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电单车的春天就要来了?

继滴滴旗下的青桔单车近日获得10亿美元融资之后,共享单车行业又爆出了大新闻。4月28日,据36氪消息,美团日前已和制造商签下了百万级的电单车订单,合作制造方包括富士达和新日。

共享电单车的春天必将来临。

人们使用共享电单车,既可以不用于担心电瓶存在被盗的风险,同时相对于共享单车电单车更加的省事便捷,行程也更加的远。同时更加符合题国家提倡绿色出行的建议。

所以共享电单车的普及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5-10

众所周知,判断一个项目是否值得投资的关键性因素为:市场空间大、刚需、高频。

市场空间大:共享电单车是在单车的基础上,加入电池助力,使人们骑行时更省力更舒适。共享电动助力车解决了人们出行的中长距离问题,其面向的是3-10公里的出行市场,服务范围较共享单车更加广泛。而在以前,这一块是属于出租车、网约车的角力领域;

刚需:我国两轮电动车社会保有量近3亿辆,稳居世界第一;

高频:我国两轮电动车日均骑行需求超过7亿次,用户群体覆盖16岁至60岁,需求与体量是单车市场的3倍多。所以说,共享电单车的春天真的来了!

第2个回答  2020-05-01
共享出行一直是个热门话题,看前期的摩拜与ofo较量,清洗了后面的一大批竞争者不难看出,市场仍然是被资本追捧出来的,未达到绿色出行,共享出行的真正目的。
单车出行的需求还是有的,如何教育好用户,让用户的素质提高,一直是急需解决的问题。ofo现在基本不见踪影了,摩拜也很少了,在镇上基本看不到了。然而用户出行也是照常进行,说明这是用户的必需,不是刚需。
电单车的推出,解决了懒人用车问题,的确比传统的单车更加高级一些,但是还是回到刚才的话题,如果教育好用户,资本的资金能维持多久,能否出现下一个摩拜(摩拜被美团收购,背靠大金主,进而维持到现在),这些都是需要时间验证的。
滴滴与美团都民巨头,有足够的现金流来打这块市场,就看谁能更快的获得用户青睐,如果用户买账,春天随时会来,否则,寒冬仍将持续很久。
望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5-10
骑行共享电单车无需耗费体能,适合的人群更多元化,扩大到从16至70岁的最大范围,同时场景更加丰富,通勤换乘、吃饭购物、娱乐游玩,甚至同城商务,用户都可以骑行前往。

对于一些注重形象的95后来说,共享电单车比共享单车要受欢迎得多。小遛共享透露,他们的用户以85后为主,白领居多,月均骑行支出在100-150元之间。共享电单车俨然正在成为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方式。目前共享电单车主要玩家有哈啰、摩拜、小遛、小蜜、街兔、雷风行等,大家的价格基本差不多,多以1元起步,按时间收费,通常以15分钟为单位。产品和服务较好的厂商报出了更高定价,比如小遛大部分城市的标准是每5分钟收费1元。

也有少数2-3元/30分钟起价,多在3-10公里较长距离出行为主的中小城市。比如开头提到的山东泰安,小遛的价格标准是每5分钟1元,而美团和青桔均为3元/半小时,起步价格略高。推测很可能为了避免与自有共享单车业务竞争,有意定价较高,但这不是主流。

近年来,共享单车在成本压力下不断上调价格,目前美团和哈啰的单车起步价格提高到了1.5元/30分钟,部分城市甚至1.5元/15分钟,高过了很多共享电单车。这让共享电单车的性价比优势更为明显:起步价更低,骑行1-3公里仅需要1-2元总价相当;北京杭州等地,部分共享单车骑行一小时甚至需要花费4元,而同样的里程下共享电单车只需要2-3元。

比共享单车更快更舒适,比公交地铁灵活有效率,比打车便宜、不堵车,共享电单车的价格具有竞争力。在同等条件下,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共享电单车并不意外。
第4个回答  2020-05-10
1.借新国标利好加速合规化

共享电单车2016年下半年开始入局,时间上不比共享单车晚多少,只是限于政策原因一直无法大张旗鼓地发展。交通部新闻发言人吴春耕在建议各地方审慎对待共享电单车时,指出了问题的关键:“当前市场上投放的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普遍超标。”

