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如何在教育实践中处理好学生的智育培养和完整人格?

如题所述

方法如下:

1、语言感化,行为示范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常常有学生家长对教师说“老师,我孩子就交给你了,他只听你的话”,虽然这样的教育观念并不正确,教师教育取代不了家长的教育,但足以说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所以,教师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学生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手段。

2、活动展示,培养自信

活动能使班集体充满活力,让学生形成集体荣誉感。在学校举行的运动会比赛中,教师带领学生积极训练,让大家相互督促,最终夺得年级第一的好成绩。在挑选参加跳绳、仰卧起坐比赛的同学时,教师让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友好竞争,明白要为班级争得荣誉,不计较个人得失。

3、挖掘教材,学科启发

在学校中,很多低年段的班主任通常由语文老师担任。语文既是一门基础性、表情达意的工具学科,又是发展学生心灵的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所以,班主任应该认真挖掘每篇课文,让课文成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最好素材。

简介:

人格(personality)是指个体在对人、对事、对己等方面的社会适应中行为上的内部倾向性和心理特征。

表现为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心身组织。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和社会性是人格的基本特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