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向老师讨教的成语

如题所述

向老师,这里的老师并不只是单纯意义上的老师,而是有经验,内行的前辈都可以定义为老师,讨教也可以是学习的意思,所以可以用的成语有如下一些。
1.【寸莛撞钟】:莛:草茎。原意是钟的音量大,用草茎去敲,就不能使它发出应有的响声。后比喻学识浅薄的人向知识渊博的人请教。

2.【耕当问奴】:比喻办事应该向内行请教。

3.【耕当问奴,织当访婢】:耕:耕田种地;奴:男仆;织:纺织;访:询问;婢:女仆。耕田的事情要问奴,纺织的事情要问婢。比喻办事应该向内行请教。

4.【好问决疑】:喜欢向别人请教,以解决自己的疑问。

5.【好问则裕】:好:喜欢;裕:富裕。遇到疑难就向别人请教,学识就会渊博精深。

6.【谋道作舍】:造房子请教路人。比喻人多嘴杂,意见纷纷,办不成事。

7.【求道于盲】:盲:盲人。向盲人问路。比喻向毫无所知的人请教。

8.【祛衣请业】:祛衣:掀起衣服。形容恭恭敬敬地拜见,虚心请教。

9.【祛衣受业】:祛衣:掀起衣服。形容恭恭敬敬地拜见,虚心请教。

10.【若要好,问三老】:如果想办好事情,就要先请教几位有经验的老人。

11.【山中宰相】:南朝梁时陶弘景,隐居茅山,屡聘不出,梁武帝常向他请教国家大事,人们称他为“山中宰相”。比喻隐居的高贤。

12.【问道于盲】:向瞎子问路。比喻向什么也不懂的人请教,不解决问题。

13.【移樽就教】:樽:古代盛酒器;就:凑近。端着酒杯离座到对方面前共饮,以便请教。比喻主动去向人请教。

14.【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于:向。有才能的人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知识渊博的人向学识肤浅的人请教。比喻不耻下问。

15.【以莛叩钟】:莛:草茎。原意是钟的音量大,用草茎去敲,就不能使它发出应有的响声。后比喻学识浅薄的人向知识渊博的人请教。

16.【以羽扣钟】:用羽毛敲钟。比喻才疏学浅却不自量力地做根本办不到的事情。也比喻拿浅显的东西向学识渊博的人请教,

17.【织当访婢】:比喻办事应该向内行请教。

18.【执经叩问】:执:拿着;经:经书;叩问:询问。手拿经书,向他人请教。形容虚心向他人学习。

19.【质疑问难】:质疑:请人解答疑难;问难:对于疑问反复讨论、分析或辩论。提出疑难,请教别人或一起讨论。

28.【谘师访友】:谘:询问,商量。请教老师,问询朋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22

    寸莛撞钟

    :莛:草茎。原意是钟的音量大,用草茎去敲,就不能使它发出应有的响声。后比喻学识浅薄的人向知识渊博的人请教。

    耕当问奴

    :比喻办事应该向内行请教。

    耕当问奴,织当访婢

    :耕:耕田种地;奴:男仆;织:纺织;访:询问;婢:女仆。耕田的事情要问奴,纺织的事情要问婢。比喻办事应该向内行请教。

    好问决疑

    :喜欢向别人请教,以解决自己的疑问。

    好问则裕

    :好:喜欢;裕:富裕。遇到疑难就向别人请教,学识就会渊博精深。

    谋道作舍

    :造房子请教路人。比喻人多嘴杂,意见纷纷,办不成事。

    求道于盲

    :盲:盲人。向盲人问路。比喻向毫无所知的人请教。

    祛衣请业

    :祛衣:掀起衣服。形容恭恭敬敬地拜见,虚心请教。

    若要好,问三老

    :如果想办好事情,就要先请教几位有经验的老人。

    山中宰相

    :南朝梁时陶弘景,隐居茅山,屡聘不出,梁武帝常向他请教国家大事,人们称他为“山中宰相”。比喻隐居的高贤。

    问道于盲

    :向瞎子问路。比喻向什么也不懂的人请教,不解决问题。

    移樽就教

    :樽:古代盛酒器;就:凑近。端着酒杯离座到对方面前共饮,以便请教。比喻主动去向人请教。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

    :于:向。有才能的人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知识渊博的人向学识肤浅的人请教。比喻不耻下问

    以莛叩钟

    :莛:草茎。原意是钟的音量大,用草茎去敲,就不能使它发出应有的响声。后比喻学识浅薄的人向知识渊博的人请教。

    以羽扣钟

    :用羽毛敲钟。比喻才疏学浅不自量力地做根本办不到的事情。也比喻拿浅显的东西向学识渊博的人请教,

    织当访婢

    :比喻办事应该向内行请教。

    执经叩问

    :执:拿着;经:经书;叩问:询问。手拿经书,向他人请教。形容虚心向他人学习。

    质疑问难

    :质疑:请人解答疑难;问难:对于疑问反复讨论、分析或辩论。提出疑难,请教别人或一起讨论。

    谘师访友

    :谘:询问,商量。请教老师,问询朋友。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4-29
不耻下问bù chǐ xià wèn
[释义] 不耻:不以为耻辱;下问:降低身份请教别人。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求教。
[语出] 《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正音] 问;不能读作“wén”。
[辨形] 耻;不能写作“尺”。
[近义] 不矜不伐 谦虚谨慎 功成不居
[反义] 好为人师 骄傲自满 居功自傲
[用法] 用作褒义。形容虚心求教。一般作主语、谓语、宾语。
[结构] 动宾式。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02-16
如沐春风
象坐在春风中间,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犹言和高人相处,就像受到春风的吹拂一般.成语中的“春风”不再是本义,而是比喻义.现多用作指受到老师的教导.
出处 宋·朱熹《伊洛渊源录》卷四:“朱公掞见明道于汝州,逾月而归.语人曰:‘光庭在春风中坐了一月.’”
近义词:如坐春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