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正视自己的问题,这样才能学会成长!

如题所述

订阅
教育男孩子: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才能变得更优秀

俗话说得好,想要做好事,必先做好人。也就是说,一个人只有先懂得做人的道理,学会怎么挺胸昂头,做一个品德良好的人,才能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假如一个人连怎么做人都不知道,那么也就不必奢谈什么大事业了。

那么, 爸爸妈妈在教育男孩子的时候,应当首先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而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知错就改,这是养成良好品德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当家中的男孩子犯了错误之后,爸爸妈妈要及时地引导他,给他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创造一种宽松的心理环境,鼓励家中的男孩子承认错误,改正错误。

例如:王小凡今年上小学四年级,有一天晚饭后,妈妈在整理他书包的时候发现了一本别人的课堂笔记。妈妈便问王小凡:“小凡,这本课堂笔记是你拿别的同学的?”王小凡看到妈妈手中的那本课堂笔记,有些忸妮地说:“今天上语文课的时候我走神了,没听到老师讲课,所以我就拿了同桌的课堂笔记。妈妈追问道:“那你同桌知道吗?”“不知道。”王小凡很确定地回答。

妈妈一下子就明白了王小凡的心思,肯定是想占小便宜,偷偷地将同桌的课堂笔记藏起来,不打算归还了。于是,妈妈便和蔼地对儿子说:“课堂笔记需要自己写才算数哦,拿别人的不归还,这不叫省事,而是偷窃,是不对的。”王小凡听了之后觉得自己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低着头一个劲儿地摆弄衣角。

然而,妈妈对王小凡说:“儿子,可能你同桌找不到课堂笔记以为丢了,现在正着急,说不定已经伤心地哭了呢。”王小凡说:“反正他今天也不用,明天上学的时候我还给他就行了。”妈妈问:“你怎么知道人家现在不用,也许人家晚上温习功课的时候用呢。因为你拿了人家的课堂笔记而影响了同桌温习功课,这样你会不会内疚呢?”听妈妈这么说,王小凡一下子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于是他问妈妈:“那我该怎么办呢?”妈妈启发小凡道:“你觉得呢?”王小凡想了想,说:“吃完饭之后我把课堂笔记给同桌送到家里去吧。”

妈妈表扬道:“嗯,这个办法好,这样一来你同桌就知道自己的笔记没丢了。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也许你同桌现在正找着笔记呢,已经着急得不成样子了。”“那现在就给我同学送去吧!”小凡挺起小小的胸脯,很有男子汉气度地说道。妈妈听小凡这么说很开心,小家伙能够知错就改,虽然先前没想到立即给同学送到家去,但是在自己的不断启发下,终于说出了这样的话。妈妈便马上给小凡穿上了外套,带着他登上了去同桌家的公交车,把课堂笔记交到了同桌手中。妈妈看到在同桌对小凡说“谢谢你”那一刻,他脸上的笑容是那么的灿烂。

总而言之,做错了事情勇于承认错误,并立即行动起来,改正这个错误,这样的男孩子才能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变得阳光、正直、人见人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0
决定人与人之间差异的,不只是努力和勤奋,还有判断和选择。要在正确的方向上努力,不断删除对自己无用的东西。

有人说,人最高级的活法,是具备“随时清零”的能力。

这句话放在职场同样适用,混得好的职场人,都具备“随时清零”的能力。

而我们很多人,却过着无从选择的生活:

工作不喜欢,却不敢辞职:一辞职就断粮了呀,靠什么生活呢?

想追求梦想,却没有勇气:现在生活挺稳定的,梦想能值几个钱呢?

行业不稳定,却不想改变:曾经是多么辉煌,想当年的我是多么牛X!

而实际上,那些在原地踌躇的人,更容易失去机会,甘愿守着过去的一切,不想往前踏一步。成就感是需要做减法的,丢得越多,对目标的感受力越强。

总有人问,成长是什么?怎样才算是成长?

其实,成长无非就是经历一次次挫折后,历练出来的结果。

只要你每次都比以往强一些,那就称得上成长。

但成长哪有这么容易,有些人历经数十年,也不见得有所进步,还是如以往一番模样。

不是因为他们懒惰、不努力、没有上进心,而是他们没有面对挫折的勇气。

与其会失败,宁愿不去尝试,这是很多人成长不了原因。

但要是一直惧怕失败、不敢面对挫折,便永远无法在逆境中成长起来。

01每一次挫折都有意义

我明白,没有人想要遇到麻烦,更不会有人希望遇到挫折。

但成长的路途上,总会有遇到许多困难险阻,是我们无法避免的。

是选择逃避,还是迎难而上,主要在于我们遇到困难时的心态。

“成长中所有遇到的问题,都是量身定做的”

