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奶牛繁殖率

如题所述

繁殖管理是奶牛生产的关键环节,奶牛只有经配种、妊娠、产犊后才能产奶。奶牛理想的繁殖周期是一年产一胎,即胎间距(两次产犊的间隔天数)365天,减去60天干奶期,一胎的正常泌乳期为305天。低产奶牛的胎间距可以适当缩短,因为低产奶牛的泌乳期较短,泌乳后期的产奶量较低。高产奶牛的胎间距可以适当延长,因为高产奶牛的泌乳期较长,泌乳后期的产奶量较高。奶牛适宜的胎间距范围为340~390天,产后适宜的配妊时间为60~110天,胎间距过短,影响胎次产奶量;胎间距过长,影响终身产奶量。
失去繁殖能力的奶牛只有被淘汰。因繁殖问题被淘汰的奶牛占成年奶牛淘汰比例的30%以上,在被淘汰成年奶牛中所占的比例最高。因此,加强奶牛的繁殖管理就提高了养奶牛的经济效益。
奶牛繁殖管理的指标主要有:
(1)不返情率
牛妊娠后不再发情的比例,可粗略反映受胎牛的多少。不返情率=(不返情母牛数/配种母牛数)×100%,—般情况下30~60天不返情率为70%~75%,到90天不返情率为60%~65%,到120天不返情率为56%~61%,经4个月不返情则相当于真实受胎率。
(2)配种指数
每次妊娠需要配种情期数。配种指数=配种情期数/妊娠母牛头数。正常情况下母牛为1.84。
(3)情期受胎率
每个发情期能够受孕的母牛头数,可反映配种技术水平。情期受胎率=(妊娠母牛头数/按情期计算的配种母牛头数)×100%。一般年情期受胎率>50%,第一情期受胎率>58%。
(4)21日妊娠率
在21日期间,全部应配种母牛的实际妊娠率。21日妊娠率=实际妊娠母牛总数÷21日内全部应配种母牛总数。这儿强调的是应配种牛总数,考虑了发情检出率和漏配的情况。在产犊间隔390日,年总受胎率为85%的前提下,21日妊娠率为22.5%即可。
(5)繁殖率
按产犊后两天以内存活的犊牛计算。繁殖率=(实产活犊数/配种母牛数)×100%。一般年繁殖率>85%。
(6)繁殖成活率
按犊牛断奶时成活的头数计算。繁殖成活率=(断奶时存活母犊数/配种母牛数)×100%。犊牛成活率>95%,一般繁殖成活率>81%。
用这些指标来衡量,在比较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就能提高奶牛的繁殖性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