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了一个昌盛的时期,贞观之治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如题所述

“贞观之治”是指中国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唐太宗继承唐高祖李渊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并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期间唐太宗能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

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当时并大力平定外患,并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

当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故史称“贞观之治”。这是唐朝的第一个治世,同时为后来的开元之治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扩展资料

贞观之治的背景

“贞观”为唐太宗李世民年号,出自《易·系辞下》:“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意即以正道示人。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英主,其治绩一直为后世所传颂。

唐初,由于隋炀帝造成的大乱,隋朝留下了破坏严重、民生凋敝的局面。北周“留给”隋朝690万户(根据学者岑仲勉、杨志久等人的考证),而且没有大的战乱,而隋炀帝造成天下大乱,人口锐减,隋朝“留给”唐朝200余万户

(按《通典》记载杜正伦奏,经隋炀帝的消耗以及造成的大乱,到了唐初武德年间仅200余万户。),以及内外众多强敌、破坏空前严重的烂摊子。李渊李世民统一中原与南方,为贞观之治创造了条件。

唐太宗即位后,因亲眼目睹大隋的兴亡,农民战争瓦解隋朝的过程,认识到了农民阶级对君主专制统治稳定的重要性,所以常用隋炀帝作为反面教材,来警诫自己及下属。

吸取隋亡教训,纠正前朝之弊端,调整统治政策,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以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恢复经济。

唐太宗留心吏治,选贤任能,从谏如流。他唯才是举,不计出身,不问恩怨。在文臣武将之中,魏徵当过道士,原系太子李建成旧臣,曾议请谋杀太宗;尉迟恭做过铁匠,又是降将,但都受到重用。太宗鼓励臣下直谏,魏徵前后谏事二百余件,直陈其过,太宗多克己接纳,或择善而从。

魏徵死后,太宗伤心地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逝,朕亡一镜矣。”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下的治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21
最简单的观之治之

1.君臣论治
2.选贤任能,兼听纳谏
3.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4.布德怀柔,民族关系密切
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恢复、发展比较快,社会秩序和人民生活都比较安定

最详细的
观之治之内容如下:

1.建立制度:唐代政制,灿然大备,尤以中央三省制之建立,至为重要。此外又行租庸调制、府兵制、科举

制等,政制益见良善。

2.整饬吏治:太宗扩大谏官职权,并设黜陟大使,巡视全国政务。命房玄龄省并冗员,又详细记录都督、刺

史之善行劣绩,以作为黜陟之参考。

3.崇俭爱民:太宗自奉俭约,轻徭薄赋,又能抚恤饥民,宽省刑法,更经常遣使巡察四方,除民疾苦。

4.提倡文教:太宗任秦王时己开馆延纳房玄龄、虞世南、孔颖达等讨论文籍。即位后又开设弘文馆、筑学

舍、扩大国子监,学生能通一经者授官。又下诏修《五经正义》及历代正史,使天下学者,云集京师。

5.平抑门第:太宗为消融社会阶级的对立,纠正魏晋以来重视门第的风气,命高士廉等修《氏族志》,并以

功臣代替世胄,以科举代替门第,社会渐趋平等。

贞观之治之影响:

1.内政方面:家给人足,国泰民安,且贞观政制,颇称完善,自后各朝多有仿效。

2.外交方面:由於太宗提倡文教,大兴国学,外国君长皆遣弟子来华留学,使日后东南亚各国受汉文化影

响颇深。

3.声威远播:同时国力强大,声威远播,四夷向慕,「唐人」一名,亦由此而来。

开元之治

玄宗英年有为,即位后锐意求治,针对武韦以来的弊政进行改革,遂开开元盛世。其主要治绩如下:

政治方面:

1.先后任用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等人为宰相,以领导推行国家政务。各人均以求法持正,直言极谏,

勤慎俭朴知名,力矫武后晚年歪劣士风,一时中央政风肃然。

2.裁减冗员,废除「斜封官」之设,加强中枢机构之效能,增置翰林学士 ,参与政务工作。

3.调整地方行政组织,将唐初十道改为十五道,各道置采访使,监督地方县长吏,对地方官吏之考选及升调

甚严。又施行内外官吏迁调制度,以消除中央及地方之隔阂。一时吏治整饬。

军事方面:

1.太宗以后,天下承平日久,府兵制渐已废弛,为应付国防需要,玄宗唯有改用募兵制。

2.开元十年(公元 722年),挑选府兵及白丁十二万人为京师宿卫,后称为「 骑」。

3.边疆设有十大兵镇,其最高长官则称为节度使,用以控制异族,巩固疆土。

文化方面:

1.提倡学术,优礼儒臣,设置书院,下令搜求遗书,选吏缮写,又命张说撰《五礼》,定名《开元礼》。一

时文教大盛。

2.维护中国传统文化,开元二年,命有司淘汰僧尼,勒令还俗,禁止营建 寺院,铸造佛像,缮写佛经等。

经济方面

1.玄宗倡行俭约,兴利除弊,派宇文融清查户口和土地,增加政府税收。奖励农桑,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