02摆脱挫折中的依赖

当我穷到一天只能吃一顿饭的时候,我还是没有伸手向家里要钱,因为我把它视成一次历练,一次只能靠自己生活的淬炼。

我把10块钱一餐的饭钱,分为两份5元钱,饿的时候就买面包或者手抓饼来吃,有时候就去吃素的麻辣烫,这样的生活维持了一个月。

后来,我成功熬过去了。

与之得来的是,我下次再遇到这些事情时,我的第一选择并不是去寻求他人的帮助,而是找找看自己能否解决这件事。

这不仅让我学会了如何面对逆境,还让我摆脱了对别人的依赖。

多感受身边事物的变化和事物之间的不同,就能认识到成长其实无时不刻不在进行。我个人更倾向于积极寻找机会,践行,试错这样的做法,更多的经历会让你自行总结出自己的经验,多看多想多做,你会发现并接受很多新的东西。当这种模式的探索不断累加之后,你会到达一个“见微知著”的境界,你会发现其实你在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收获都会帮助你更好的成长。我觉得,我个人便是这样学会了成长,希望对答主有所帮助。
第2个回答  2020-10-10
不管一个人有多么的聪明,思考总也有不周全的时候,要是再加上情绪及生理状况的影响,谁都不可避免的会犯错。可能是估计错误、也可能是判断错误,但最可怕的是决策错误。一般人犯了错,都会有两种反应,一种是死不认错,而且还极力辩白,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正常人都有好面子的本能,怕认了错面子就保不住,所以宁死也不愿认错。这种做法的好处是不用承担错误的后果。就算要承担,也因把其他人拖下水而分散了责任。所以为什么有人证据明明摆在眼前,仍嘴硬死不认错。当然,要是能躲得过,也可以避免别人对自己的形象及能力产生怀疑。也许只是暂时的。可是,我认为死不认错并非上策,因为死不认错的坏处比勇敢的承认错误的好处绝对多得多。

暂且不论所犯的错需要承担什么责任,狡辩和不认错对自己的形象有很大的破坏性。因为不管你口才如何如何好,又如何诡计多端;逃避错误换来的,仍是“敢做不敢当”、“没担当”之类的评语!自此之后,直属主管不敢信任你,别的部门的主管也“怕”你三分;同事们必然更因怕那天你又犯了错,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于是抵制你、拒绝你,甚至排挤你。而最重要的是,不敢承认错误也会成为一种习惯,使自己丧失面对错误、解决问题和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或许,你会说,诚实认错,岂不是要立即付出代价,独吞苦果吗?有时碰到没有担当的主管,的确会如此。但绝大多数的主管都会“高抬贵手”——别人都认错了,还要怎么样?而且在心理上,你认错,已明显标示出主管与你位置的高低。主管受到尊重,再怎么说,都要替你扛一部分的责任。更何况你犯错,他也有“督导不周”的责任呀!所以,认错的后果并不像想像中那么严重。

犯错之后的另一种反应,就是勇敢的承认错误,而且要在别人开口前,自己先主动认错。以前在某报社担任记者时,就曾经历过这样一件事。我当时负责采访的是文教新闻,而新闻中心主任是一位刚退伍的高级军官。可能是以前带兵带习惯了,他对属下总是疾言厉色。有些年轻的女同事,甚至还因不堪主管的严厉,提出调职申请或干脆辞职的人都有。

于是没过多久,文教新闻这条路线,因为主任个性偏失,记者纷纷请调,编制内的人员不足,最后导致一个人同一早上有时要连赶好几个地方。在分身乏术及消息不灵通的情况下,经常会有漏新闻的事件发生。为了这件事,我被他训了好几次。

也怪我当时年轻气盛,总觉得自己没有错。何况,我每天跑新闻累得像狗一样,片刻不得喘息,但人手不足,漏新闻怎么能怪我呢。所以只要一回报社交稿,被他逮到了,他就要滔滔不绝的骂我,而我也是毫不示弱的反驳。经常只要有人来办公室外几百米,就能听见我们两人又粗又急的争吵声。

记得有一次,教育部举办了全国中小学教师的座谈会,连国家主席都出席了开幕典礼并讲了话。原本这事应该轮到线上一位新进的记者去跑,不料因为他经验不足,竟然跑错了会场。当他发现不对,以电话向我求援时,我恰巧又忙着别的事,以致漏掉了这条非常重要的新闻。

结果第二天报纸一出来,全国各报都有这则头条新闻,唯我们的报纸漏失了。下午我去报社上班的路上,我就在猜想那个老芋伯不知要怎么对付我?或许侥幸,我前一个星期读过一篇报导,上面教我们用自责的方式勇于认错。我想反正逃不了一顿骂了,干脆死马当活马医,用这种方式试试看吧!

当我一进办公室时,不待他开口说话,我就先发制人的说:“主任,真对不起,昨天因为我督导不力,以致漏掉了这头条新闻。我来报社也有一段时间了,竟然还犯这种要命的错误,我真是惭愧的无地自容。”

那位平常脾气暴躁的主任,早已蓄积了不知多大的气愤,在门外我透过玻璃窗就能看到。不过显然他吃了一惊,竟用结结巴巴的声音说道:“没……没有的事!这……这件事和你无关。”真没想到,这位主任不但一改平日骂人的习惯,反而站在我的立场为我辩护。于是我乘胜追击的说:“漏掉头条新闻是件大事,恐怕会连累你,我真的很……”

还没等我说完,主任就流露出平时难见的温和脸色,打断我的话,并安慰我说:“别这样说,新人嘛,难免犯错,以后注意点就好了。况且这事我也有责任,不然我有什么资格当主任呢!好了,别担心,等一下我去见总编辑,他当兵那时还是我的手下,有什么事,我担下就是了。”

听到这里我虽然很感动,但仍力求镇定的说:“不,主任,这样不是害你背黑锅吗?”

那位老芋伯清了清喉咙,中气十足的说了:“这件事就这样办,我说了就算,知道吗?”

就这样,我认真的自责,把他的怒气都消掉了。

把你猜到别人正要说,正要指责你的话先说出来。在他说之前,你先替他说了,保证他会站在你的立场说话,更别说原谅你的错误,那只是件小事而已。

想想看,听自己责备自己,是不是比别人责备自己要好受些呢?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0-10
嗯,对的,用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正视自己的问题,这是一种担当,一种责任,要勇敢面对问题,这是对自己的一次保护,让自己能够成长起来
第4个回答  2022-04-01
对有道理,每一个人都应该做到这一点,正是自己的问题,勇于承认错误才能够学会成长,这样是非常必要的。这是一个正确的思维方式,能够理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