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统发展动态

如题所述

GIS的兴起得益于计算机辅助地图制图的研究和应用。1963年,加拿大测量学家R.F.Tomlinson首先提出“地理信息系统”这一术语,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地理信息系统。如今,地理信息系统已进入全面应用与产业化阶段,随着产业的形成和数字化信息产品在全世界的普及,GIS深入到各行各业、千家万户,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工具和助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能够提供市场的商业化GIS相关软件产品已达200多种,在我国用户众多、知名度较高的主要软件有:ESRI公司的ArcInfo、ArcView,Intergraph公司的MGE、GeoMedia,Maplnfo公司的Maplnfo,Genasys公司的GENAMAP,中国地质大学的MAPGIS、武汉大学的Geostar、中国科学院资源与地理研究所的Supermap等,而其中又以ArcInfo软件功能最为强大。ARCGIS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大型GIS软件,我国早期开发的GIS几乎都是以ArcInfo作为平台。其主要特点为:采用地理关系数据模型,提供极强制图功能、空间操作功能和分析功能;采用模块式结构,提高灵活度并易于扩充;提供宏命令语言AML实现快速编程;提供38种地图投影方式,可在不同投影之间实现坐标转换;开放式的结构,提供直接与多种数据库的接口;兼容性很好,能与25种不同系统的数据格式之间相互转换;独立于硬件,运行于不同的平台;广泛支持当今各种工业标准。但它没有DEM和插值计算,TABLES属性数据处理功能有限,且不具备统计图表分析功能(邹月,2000)。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遥感技术、数字测绘技术、数据仓库技术、虚拟实景、多媒体技术、三维图形芯片及宽频光纤通讯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总体上呈现网络化、组件化、集成化、开放性等发展趋势(龚健雅,2004)。

1.基于数据库技术的海量空间数据管理

GIS技术的瓶颈之一就是如何解决海量空间数据管理问题。对于一个区域的GIS系统,其数据量极其巨大,一般达到GB或TB的数据量级。和传统的基于文档的管理方式相比,利用面向对象的大型数据库技术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在面向对象的空间数据库中,海量地图数据的使用变得更加简单,只需建立单一图层,不必再进行分幅处理。如果用户原来的数据源是分幅的,可将其全部存储到一个图层中,数据库将自动对其进行拼接和索引处理,可形成一个完整的图层。应用时,在客户端只需极少量的编程(实际上只是指定数据源),就可实现对数据库里数据的动态显示。数据库会根据当前地图客户端的显示视野,自动将此范围内的图形检索出来,送到客户端显示。因此,即使在服务器端的数据是GB级的,在客户端的数据量却仅是几十到上百K的数量级,大大减轻了客户端系统的配置需求,并减轻了网络流量,可通过一般的网络(甚至远程)客户端进行访问。

2.网络GIS

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极大地方便了世界各地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换与信息查询。由于GIS系统具有丰富的空间查询、空间分析及属性管理功能,而人们对Internet和GIS系统的需求不断深入,因此把GIS系统与网络技术相融合,利用Internet在Web上发布空间数据,为用户提供空间数据浏览、查询和分析的功能,形成一种网络化的地理空间集成平台,就成为当前GIS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与传统的GIS相比,WebGIS具有以下特点:

适应性强:WebGIS是基于互联网的,因而也是全球的,能够在不同的平台上运行。

应用面广:网络功能将使WebGIS应用到整个社会,真正实现GIS的无所不能,无处不在。

现实性强:地理信息的实时更新在网上进行,人们能得到最新信息和最新动态。

维护社会化:数据的采集、输入,空间信息的分析与发布将是在社会协调下运作。

使用简单:用户可以直接从网上获取所需要的各种地理信息,直接进行各种地理信息的分析,而不用关心空间数据库的维护和管理。

目前,网络GIS正在逐步普及,但还处于空间数据查询、浏览、发布与下载阶段,缺少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而且受网络带宽的限制,影响了网络GIS的应用(龚健雅,2004)。

3.组件GIS

GIS基础软件可以定性为应用基础软件,它一般不作直接应用,而是根据某一行业或某一部门的特定需求进行二次开发。目前,大多数地理信息系统都已经过渡到基于组件的体系结构,一般都采用COM/DCOM技术。组件化GIS基于标准的组件式GIS平台,各组件之间不仅可以自由、灵活地重组,而且具有可视化的界面和标准的接口(于向鸿,2005)。组件软件的可编程和可重用特点为系统开发商提供了方便的二次开发手段,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GIS软件的工程化开发和大众化应用。组件GIS的特征主要体现在:

(1)高效无缝的系统集成:允许将专业模型、GIS控件、其他控件紧密地结合在统一的界面下。

(2)无须专门的GIS开发语言:只要掌握基于Windows平面的通用环境以及组件式GIS各控件的属性、方法和事件,就能完成应用系统的开发。

(3)大众化GIS:用户可以像使用其他ActiveX控件一样使用GIS的控件,使非专业的GIS用户也能胜任GIS应用开发工作。

(4)开发成本低:非GIS功能可以利用非专业控件,降低了系统的成本。

4.集成化GIS

一方面,以GIS为核心的“3S”(RS,GIS,GPS)集成,使得人们能够实时地采集数据、处理信息、更新数据以及分析数据。遥感是实时获取、动态处理和分析空间信息的先进技术系统,是为GIS提供准确可靠信息源和实时更新数据的重要保证。全球定位系统(GPS)为遥感实时数据定位,提供空间坐标,建立实时数据库。另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其他主流商务应用的集成,并能集成多种空间数据基础,使各种计算机软件彼此沟通、集成应用。GIS已发展成为具有多媒体网络、虚拟现实技术以及数据可视化的强大空间数据综合处理技术系统。

5.开放式GIS

开放式地理信息系统(OpenGIS),是指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根据行业标准和接口所建立起来的GIS,是为了使不同的地理信息系统之间具有良好的互操作性,以及实现在异构分布式数据库中的信息共享,克服传统GIS软件之间的相互封闭性(黄杏元,2004)。

为了研究和开发OpenGIS技术,1996年在美国成立的开放地理信息联合会研究和建立了开放式地理数据交互操作规程(OGIS,Open Geodata Interoperable Specification)。OGIS是为了寻找一种方式,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布处理技术、面向对象方法、数据库设计及实时信息获取方法更有效地结合起来。基于OGIS规范制订的开放系统模型,是一种软件工程和系统设计方法,这种方法应用于GIS领域,侧重于改变当前GIS模型中特定的应用系统及其功能与它内部数据模型及数据格式紧密捆绑的现状。OpenGIS技术将使GIS始终处于一种组织开放式的状态,真正成为服务于整个社会的产业以及实现地理信息全球范围内的共享与互操作,是未来网络环境下GIS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