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宪法的地位和作用都是什么?所有法律都依据宪法吗?

如题所述

宪法在国家的整个法律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和最大的法律效力,既是国家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也是公民立身行事的总依据。
(1)在规定的内容上,宪法规定的是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最基本的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运作的原则等。
(2)在法律地位或法律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或法律效力。
(3)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的制定和修改都要经过区别于普通法律的特别的程序。

宪法在中国法律中的作用

(一)宪法是其他法律设定的前提

在最终对于法律之间的设定与改变上,国家专门确认了宪法的重要性,即国家顺利理清了在理论上一直所存在的疑惑:宪法是根本法,并不是经济法、社会法、行政法、刑法、诉讼与非讼诉程序法等其他的法律。在每一个法律部门中,以宪法为前提,它所需要具备的主要的法律基本上都已经制订出来,以法律为主干的各类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也已初步制定完成与完善。

鉴于以上结果,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以宪法为中心思想的有中国法律体系的框架已经基本形成,可以说宪法在现在形成的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既是框架的结构,也是其核心所在。

(二)宪法的法律领导作用

法律体系其本质的含义就是,将所有的法律机制重新整合并以框架式的轮廓来整合成一个凝实的整体。作为整合凝固后的整体,必然会是国家的宪法。对于国家和人民来说,宪法是最为基础和最为重要的法律,也是所有法律法规和判断人们行为对错的主要基本依据。

想要建立一个法制高度严谨文明的社会,首先的关键处就是要保证宪法实施,宪法至上是确保国家是否进入法治社会的重要理论基础。确立了宪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之后。我们更要时刻牢记,牢记没有宪法,就不会有符合法治原则的法律体系。

作为处于主要地位的宪法,就应该起到其所本身具有的统领作用。统领的作用是在于宪法本质所发挥出的权威性,以及维护法制统一的作用。

四、确认转型社会中宪法的功能

至于宪法的功能,是宪法学基本理论所研究的范畴。可以说,有关于宪法的功能这一点在宪法学理论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的性质和地位体现,离不开对宪法功能的准确认识和定位。对于宪法功能的研究不应该仅仅只是帮助大家对宪法价值的理解和熟知,而是应该转换为实际过程所产生的讨论与分析。转换的意义不光有利于增加宪法和其他社会现象的互动过程,更能够从互动的过程中得知宪法所出现的缺点和弊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1-14

宪法的地位

宪法是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确认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国家根本法。宪法不同于其他一般法律的特殊性: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制度和最基本的国策;在地位上,宪法是最高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处于最高地位;在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效力,它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其他的一般法律都不得抵触宪法;在规范上,宪法是根本的行为准则;在修改程序上,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一般法律的程序更为严格。

总之,宪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一般法律的制定都必须根据宪法,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违宪,宪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最高表现。

宪法的作用

宪法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巩固国家政权;第二,规范和制约国家权力;第三,调整国家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第四,宪法作为上层建筑,对自己的经济基础起着影响作用;第五,宪法促进国家的民主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第六,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作用;第七,我国宪法把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转化成为国家意志,由国家的力量予以推行,得到实现,这是我国宪法最重要的作用。

拓展资料

宪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

宪法的基本原则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为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权力监督和制约原则、法治原则。

宪法的主要内容

我国现行宪法的基本内容:一、国体 (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二、政体(政权组织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三、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四、本质特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五、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六、法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七、经济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第2个回答  2022-01-14

宪法的地位:

宪法是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确认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国家根本法。

宪法不同于其他一般法律的特殊性: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制度和最基本的国策;在地位上,宪法是最高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处于最高地位;在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效力,它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其他的一般法律都不得抵触宪法;在规范上,宪法是根本的行为准则;在修改程序上,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一般法律的程序更为严格。

总之,宪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一般法律的制定都必须根据宪法。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违宪。宪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最高表现。

宪法的作用:

宪法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巩固国家政权;第二,规范和制约国家权力;第三,调整国家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第四,宪法作为上层建筑,对自己的经济基础起着影响作用;第五,宪法促进国家的民主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第六,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作用;第七,我国宪法把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转化成为国家意志,由国家的力量予以推行,得到实现。这是我国宪法最重要的作用。

监督宪法的实施是对宪法实施情况所进行的监督。它包括:审查和裁决法律、法规和行政命令等规范性文件是否符合宪法;监督国家机关、各政党、各团体、武装力量、企事业组织和公民的行为是否违反宪法。

宪法监督机制的核心内容就是建立和健全违宪审查制度。当代世界各国的违宪审查,大体上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由代议机关行使违宪审查权,例如英国;第二种模式是由普通法院行使,例如美国由最高法院行使违宪审查权;第三种模式是由专门机构行使违宪审查权,如德国。我国自1954年宪法起,规定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可归入上述的第一种模式。

所有法律都依据宪法。

扩展资料

中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为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权力监督和制约原则、法治原则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第3个回答  2021-12-17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依据和基础,任何其他法律与宪法相抵触的,均属于无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