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怎样保证隐私安全?

如题所述

App侵犯个人隐私之辨
1.App中没有隐私政策,或是隐私政策中没有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规则;
2.在App首次运行时未通过弹窗等明显方式提示用户阅读隐私政策;
3.隐私政策的收集使用规则难以阅读,文字过小过密、颜色过淡、模糊不清,或未提供简体中文版等。
该怎么保护自己的隐私和权益?
在安装APP时,应仔细阅读其数据收集请求,根据个人情况来选择是否提供。而且在提供信息的时候,要遵循“供所必需”的原则,不提供超出业务需求之外的信息。其次是注意采用适当的技术检测手段,通过APP监测工具来发现哪些APP偷偷在后台频繁运行。若出现隐私数据被恶意收集或滥用的情况,要及时保存证据,向有关部门举报维权。
(一)进一步严肃法律规制与行业规范 1.法律规制 我国已经制定了相对系统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确规定了自然人个人信息的保护、个人信息的内容及其处理条件与免责;规定了自然人救济与信息处理者和相关机关、部门的责任。《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和国家相关技术标准也要求,收集个人信息需满足最小必要原则,自动收集个人信息的频率应是实现产品或服务的业务功能所必需的最低频率,不得随意扩大收集范围。 由于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实际执法与司法工作中还有诸多难点与模糊地带,个人信息保护在违法识别和精准处罚上尚存不足,无法对互联网企业违规行为形成有力威慑,多数APP的隐私保护政策未达到个人信息安全的规范标准。所以要加强个人数据保护立法,为侵权违法行为治理提供法律依据。 通常个人数据保护立法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明确利用个人数据的告知义务。规定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地搜索、使用公民的个人数据,都必须提前告知并经过当事人同意后方可进行; 二、明确公民免受打扰的权利。非政府机关向公民定向推送宣传信息时,公民有权拒绝接受;如果发送者依旧定向推送造成滋扰,将会承担相应法律责任。这一规定为公民频繁收到的垃圾短信、垃圾邮件、骚扰电话等情况提供了法律保障; 三、明确侵害个人数据的法律责任。加大对以营利为目的的侵害行为处罚力度的同时,对于非营利目的的侵害行为也应视其侵权时长、体量和后果加大惩戒力度。 2.行业规范 建议APP研发企业、网络运营商与终端运营商等关联企业组建行业协会,出台相关“规范”。对于违反“规范”的APP相关方,交由我国的工商机关以违反诚信原则或不正当竞争加以制裁。行业协会也可以成立APP隐私保护道德(伦理)委员会,或隐私保护评议会等组织对违反隐私政策的APP相关加以谴责或制裁。 (二)提高公民个人数据保护意识与能力 1.选择信誉度较高的APP并谨慎授权 用户应从官方网站下载APP应用;在下载APP之前了解其隐私政策;不要轻易注册陌生App,谨慎录入个人私密信息;注意软件使用过程中是否有被精准画像后定向投放体验广告推送,以确认个人信息是否泄漏;及时更新和修补APP的安全隐患。与此同时,在手机上使用社交软件聊天时,不要轻易透露自己的姓名、地址、职业、家庭成员等重要信息。 2.定期清理或隐藏手机电脑等终端的私隐数据个人私密照片、视频谨慎上传网络或云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