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儒家对当时的音乐有着什么样的观点?

如题所述

儒家音乐观点以其创始人孔子的言论为代表。孔子虽然没有系统的音乐理论著作传世,但从《论语》、《史记•孔子世家》等文献的记载看来,孔子有着丰富的音乐实践经验和高度的音乐修养。他强调音乐的美感作用,重视对弟子的音乐教育,把音乐列入所授“六艺”之中,并把音乐视为人生修养的最高阶段。但是,孔子对音乐的强调是与他的政治观点分不开的,他主张将“乐”与“礼”相配合作为治理天下的手段,所谓“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孝经•广要道》),音乐观点带有保守的一面。他不但对僭越音乐等级制度的行为忍无可忍,发出过“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之类的愤愤之言,还对冲击雅乐正统地位的民间音乐表示厌恶和排斥,“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放郑声,远佞人”。儒家的另外两位代表人物孟子与荀子,一个主张将“仁声”作为教化手段来感化人;一个主张要靠礼教和雅颂之声对人类本恶的性情进行引导和转化,使自然的情感获得社会内容从而符合社会的需要,将“乐”作为调和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关系、改善社会风气的手段。

尽管孔子、孟子、荀子的表述方式不同,但他们所谓的“乐”都是“雅颂之声”、“先王之乐”,即为维护统治秩序服务的雅乐,对待民间音乐的态度则是“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孟子•万章下》),“郑、卫之音,使人之心淫”(《荀子•乐论》),是坚决不予提倡的。

先秦儒家的音乐思想在后来的《乐记》(相传为战国初期公孙尼子所作,一说为汉儒刘德或刘向、刘歆父子校先秦古籍所得)一书中得到系统的总结。《乐记》作者的写作目的是通过宣扬和维护“雅颂之声”来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秩序,因此书中以音乐的政治作用和社会功能作为核心论题贯穿始终,对音乐的来源和本质、音乐的政治内涵、音乐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音乐在培养统治者仪容风范方面的作用、音乐在教化人民和维护社会秩序以及调和阶级矛盾方面的用途、音乐的审美标准等问题作了全面的论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