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支教有啥好处

如题所述

教师去支教,不仅可以锻炼下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而且还能提升一个平台。

    支教是指一项支援落后地区乡镇中小学校的教育和教学管理工作。中华支教与助学信息中心致力于号召人们通过参加NGO组织的支教等公益活动,来改善中国贫困地区教育现状。为中国而教 隶属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以培养促进教育公平的领导者为使命,输送、支持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两年,提供持续而系统的培训,培养和集结关心教育的优秀人才,在提升农村孩子教育质量的同时,也为青年志愿者的梦想和成长助力。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是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共同组织实施,从2003年开始,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派遣的方式,每年招募一定数量的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到西部贫困县的乡镇从事为期 1-2 年的教育、卫生、农技、扶贫以及青年中心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工作。志愿者服务期满后,鼓励其扎根基层,或者自主择业和流动就业。好友营支教是民间支教组织,从2006年招募年满18周岁以上志愿者,倡导人人都可支教。

    “为中国而教”(英文名称 Teach Future China,简称TFC)成立于2008年,隶属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项目输送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学校或城市打工子弟学校任教两年,提供持续而系统的培训,培养和集结关心教育的优秀人才,以此促进中国社会的进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21

1、提高偏远地区的教育水平

偏远地区的教育水平和发达地区的教育水平是完全不同的,发达地区有名师,有一线教师,但是偏远地区就没有如此高的教学水平了,在一些比较偏远的地区,教师数量极少,师资力量紧缺,如果大学生去支教,那肯定会给这些偏远地区带来比较多的师资力量。而且,当代大学生的水平都不低,完全有实力教好山区里的学生,这样做自然会提高当地的教学水平,让山区里的孩子缩小与大城市孩子的差距。

2、让山区里的孩子接触到更多的东西

山区里的孩子的视野是比不过大城市里的孩子的,就像一个来自于山村的清华大学的同学的发言那样,她说她来自于偏远地区,当时去参加一次物理竞赛,结果发现所考试使用的仪器都是未曾见过的,直到考试结束,才弄明白仪器的使用方法。所以这也是支教的意义所在,大学生们一般都是在城市里上学,会接触到许多有用的东西,会认识到一些山区里的孩子所没有见到的东西,支教的时候可以把这些告诉他们,拓宽山区孩子的视野。 

3、丰富经验,让大学生活多姿多彩

没有支教的同学是体会不到支教的同学的快乐的。支教看起来虽然很辛苦,没有好的待遇,还整天待在山村里,表面上很辛苦很累,但是当你看到许多的孩子都充满了知识的渴望看向你的时候,你是非常有成就感的,因为你所学的知识可以传授给其他同学,这要比整天待在寝室玩游戏好很多。除此之外,支教也是一种阅历,是一种经历,这样的经历是非常宝贵的,当然,这也会有利于同学们日后的工作,会更容易找到好的工作。

4、锻炼大学生的毅力。

毕竟在这些贫困偏远的山区里,不可能有着像城市里面的条件和资源,在这样条件匮乏的山区,最能考验的就是大学生的毅力。支教的大学生们能否留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进行支教,是对大学生的一大考验。

5、支持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

在贫困偏僻的山区里,那里条件落后,居民普遍都没有文化,所以这样的山区里最需要的就是教育,大学生支教的意义就是改善偏远山区的教育情况,虽然说大学生支教的那么一小段时间确实不能带来多大的改变,但是对于那些渴望学习的孩子们来说却是很可贵的经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9-22
你好,支教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社会公益爱心活动,教师去支教的话,不仅可以锻炼下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而且还能提升一个平台,支教的孩子不一样了,收获也不会不一样,山区那一双双淳朴而简单的眼睛,他们对你的好会一直感恩,你付出的他们都记在心里,而且你还会收到意外的惊喜哦,百度 中华支教,很多志愿者实际支教经历,教师如果有时间,希望可以更多的去山区支教,不仅个人有不一样的收货,而且也间接的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个人意见哈,希望可以帮助到你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9-23
支教分两种:一种是有或无固定工作去边远地区支教;另一种是有固定工作去边远或郊区支教;无工作的支教,在考教师或公务员时可以加分。在职的支教是评定职称的一个条件,也可能提干。
第4个回答  2018-11-11
首先最大的问题在于短期志愿者与孩子时间短,往往刚熟悉环境就要离开,在心理和教学上对当地学生都是比较大的打击,自己还会沉浸在那种离殇之中不能自拔。
其次,短期支教的教学方式往往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加素质类课程”为主线。相对于该校老师平时的上课,短期支教老师的课堂无疑是“新鲜又好玩”的。虽然学生在一周到两周的时间里,开拓了眼界,增添了兴趣,但由于短期支教很难注重到学生真实的掌握情况,没有时间进行教学反复和测验,使得这些效果很难维持。在正常开学后,这些类似有效的教学成果又可能会和本地老师习惯上的教学方法相抵触,产生一些“副作用”,影响成绩和教学效果的巩固。
最后,短期支教团体在组织能力、策划水平、后勤保障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招致一些麻烦:比如队员之间的矛盾、团队与校方的矛盾、课堂纪律问题、校园安全问题、支教交通、支教环境、支教心态方面等一系列的问题。很多志愿者真正到达以后,会觉得“体现不出意义”,甚至“和想象中完全不同”。组织方在组织了几次短期支教后,也会因为主要负责人的热情转移或现实问题,而中止本来就“见效甚微”的支教活动,可以想象,一两年后,这些支教效果就荡然无存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