境污染、公共安全等因素而让传统文化失去“根”。

双方的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其争论的实质是如何对待传统习俗。其实,任何传统习俗都要与时俱进,有些习俗不符合现代社会的文明要,就需要扬弃。比如男人留辫子、女人裹小脚等,就已理所当然成为过去时了。
除夕燃放鞭炮是老祖宗留下来的特有的中国节日文化,不管沧桑怎样巨变,世代更替经历了多少轮次,中国人都需要给予应有的尊重。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没有必要忘掉或改变。不过,对其进行扬弃,继承健康有益的习俗,摒弃腐朽没落的糟粕,还是大有必要的。
古代燃放烟花爆竹,因为人烟稀少,人们对产生的空气污染根本不在乎,当然也不知道这和呼吸类疾病之间存在关系;那时也没有汽车,不用担心鞭炮声让汽车整夜报警喧哗扰民。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燃放烟花爆竹已逐渐成为影响城市品位、文明建设的社会问题。
尊重和保留传统习俗应与时俱进,追求更加科学、更为文明的方式。由此,加快科技研发,在技术层面跟进,开发出新的产品,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让高科技、低污染、更安全的烟花飞入寻常百姓家,或许是从源头上解决“禁、放”两难问题的一条蹊径。
传统文化和民俗应当以“人”为本,不可用文化否定生命,倘若连人的生命和健康都无法保障,再谈文化实乃本末倒置。
正如一位网友所言:“无论政府是否下令禁止燃放烟花,我们都应让保护环境、扫除雾霾的责任观留存心中。”同在蓝天之下,谁也不愿让雾霾笼罩天空。

☆作者简介:崔桂忠,曾任某部队政治委员,海军上校军衔。现任大连市旅顺口区委办公室二级调研员。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编辑:易书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2-06-19
就个体来说,作为一个中国人,对传统节日也应该保持足够的尊重。因为这不仅对中华民族历史传统的一种遵从,也是对自身民族身份的一种确认。利用传统节日,密切与家人的关系,增进与亲友之间的感情,使自己在繁忙的工作和学习过程中,能够不忘自己在整个家族中应尽的义务,增强所属家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在一个开放的社会,我们固然不应排斥外来的节日,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因为引进了西方节日就忽略了自己的传统节日。崇洋可以理解,但媚外却并非正确的态度。我们在尝过西方节日的新鲜感之后,是时候反思该如何对待传统节日了。
那种以轻视传统节日来标榜自己是时代新人的做法是极为幼稚与可笑的。实际上,越是开放的社会,人们越应该重视自己的民族性。只有各民族都注意保持自己的民族性,这个世界才会显得多元;人类文明才会变得丰富多彩。这是身处新时代的人们面对人类不同文明应该持有的正确姿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