荣。

贞观、开元相似治绩之比较:

甲、知人善任:

1.太宗初期延揽房玄龄、杜如晦、魏徵等,后期任用长孙无忌、杨师道、褚遂良等忠直之士,其他如李靖、

李绩、尉迟敬德等均一代名将。

2.玄宗初期任用姚崇、宋璟,后期任用张九龄,韩休,均方正之臣;其他如李元紘、杜暹、张说等,均德

政昭著。

乙、提倡文教:

1.太宗任秦王时己开馆延房玄龄、虞世南、孔颖达等讨论文籍,即位后又设弘文馆、筑学舍、扩大国子监,

学生能通一经者授官,修五经正义及历代正史,使天下学者,云集京师。

2.玄宗亦注意维护中国传统文化,开元二年,命有司淘汰僧尼,勒令还俗,禁止营建寺院,铸造佛像,缮写

佛经等,又下令搜求遗籍,选吏缮写,又命张说撰《五礼》,定名《开元礼》。

丙、整饬吏治:

1.太宗曾命房玄龄省并冗员,又详细记录都督、刺史之善行劣绩,以备黜陟。

2.玄宗为减冗员,废除「斜封官」之设,又严格执行官吏之考选办法,经常以有识之京官出任为都督刺史。

丁、崇俭爱民:

1.太宗崇俭薄赋,宽省刑法,又经常遣使巡察四方,除民疾苦。

2.玄宗倡行俭约,兴利除弊,又设十道采访使巡察天下。

戊、改善制度:

1.太宗施行三省六郡制度,以互相牵制,防犯权奸;行府兵制,平事耕作,有事出征,国家不必筹饷养兵;

行均田及租庸调制,人民生活安定, 赋税亦易徵收。

2.玄宗清查户籍,赋税增加,废府兵改置「 骑」,成立十大兵镇,率兵屯戍边地。
第2个回答  2019-09-21
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他在位的贞观时期(627年-649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恢复、发展比较快,社会秩序和人民生活都比较安定,史称"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的重要内容有四个方面:

第一,唐太宗君臣论治。唐太宗与大臣们经常议论历代王朝兴衰成败的原因,经常以亡隋为戒,注意对人民的剥削压迫要有所节制。

第二,选贤任能,兼听纳谏。唐太宗坚持任人唯贤,不因血缘、地域甚至是政敌而舍贤才。因此能够从各阶层搜罗许多杰出人才。并注意对地方官吏的任用和考察。他能够兼听众议,注意纳谏。其臣下敢于犯颜直谏,形成了封建社会中少有的良好政治风气。

第三,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唐初赋税徭役比隋朝有所减轻,尤其力役征发,比较有节制,注意不夺农时。对灾区免除租赋,开仓赈恤。另外还紧缩政府机构,以节省政府开支,减轻人民的负担。并通过"互市"换取大批牲畜,用以农耕。

第四,布德怀柔,民族关系密切。对于依附的各族,一般不改变其生活方式,社会制度尊重其习俗,任命各族首领以统辖本部。还通过"和亲"进一步发展民族关系。唐太宗被少数民族尊奉为"天可汗"。
第3个回答  2019-09-21
"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他在位的贞观时期(627年-649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恢复、发展比较快,社会秩序和人民生活都比较安定,史称"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的重要内容有四个方面:

第一,唐太宗君臣论治。唐太宗与大臣们经常议论历代王朝兴衰成败的原因,经常以亡隋为戒,注意对人民的剥削压迫要有所节制。

第二,选贤任能,兼听纳谏。唐太宗坚持任人唯贤,不因血缘、地域甚至是政敌而舍贤才。因此能够从各阶层搜罗许多杰出人才。并注意对地方官吏的任用和考察。他能够兼听众议,注意纳谏。其臣下敢于犯颜直谏,形成了封建社会中少有的良好政治风气。

第三,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唐初赋税徭役比隋朝有所减轻,尤其力役征发,比较有节制,注意不夺农时。对灾区免除租赋,开仓赈恤。另外还紧缩政府机构,以节省政府开支,减轻人民的负担。并通过"互市"换取大批牲畜,用以农耕。

第四,布德怀柔,民族关系密切。对于依附的各族,一般不改变其生活方式,社会制度尊重其习俗,任命各族首领以统辖本部。还通过"和亲"进一步发展民族关系。唐太宗被少数民族尊奉为"天可汗"。
第4个回答  2019-09-21
唐太宗登位以后,从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以隋亡为鉴,密切地注视着民心、民情和民意,紧紧地团结周围的文武大臣,先后实行了一系列比较开明的政策:减少苛捐杂税,不过分奴役和压迫农民;严惩贪官污吏,奖励功臣良将;重视科举取士,选拔统治人才;革除弊政,励精图治;善于倾听不同意见,不断改进统治方法,等等。在短短的数年时间内,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经济和文化也随之得到较好的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所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风气。史学家们把这一段历史时期誉之为“贞观之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