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制作的十大原理及技巧!

如题所述

动画制作的十大原理及技巧是节奏、渐进和渐出、运动弧线、动作预备、夸张、挤压和拉伸、次要动作、动作惯性跟随和动作重叠、动作表现力、角色个性。

什么是三维动画三维动画又称3D动画,主要应用在影视领域,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动画作品。2015年7月份上映的《大圣归来》和2019年7月上映的《哪吒》再次掀起了国内制作动漫的热潮。首先大家知道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制作动画的软件就是MAYA软件,设计师在这个虚拟的三维世界中建立模型以及场景。

再根据要求设定模型的运动轨迹、虚拟摄影机的运动和其它动画参数。最后按要求为模型赋上特定的材质,并打上灯光。进行材质灯光的测试,最后渲染出动画序列帧,在后期软件里面进行合成制作,剪辑,配音,最后在制作出动画。

第一大原理:节奏

有些人会觉得把timing(节奏)放在法则列表里似乎很愚蠢,因为这个对动画制作来说实在是太基本了。显而易见,“节奏”是动画的基本要素。物体运动的速度说明了物体物理本质,和运动的成因。仅仅是“眨眼”的动作就可或快或慢。如果眨的快,角色看上去就处在“警觉或者醒着”的状态,如果眨得慢,角色就会显得比较慵懒,疲惫,昏昏欲睡。

对于好的动画来讲,好的“节奏”感非常重要,非常基本。动作的卡通风格一般要求物体从一个pose(姿势)到另外一个pose的变换很灵活简洁。写实风格的则要求在pose之间细节上要有变化。但是无论哪种风格,都要注意每一个动作的timing节奏问题。

第二大原理:渐进和渐出

渐进和渐出的规律通常是运用在物体pose的加速或减速变化过程中。一个当物体接近某个POSE时,通常是减速变化的(称之为渐进或慢进)。

相反地当它从一个POSE开始向另外一个POSE变化时,应该是加速的(称之为渐出或慢出)。对于角色动画,你总是要在运动中加入渐进或渐出的处理。即便角色只是旋转了一下头部,你也可能需要在动作的起始和结束的地方加一些帧使之更平滑些。

第三大原理:运动弧线

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所有的运动都是有弧线的。当做动画的时候你应该让动作沿着曲线运动。而不是线性的直线。很少有角色或者角色身上某个部位的运动是直来直去的。甚至当你整个身体在行走过程中也不是呈一条直线运动的。当手或者胳膊伸出去触摸物体时,都是按照曲线来运动的。

第四大原理:动作预备

动作预备一般用来引导观众的视线趋向即将发生的动作。所以常见的一个长时间的预备动作意味着下面的动作速度会非常快。如果你注意观察卡通片,你可能会遇到类似的情况,角色先是预备奔跑的样子,然后一溜烟地急速消失。

角色在奔跑前,通常会先抬起一条腿,弯曲他的胳膊即使他马上就开跑了。这就是常见的动作预备。有些情况动作预备是根据物理运动规律需要这样做。比如说在你投掷一个球之前必然要先向后弯曲你的手臂。获得足够的势能,这个向后的动作就是预备动作,投掷就是动作本身。

第五大原理:夸张

动作上的夸张处理一般用来强调动作的突然性。这个原则应该根据实际需要适当的运用,不能随便使用,否则会适得其反。制作者应该首先清楚动作的目的性,剧情需要是什么,以及决定哪个阶段需要动作上的夸张处理。适当的夸张会让动画看起来更可信更有趣。角色的动作过程是可以夸张的,譬如可以让胳膊摆动过程中抖动的很厉害。

某一个POSE也可以夸张,比如让角色比正常情况下倾斜很多。在制作对话过程中,动画师要仔细辨认出音轨里重音强调的地方,然后据此配合一些夸张的动作或者运动来强调这些部分。做好“夸张”的处理关键要让被夸张的部分发挥到极致,赋予它们活力,但要适度,否则会让人觉得很假。

第六大原理:挤压和拉伸

挤压和拉伸是用来表现物体的弹性的。比如一个橡皮球弹跳后落到地面时身体会被压扁。这就时挤压的体现。当小球弹跳起来后它要在它弹跳的方向上拉伸变形。在没有条件做motion blur 运动模糊处理的情况下,有时动作可能会看上去比较糟糕。可以用挤压和拉伸变形来补偿。即便做了motion blur,我们同样需要做挤压拉伸。

第七大原理:次要动作

次要动作是用来增加动画的趣味性和真实性,丰富动作的细节的。它要控制好度,既要能被察觉,又不能超过了主要动作。一个比较好的例子是一个角色坐在桌子旁边,一边表演着什么,一边手指还在敲打着桌子。

后者并不是角色的主体动作,也许角色正在一边比划着什么,我们的视线焦点也是在角色的脸上。但重要的是我们应该赋予角色更真实更准确自然的表演,所以我们增加了手指敲打桌子的细节,也就是“次要动作”。

第八大原理:动作惯性跟随和动作重叠

动作惯性跟随和动作预备类似,只是前者在动作结束前出现,而后者出现在动作发生前。经常在动画中见到这样的情况,物体或者其中一部分的运动或表演动作已经超过了它应该停止的位置,然后折回来返回到那个位置。这就是动作惯性跟动作重叠本质上是因为其他动作的连带性而产生的跟随动作,而且时间上动作间有互相重叠部分。

比方说,如果一只奔跑的小狗突然停下来,她的耳朵可能仍然继续向前因为惯性运动着。另外一个例子,如果角色在行走着,头上顶着的触角会随着身体的摆动而摇摆不停。这就是所谓的动作重叠,即因为主体动作的连带性而产生的动作,同时叠加在主体动作上的动作。

第九大原理:动作表现力

对于角色动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确认角色所做的每一个动作强度是否足够清晰的传达出所要表现的动作意图。从而观众是否能从中领会得到。而且动画师也要避免同一角色得表演里由互相矛盾的地方。譬如如果你想表现一个人很沮丧很悲伤的状况,可以设计角色做出弓着背,双手垂在身体两侧前方,镜头采用俯视的角度等等。但如果你同时让角色脸上出现灿烂的笑容就完全不符合其他动作所表现的意图了,会很矛盾。彼此应该配合好。

第十大原理:角色个性

根据角色的思维不同,决定了角色动作上的个性十足。同样道理角色的言谈举止也是如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