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农户口的人在农村的住宅怎么确权呢?

如题所述

非农户口的人在农村的住宅怎么确权?

非农业户口居民原在农村合法取得的宅基地及房屋,房屋产权没有变化的,经该农民集体出具证明并公告无异议的,可依法办理土地登记,在《集体土地使用证》记事栏应注记“该权利人为非本农民集体成员”。

也就是说非农户口的宅基地能否确权的关键在于取得宅基地的合法性,如果是依法取得的,那么也可以实现确权,与本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确权程序无异;但如果取得方式是违法的,宅基地非但不能确权,还要收归集体所有。

2018年3月,我国正式启动农村房屋不动产登记发证试点工作。宅基地确权是指农村居民为建设自有住宅房屋对集体土地的占用、使用权利,基于宅基地只有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才有资格取得,因此确权的过程一方面体现了对本集体经济成员的福利性和保障性,减少因宅基地权属纠纷而产生矛盾,另一方面,确权的过程也是发现“问题宅基地”的过程,对一些非法取得的宅基地进行收回,最大程度上保障本集体经济成员的利益。

“通知”中已经明确规定“合法取得的宅基地”应当确权,那么除了“继承”这一合法途径外,通过其他途径取得的,只要是合法取得,都可以确权,这些合法取得的方式包括:非本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因易地扶贫搬迁(比如因地质灾害搬迁、因配合重点项目建设而搬迁、因建设新农村的需要而搬迁、移民搬迁等等)取得的宅基地,在原宅基地注销后,可以确权;再比如回原籍落户的职工、离退休干部、退役军人、港澳同胞等,只要集体经济组织能出具合法取得的证明,也可以确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2-05
你好非农业户口居民原在农村合法取得的宅基地及房屋,房屋产权没有变化的,经该农民集体出具证明并公告无异议的,可依法办理土地登记,在《集体土地使用证》记事栏应注记“该权利人为非本农民集体成员”。宅基地具有福利性质,是村集体对集体成员的一种生活保障。非农业户口自然不属村集体成员,不应该享有宅基地使用权。但是对于祖上遗留下来的建筑物及附着物,作为非农业户口的继承人同样具有继承权。该权利是对建筑物及附着物而言的所有权。如建筑物存有且可继续使用,非农业户口人员同样可以继承后继续使用,因地随房走,故可以对建筑物所占土地进行使用。但该宅基地不应确权给非农业户口继承人。首先,非农村集体人员但是占用了宅基地的情况,这种情形下,如果该人员是符合相关规定和建设规划,并且得到多数集体村民同意的话,那么是可以进行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的。其次,继承农村宅基地的城市户口人员。虽然如今的年轻人都向往城市,很少有留在农村的。但是,多数农村的老人还是喜欢住在农村。因此,对于这类合法继承人员是可以继承父母在农村的宅基地,从而进行确权登记。另外,无法查清来源但是却可以合法使用的农村宅基地,这些农村宅基地因为一些历史原因,使用人无法提供原始来源,但是却存在多年合法使用的情况。那么,经过村委会的证明,也是可以进行宅基地确权登记的。最后,提前买了农村房子并没有进行二次交易宅基地所有人。虽然后来我国出台了相关政策,禁止农村房屋和宅基地买卖 ,但是在此之前还有存在一定的买卖情况,并且办理的相关手续。那么,对于这种情况,在经过村集体的公告之后,也是可以进行确权登记的。
第2个回答  2022-02-05
1、不能继承,宅基地不是个人合法取得的财产,所以宅基地是不能继承的,非农村户籍的人员,只能继承宅基地上的房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条 【遗产的定义】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

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其性质不得继承的遗产,不得继承。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第六十二条 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

2、人均土地少、不能保障一户拥有一处宅基地的地区,县级人民政府在充分尊重农村村民意愿的基础上,可以采取措施,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保障农村村民实现户有所居。

3、农村村民建住宅,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规划,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并尽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编制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规划应当统筹并合理安排宅基地用地,改善农村村民居住环境和条件。

4、农村村民住宅用地,由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批准;其中,涉及占用农用地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5、农村村民出卖、出租、赠与住宅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6、国家允许进城落户的农村村民依法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

7、国务院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农村宅基地改革和管理有关工作。
第3个回答  2022-02-05
不能确权。
在我国,非农业户口是不可能将户口落在村集体的,只能落在高一级的乡镇政府所在管辖户籍的命名街道。
俗称集体户城镇户口的一种,然后居住地可以落在你所在村,并受村集体管辖和领导。
然后,在户口管理上来说,你已经脱离了农业集体的性质。
不再属于农业村集体利益权利人范围。我国农村户籍制度由于监管不利,出现许多,不可能但存在的特殊现象,均由当地管理或者你个人走关系获得,不在正常保护范围内。

重点:宅基地是农村村集体为本村村民居住提供的住房保障,只提供给本村村民,本村村民的定义是,具有本村村集体农业户口的权利人。
2015年国家正在逐步推行,土地确权。
包括农耕地和宅基地都是农业户口权力人,改革后如果许可土地流通流转,到那时,你才有可能以非农业身份享有宅基地的,租用使用权。
第4个回答  2022-02-05
你好1、户口迁出了,农村的宅基地还是在的,因为房屋是固有资产,房屋主人可以继续使用,但是不能够对房屋进行修建,处理的办法只有三种:(1)推出宅基地获取一定的补贴;(2)流转给他人,有人肯要你的房子,并且村集体可以分宅基地给他;(3)等待房屋倒塌,宅基地被回收。2、在相关规定下,如果户口已经迁出是不能够获得宅基地的,但是原来的房子还具有试用期,但是不具备修缮的权利,时间一长会有破坏的情况,最后因为这些房子有安全隐患而被集体收回。3、自己户口迁出,父母户口仍在农村的,那么宅基地的试用期就在父母手里,“按照一户一宅”的使用原则,父母还是村集体的成员,他们依然有宅基地的使用权。可以出资,让父母重新修建房屋。二、非农业户口可以继承农村的宅基地吗?非农业户口是指户口迁出了农村,并且落在了城市,而农村房屋继承权,并不是因为户口是非农业户口而跟村里农业户口的村民不一样,主要原因是:迁出户口后已经不属于本村村民了。本村村民具有的唯一条件是:拥有本村户口,哪怕是一直住在城市,但是拥有本村户口,这样的话就是属于本村村民了。村民与非村民户口对于房屋继承权的区别是:拥有本村户口的村民,可以继承房屋拥有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没有本村户口的人,可以继承房屋拥有权,但继承不了宅基地使用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