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的意象?

《木兰诗》的意象?

《木兰诗》的意象,主要有以下几个:

1、流水声,往往形容离别、留恋。旦辞爷娘,暮宿黄河,黄河激流溅溅之鸣声,代替了平日父母亲切之呼唤,黄河边上,流水溅溅,暮色苍茫,一位女战士枕戈待旦,这是十分苍凉而又悲壮的境界。

2、马叫声,代表战争前的紧张气氛。“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暗示木兰的部队已经处于敌阵前沿,预示着战斗即将打响。

3、关、山之象,形容路途遥远,困难重重。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克服了种种艰难困苦。

4、打更声。代表着夜不能寐,形容紧张气氛。朔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金柝,即刁斗。古代军中用的一种铁锅,白天用来做饭,晚上用来报更。

5、寒月之光,象征着寒冷和清凉。寒光照铁衣:清冷的月光照在将士们的铠甲上。

黄河流水鸣溅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13

不然是是一首英雄的赞歌,它成功地塑造了花木兰这一女英雄形象。作品着力歌颂了花木兰英勇善战的英雄气概,不慕功名的高贵品质,热爱家乡的平民愿望。从木兰身上,其中体现了劳动人民的美德。木兰原是一个勤劳善良的平民女子,为了保存父老,毅然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两千年前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她这一行为是何等大胆,她抛去儿女情长,越过重重关山,勇敢的来到前线,这与中国古代女子“绣花楼上足不出户”形成鲜明对比,他身经百战,历时十年,打败敌人凯旋归来,直到这时同伴才发现她是女郎,经过战争的磨练,从一个普通姑娘成为一个坚强无畏的将军。但她功成不求赏赐,只愿回家与亲人团聚,恢复它当年“当户织”的劳动生活。总之,文章塑造了一个聪明果敢,坚毅朴质,不贪功名,热爱家乡的巾帼英雄形象。

第2个回答  2020-04-13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这首咏史诗,是杜牧会昌年间任黄州刺史时,为木兰庙题的。庙在湖北黄冈西一百五十里处的木兰山。木兰是一个民间传说人物,据说是北魏时期的黄州(或宋州人)。黄州人为木兰立庙,可见是认木兰为同乡的。

诗人一开头就用一个作字把北朝民歌《木兰诗》的诗意高度概括出来。这个作字很传神,它既突出地显示了木兰的特殊身份,又生动地描绘出这位女英雄女扮男装弯弓征战的非凡本领。要不,同行十二年,伙伴们怎么竟不知木兰是女郎呢?

接着诗人又借取《木兰诗》当窗理云鬓的意境。把理云鬓换成画眉,把木兰终究是女孩儿的本色完整地表现了出来:梦里曾经与画眉,与相当于和。它启发人们去想象木兰梦里的情思。她只是在梦乡里,才会和女伴们一起对镜梳妆;只是为了从此替爷征才竭力克制着自己,并非不爱画眉。诗人运用一真一梦、一主一辅的衬托手法,借助梦境,让木兰脱下战袍,换上红妆,运笔尤为巧妙。这固然有古辞作依据,却表现出诗人的创新。

第三句诗人进而发挥想象,精心刻画了木兰矛盾的内心世界:木兰在战斗中固然很有英雄气概,但在日常生活中却不免几度思归还把酒,几度二字,恰如其分地表现出这种内心矛盾的深刻性。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少女,木兰有这样一些感情,一点也不奇怪。难得的倒是诗人善于揭示其心灵深处的思归之情,更增强了真实感。

最后问题落在还把酒上。是对景排愁?还是对月把酒?都不是,而是到拂云堆上把酒祝明妃。拂云堆,在今内蒙古自治区的乌喇特西北。堆上有神祠。明妃,即自请和番的王昭君。木兰和昭君都是女性。她们来到塞上,一个从军,一个和戎,处境和动机固然有别,但同样都是为了纾国家之急。

而这等大事却竟然由女儿家来承担,自不能不令人感慨系之。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这是唐代诗人戎昱《咏史》中的名句,和杜牧这首诗是比较合拍的。

王昭君和亲,死留青冢,永远博得后世的同情。木兰为了安靖边烽,万里从戎,一直受到人们赞美。诗人通过把酒祝明妃,把木兰对明妃的敬慕之情暗暗地透露出来,把木兰内心的矛盾统一起来,运用烘托手法,使木兰和昭君灵犀一点,神交千载,倍觉委婉动人。这无疑也正是本诗值得特别称许之处。

第3个回答  2020-04-13
大概是这些,你看着套一下
月亮
①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又如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②明月还常常蕴涵诗人的悲愁,如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③有时明月还蕴含时空的永恒,如李白《把酒问月》:“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④月圆喻亲朋相聚,事情结果圆满;月缺喻新朋分离,事情不如意,如苏轼《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燕子
①燕子因结伴而成为爱情的象征,如:晏几道《临江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②由于燕子有眷恋旧巢的习性,故又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如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菊花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如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如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梅花
常常是坚忍不拔、高风亮节的人格象征.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陆游《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①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唐代皇甫嵩《采莲子》:“无端隔水抛莲子,要被人知半日羞.”
②又被视为处于浊世而仍保持气节的高洁之士的象征.
第4个回答  2020-04-13
木兰诗是一首英雄赞歌,刻画的是一个女英雄形象,作品重点歌颂了花木兰英勇善战的英雄气概和不慕功名的高贵品质,还有她热爱家乡的平民愿望。另外,该文以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它不仅写出现实生活是怎么样的,而且给人一股清新的力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