隼鸟2号是怎么样在小行星“龙宫”上着陆的?

如题所述

“隼鸟2号”从距离“龙宫”20公里处开始下降,探测器将首先根据地球发送的指令下降到距离小行星500米的停泊轨道,之后通过自主控制降落到直径6米的圆内。日本航天机构发言人Takayuki Tomobe说:“控制室收到的多普勒数据显示,探测器似乎已经成功着陆。但是多普勒只能显示速度和高度,所以我们需要确切的确认。”预计今天晚些时候还会有更多数据出炉。此次着陆是隼鸟2号第二次在这颗荒凉的小行星上着陆,这只是一项复杂任务的开始,随后隼鸟2号还将发射漫游车和机器人。隼鸟2号任务希望从小行星“龙宫”的表面收集原始物质材料,这将有助于了解46亿年前太阳系诞生时的情况。为了得到这些关键的材料,今年4月,隼鸟2号向“龙宫”发射了一个撞击器。撞击器在小行星表面形成了一个陨石坑,并搅动了此前从未暴露的物质。

隼鸟2号项目主管津田雄一(Yuichi Tsuda)在任务开始前对记者说:“这是第二次着陆,但无论是第一次还是第二次,着陆都是一个挑战。”隼鸟2号的首次着陆是在今年2月,当时它短暂地降落在“龙宫”上。4月5日,隼鸟2号向小行星表面发射了一颗金属弹,将尘埃冲击起来后进行收集。第二次着陆需要特别小心,因为任何问题都可能导致探测器会丢失在第一次着陆时已经收集到的珍贵材料。任务负责人吉川真(Makoto Yoshikawa)告诉记者,隼鸟2号的相机拍摄的陨石坑照片显示,小行星表面的部分物质与表面的其他物质“明显不同”。预计探测器将在距离陨石坑中心约20米的地方短暂着陆,收集被认为是爆炸“喷出物”的不明物质。“可以肯定地说,火山口附近有极具吸引力的物质,”津田雄一说道。

此次着陆是隼鸟2号的最后一项主要任务,当该探测器明年返回地球时,科学家希望从它所采集的样本中了解更多关于太阳系的历史,甚至是生命起源的信息。“我非常期待分析这些材料,”吉田真说。隼鸟2号任务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皇后乐队吉他手兼天体物理学家布莱恩·梅在探测器着陆前向其团队发送了一段视频,他在视频中说:“全世界都在看着。我们爱你,隼鸟2号保重!”隼鸟2号的大小和一个大冰箱相当,配备了太阳能电池板来提供动力。它是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第一个小行星探测器隼鸟号的继承者。2010年,隼鸟号在推迟三年之后,携带着一颗土豆状小行星的尘埃样本返回地球。尽管在史诗般的7年征程中遇到了各种挫折,但隼鸟号依然被誉为科学上的一大胜利。

隼鸟2号拍摄的“龙宫”照片显示,这颗小行星的表面粗糙,布满了大块岩石。隼鸟2号于2014年12月发射升空,耗资约300亿日元(合2.7亿美元)。探测器计划于2020年带着样本返回地球,为科学家送上来自小行星“龙宫”的宝贵信息。隼鸟2号已经创造了历史,它是第二个成功采集到小行星样本的人类探测器,而且首次通过发射金属弹在小行星表面制造了陨石坑。2005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深度撞击”项目成功地在一颗彗星上制造了一个人工陨石坑,但仅用于观测目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22
‘龙宫’引力只有地球的十万分之一,且在快速自旋,这对于自主控制完成采样的‘隼鸟2号’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曾祥远副教授表示,“龙宫”距离地球太远,通信时延严重,探测器必须具备自主导航与控制技术。降落过程中,探测器需不断跟踪采样区域并不断降低轨道高度,同时保持姿态稳定及对目标区域指向,还需进行横向推进控制,克服小行星自转影响。高度降低到50米后,“隼鸟2号”需由激光高度计切换激光测距仪,同时控制纵向高度和水平速度。
第2个回答  2019-08-22
可能是一直在与龙宫做着围绕跟随
第3个回答  2019-08-22
 隼鸟2号任务希望从小行星“龙宫”的表面收集原始物质材料
第4个回答  2019-08-23
“隼鸟2号”从距离“龙宫”20公里处开始下降,探测器将首先根据地球发送的指令下降到距离小行星500米的停泊轨道,之后通过自主控制降落到直径6米的圆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