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我认知的途径有哪些

如题所述

一、全面认识自己
  全面认识自我是形成健康自我意识的基础。自我认识的难处在于自己(主体我)认识自己(客体我),自我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认识的客体,要使认识具有全面性、正确性,就要打破自我封闭,拓宽生活范围,增加生活阅历,扩大交往空间,才能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自我。
  1.通过他人评价法来认识自我
  个体的自我认识要受他人评价和态度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人的评价和态度。大学生要重视熟悉自己或与自己打交道较多的人的评价,如同学间的互评,教师给予的具体而有个性的正确评价,父母对自己的看法,都有助于自我认识能力的提高。当然,这并不是简单的接受别人的评价,评价者和评价者所作的评价,都会影响大学生对他人评价的接受。大学生在接受他人评价之前,总要分析评价者及其所作的评价,然后才有选择地接受他人的评价,形成关于自己的评价,达到自我认识。
  2.通过比较法来认识自我
  个体对自我的认识不是孤立的进行的,而是常常与他人相比较才能实现的。在与他人比较的过程中个体才能认识到自己能力的高低,道德品质的好坏,追求目标是否恰当等。在比较中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长处和短处,达到取长补短,缩小差距的目的。大学生不仅要与自己情况差不多的人比,更要与自己的过去和将来比,通过把目前的“自我”与过去或将来的“自我”相比较来进一步认识自我。过去的成就水平越高,个体越容易积极的评价自己,而指向未来的抱负水平越高,个体越不容易满足,越难对自己做出肯定的评价。所以,大学生不要满足现有的成绩,要不断地超越自己,同时,也要确立适当的抱负水平,不要一味地和自己过不去。
  3.通过内省法来认识自己
  内省法就是通过反省自己、分析自己来了解自己的方法,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自己对自己的观察与思考也是自我认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批判的能力,应经常反思自己,自我检查得失功过,严于解剖自己,敢于批评自己,在自我解剖和自我批评中,更深刻地认识自我。要一分为二的分析自己。对自己估计过高,盲目自大,或是对自己估计过低,过于自卑,都会使人丧失适合自己发展与成功的机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