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州在中国地图的哪个位置

如题所述

苏州市位于中国长江三角洲和太湖平原的中心地带,东接上海,西抱太湖,南连浙江,北枕长江,江苏省东南部,与无锡市、常州市、南通市、泰州市及浙江省嘉兴市、湖州市及上海市接壤。

地形

苏州处太湖平原,沿江为高沙平原,河湖密布,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全市总面积8488.42平方公里,地势低平,其中平原约4660平方公里,水面约3607平方公里,丘陵约221平方公里,分别占总面积的54.9%、42.5%、2.6%。

苏州的地表自然形态,是漫长地质历史时期演变的产物,它经历了从古生代寒武纪至新生代第四纪若干亿年的地层沉积和多次海浸、海退的沧桑变化,最终形成今天的自然面貌。

苏州的地貌特征以平缓平原为主,全市的地势低平,太湖水网平原可分为河网冲积--堆积高亢平原、低洼湖荡平原、平坦水网化平原、滨湖圩田平原。全市自西向东缓慢倾斜,平原的海拔高度3—4米,阳澄湖和吴江一带仅2米左右。

低山丘陵零星散布,一般高100—300米,分布在西部山区和太湖诸岛,其中以穹窿山最高(341米),此外比较著名的还有洞庭山缥缈峰(336米)、洞庭山莫里峰(293米)、南阳山(338米)、七子山(294米)、天平山(201米)、灵岩山(182米)、虞山(261米)、潭山(252米)、渔洋山(170米)等。

主要山体沿太湖呈东北—西南走向,构成七子山—东洞庭山,穹隆山—渔洋山—长沙岛—西洞庭山,邓尉山—潭山—漫山岛,东渚—镇湖一带残丘等四组山丘、岛屿群,穹窿、阳山和七子诸山之间,有灵岩、天平、天池等组成的花岗岩丘陵,沿江有香山等低丘,另有虞山、玉山等孤丘矗立于江湖之间的平原上。

苏州境内河港交错,湖荡密布,最著名的湖泊有位于西隅的太湖和漕湖;东有淀山湖、澄湖;北有昆承湖;中有阳澄湖、金鸡湖、独墅湖;长江及京杭运河贯穿市区之北。太湖水量北泄入江和东进淀泖后,经黄浦江入江;运河水量由西入望亭,南出平望;原出海的“三江”,今由黄浦江东泄入江,由此形成苏州市的三大水系。

全市水域面积(含太湖)3608平方公里。大小河流2万余条,总长1457公里;其中县级以上河道147条;通江港浦52条(并港建闸后留有41个口子)。湖泊荡漾323个,计421万亩(28.07万公顷);其中500亩以上的湖荡129个,千亩以上的湖荡87个,分布在阳澄、淀泖、浦南地区。

根据地貌成因形态及其区域特征,苏州地貌分属于长江冲积平原区和太湖水网平原区两个大区,两个大区又分别包涵了隶归于三角洲平原、古湖平原、石质山地的6种地貌类型。

气候

苏州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在16 °C左右,年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苏州平野稻香,碧波鱼跃,农副物产十分丰富,人们传诵的“近炊香稻识红莲”、“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的诗句,就是历代诗人对苏州物产富足的赞美和讴歌。在世人的心目中,苏州就是“鱼米之乡”的代名词。

扩展资料:

苏州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状元之乡、院士之乡、经济重镇、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享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苏州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4000余年,而官方认定的建城史逾2500年,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江南吴文化的发祥地,历史上长期为江南地区一级行政区的首府和经济文化中心。早在东汉中期,就成为仅次于中国首都洛阳的全国第二大城市和世界十大城市之一,明清时期,更成为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当时,苏州是全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世界十大城市之一。

但庚申之劫后,工商业衰败,人口锐减,苏州经历了长达一百多年的衰落时期。直到20世纪80年代左右,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和众多开发区的建立,苏州经济开始快速发展,1978-2013年年均经济增长超过14%。据联合国的报告,苏州人口在2000年至2014年年均增长6.5%,在全球超过五百万人口的城市高居首位,也因此被认为是全球最具潜力的新兴城市。

苏州是中国的特大城市之一,江苏省第二大城市,是经国务院批准的享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北翼最重要的经济中心,是江苏省经济最发达、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经济总量长期居全省之冠。

是全省的经济中心、工商业中心、对外贸易中心和物流中心,也是全省重要的金融、文化、科教城市及交通枢纽。根据2015年官方发布的各项统计数据,苏州的人类发展指数已达到0.894,相当于世界第18位的以色列。

苏州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0个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之一,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苏州还承办过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在2018年举办的世界遗产城市组织第三届亚太区大会上,苏州市被授予全球首个“世界遗产典范城市”称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