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犯错时,要怎么做才能立了规矩还不伤娃的心?

如题所述

“哭哭哭,做错了吗?”

“不打你,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错!”

“……”

下午带着草莓回家,路过广场听到一位妈妈在“教育”孩子,一旁还有家长窃窃私语,有人说这妈妈真狠,也有人说,孩子太“熊”了,该打!看看身边的草莓,同为家长的我,也禁不住叹息:

“孩子犯错了要惩罚吗?”

“不惩罚怎么才能立规矩呢?”

到家后我还在思考这个问题,因为不知道到底哪种更合适,也不知道应该如何面对这类事情。虽然自己在面对女儿的时候,可以做到尽量不生气,跟他们和颜悦色的讲道理,平时在讲座上也常常奉劝家长们要耐心一点,再慢一点。

但对于孩子犯错后如何立规矩这件事,我觉得自己做的还是不够,一直寻求合适的方式,跟孩子更好的沟通和交流,但并没找到很好的办法。

孩子犯错了要惩罚,这种逻辑是否行得通?

在面对孩子犯错后要不要惩罚的问题上,家长常常很苦恼,打吧,好像是“棍棒教育”,不打吧,又记不住,下次还会这样。左右为难,还是先打了再说吧!但你想过没,犯错了就要惩罚,这种逻辑是否行得通呢?

想想我们小时候,也是这样调皮,总会犯错。父母给的棍棒教育,真的记住了吗?有次我带草莓去理发,刚好遇到一位小男孩在被妈妈摁着理发。他只有四五岁的样子,非常抗拒理发师走近他,甚至一下都不愿意配合。哭得满脸都是汗水、泪水。妈妈非常生气的打了几下孩子,跟他讲了一堆道理,问他:“知道错了吗?”小男孩边哭边点头:“知道了!”接着被摁到椅子上继续理发,他又哭了起来。妈妈很生气:“你不是知道错了吗?”小男孩哭着说:“知道啊!”

你看,孩子在这种情绪下,真的知道吗?打也好、骂也好,真的管用吗?他们知道你在说什么吗?想想自己小时候,何尝不是这样呢?每次听到父母的训斥,已经诚惶诚恐了,根本不管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想着赶紧平息父母的怒火,一味迎合就好了:“知道了”、“我错了”、“对不起”、“下次不敢了”。

如果是以科学育儿的角度来看,这怎么符合正常的逻辑呢?可这却是我们很多家长,一直在做的事情,想想是不是挺心疼孩子的?那么,在孩子犯错后,怎么做,既能立规矩又不伤孩子的心呢?

几个暖心小“手段”,立了规矩还不伤娃的心

孩子犯错了,家长一句话也不说,是不可能的。所以,在事后如何进行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方式、方法以及家长的态度,都格外重要。下面的几个小“手段”,是我跟草莓惯用的,也结合了平时讲课、看书时的一些思考,分享给各位家长朋友们。


1、正确的规劝和批评

当孩子跟其他小伙伴发生争抢,很容易就动手、动怒。家长不必要马上责怪自己或别人家孩子。而应听孩子自己说说,帮他分析和理清楚事情的经过,以及思考这样做可能带来的后果。很多孩子会马上变了态度,不那么生硬、绝对的说“我不,我就要”

有几次我用这样的方式处理草莓和她小伙伴的事情,她事后跟我明显亲近了很多,还经常跟小伙伴说:“你去问下我爸,他能帮我们搞定这个难题,真的!”

Tips:孩子之间发生矛盾,不必要着急甚至大声指责,孩子们期待的是父母能重视这件事。你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避免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

2、罚吃“食物”

有些孩子日常就很偏食、挑食,还经常浪费食物,家长可以准备一些他不爱吃但营养价值高的食物,比如青菜类,他做错事情了可以吃下青菜,算抵过了。草莓以前不爱吃青菜,草莓妈妈用这种方式帮她慢慢改了过来。

有次草莓不想吃,妈妈说,今晚只有这一个菜,你看,小油菜都已经做好了准备,妈妈还特意加了虾仁。我看到摆盘nice,草莓的目光逐渐被吸引了过去,很快就清盘了。

Tips:引导而非强硬要求,让孩子逐渐爱上他之前不喜欢吃的食物。

3、 给妈妈讲绘本

有些孩子喜欢打人、咬人,有暴力倾向。家长可以准备一些性格养成方面的绘本,起初你跟孩子一起读,一起思考。如果孩子犯错了,可以让他讲绘本给你听,这样既能锻炼他的记忆力,还能让孩子在表达的同时,明白这些道理,可谓一举两得。

4、收回部分权力

有些孩子平时的生活习惯不好,熬夜、赖床、饭前不洗手、不刷牙洗脸等,这些习惯很难一下子就改过来。但不改正,又影响孩子行为习惯的健康发展。

家长可以尝试跟孩子做约定,比如一次不刷牙,少去一次游乐场;一次饭前不洗手,少给买一次零食等等。用这样的方式进行限定,比我们打骂要好的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4
孩子犯错时要及时批评,同时还要跟他讲道理,让他能理解。最后就是小孩子都比较脆弱,事后还是要跟他多多沟通,关心他的想法。
第2个回答  2020-12-24
首先家长要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然后和孩子保持良好的交流。这样才不会伤了孩子的心。
第3个回答  2020-12-24
1、正确劝说并批评。家长们不仅要对孩子犯错的行为进行理性批评,同时还要引导孩子提高危险意识。2、罚面壁思过或者静坐。让孩子自己处于一个空间里,不能说话,不能吵闹,之后家长询问孩子知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受罚,这样做更有助于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3、罚做家务。这样做既可以提高孩子的劳动能力,又可以让孩子体验到家长的辛苦,珍惜家长的劳动成果,同时还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一举三得。
第4个回答  2020-12-24
在孩子犯错时,家长一定要耐心教导孩子,不能用打骂的方式,对孩子语言要温和而坚定,然后告诉孩子这样做的危害,并要告诉孩子,哪些事情是你的底线,这样就给孩子立好了规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