也就是说,监管部门并非反对共享电单车,只是担心问题爆发像共享单车那样不可收拾。不过并没有明文禁止,为共享电单车后来利用2019年4月正式执行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下简称新国标)重新启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新国标为共享电单车行业带来了两方面的利好:一是为地方监管部门根据本地情况开放共享电单车提供了法律基础,共享电单车有机会以合规车的身份向当地政府申请运营牌照;二是占比超过9成的超标车陆续退出,为共享电单车空出了大片市场。

不少共享电单车企业抓住这难得的机会,从哈啰、美团、滴滴等出行巨头,到小遛、小蜜、雷风行等新兴厂商,都推出了符合新国标的电单车,只有无力回天的ofo缺席。

共享电单车朝着轻型化的方向发展,体积更小、重量更轻,时速在20公里以内。为了避免骑车带人的安全隐患,共享电单车还主动撤掉后车座,进一步减轻整车重量。共享电单车合规化,迈出了重启市场的关键第一步。

2、换电模式实现无桩化运营

共享电单车行业最重要的变革,是通过换电模式实现了无桩化运营。

早期的玩家因为有桩式运营,不但运营成本高企难下,而且用户局限在桩站周边的小范围内。而无桩化让用户随时随地骑行共享电单车成为可能,大大降低了用户骑行的交易成本,从而扩大了市场需求。和共享单车一样,共享电单车通过无桩化运营打破了需求僵局,顺利进入与它争夺城市最后一公里市场的竞争之中。

另一方面,无桩化运营减少了对公共资源的占用。以往的有桩模式,共享电单车公司必须在街区设置充点站,统一停放和充电,这势必占用较大面积的公共资源,这也是早年监管部门不鼓励共享电单车的一个直接原因。而换电模式下,企业只需要分区域设置一个小面积的室内站点,即可用于电池充电和保管,不再集中占用公共资源。

这种进步是监管部门所乐于看到的,有利于推动各地政府改变了对共享电单车的态度。一些地方后来改变了之前的强硬态度,应该与共享电单车行业的整体良好表现有关。

3.续航时间加长,体验提高、运维成本降低

之前共享电单车难以被人们所接受的另一个制约因素是续航不足。当时,传统电动车使用的是铅酸蓄电池,它的优点是成本低、性价比高,但缺点是体积大、分量重,容易出现虚电现象,加上管理水平较低,容易出现骑行中途没电的尴尬。电池重巡检人员携带不便,更换时比较吃力,这也是早期共享电单车采取有桩管理的原因之一。

近年来,共享电单车企业进行了针对性的技术升级,它们不约而同地采用了更先进可靠的锂电池,它性能更佳且尺寸更小、重量更轻的优势,方便携带和更换维护。虽然锂电池成本较铅酸蓄电池高出一大截,但其使用寿命长达3-4年,是铅酸蓄电池(使用寿命1-2年)的2倍以上。这样一来,共享电单车企业就达到了低成本、高频率换电的目的。

目前共享电单车的实际续航普遍在60公里左右,提高了10-20公里,按平均单次骑行2-3公里计,可骑行20-30次左右,其中个别厂商如小遛电单车的续航甚至高达80公里。更长的续航里程,也让共享电单车的换电周期变长,以目前的使用距离和频率计,换电一次可以保证四五天甚至一周的正常运营(此段请核实相关表述),从而进一步降低了运维成本。

4.90度规范停车等新技术加强行业自律

共享电单车同样也遇到了与共享单车类似的乱停乱放难题,一些用户随意在人行道甚至是马路中间停放电单车,妨碍了正常交通秩序,还破坏了共享电单车的行业形象。除了提醒劝导之外,共享电单车行业主要采取技术手段来规范用户行为。

共享电单车行业很早就启用电子栅栏,厂商提前在运营区域设定了有效停车范围,用户必须将电单车骑到范围之内才能还车。电子栅栏已经成为主流共享电单车品牌的标配,街兔、青桔、哈啰、小遛等均搭载了该技术。在同时开通共享单车和共享电单车的城市,共享电单车乱停放现象明显少于共享单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