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级伤残认定标准

如题所述

十级伤残认定标准是指在人体不同部位发生事故或疾病后,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将损伤部位分为十级,根据伤残程度进行相应的赔偿。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八条 工伤保险待遇中的伤残津贴,按照被保险人因工致残等级确定”。十级伤残认定标准是依据此条款制定的。其中,十级伤残认定标准的具体划分是:一级:存活且可以自理,但劳动能力明显降低;二级:轻微失去劳动能力;三级:失去同一部位一个关节或无关节的全部功能;四级:失去同一部位两个及以上非相邻关节的全部功能;五级:失去同一部位两个及以上相邻关节的全部功能;六级:失去同一上肢,上下肢动脉或下肢一条主要静脉的全部功能;七级:失去下肢两个及以上及其以上非相邻关节、膝关节以下或上肢与躯干相连部位的全部功能,或者两个及以上的下肢骨折合并肌肉、神经、血管损伤且恢复劳动能力困难;八级:失去一侧上肢及另一下肢的全部功能或者同一上肢主要静脉和主要动脉的全部功能;九级:失明一眼,或者同一上肢断面障碍导致肢体畸形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十级:全身性多发损伤、器官功能障碍导致无法独立生活。

工伤保险的赔偿标准是怎么样的?工伤保险的赔偿标准包括医疗费用、工伤津贴和一次性伤残补偿金等。医疗费用包括住院费、手术费、药费等,由用人单位或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工伤津贴是指因工致残期间,被保险人由于受伤或患病所致的因工作不能获得工资收入,按月支付的生活保障补贴。一次性伤残补偿金是指被保险人因工致残获得的,根据其残疾程度和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出的补偿金。

十级伤残认定标准的划分对于受到工伤的工人来说,是一种公正的赔偿形式,但更为重要的是,用人单位应该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采取必要的措施,保障劳动者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九条 用人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保障劳动者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