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当着孩子的面诉苦抱怨,对孩子会有哪些危害呢?

如题所述

在孩子面前,父母不能总是怨天尤人,也不能够向孩子诉苦,因为孩子是没有能力为父母解决问题的。并且如果父母总是让孩子倾吐负面的情绪,也会让孩子特别的没有安全感,让孩子的性格出现缺陷。下面小编就来介绍一下家长当着孩子的面诉苦抱怨对孩子的危害性。

可能让孩子没有自信心,认为自己是一个累赘。

如果父母总是在孩子的面前诉苦抱怨,那么孩子就会认为自己是父母的累赘,是因为自己的出生才会让父母现在的日子过得这么不好,就会让孩子没有自信心,让孩子特别的自卑。所以父母这样做是很不正确的,这样是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的,让孩子特别的难受,让孩子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并且如果孩子总是被负面的情绪包围,就会让孩子整个人都提不起精神,也没有精力去学习,他们会不自觉的思考父母所说的事情。但孩子也没有能力为父母解决问题,他们只能够不停的想来想去从而让成绩下降,整个人也没有时间去学习了。所以父母这样做是非常不正确的,父母这样做只会影响孩子的发展,根本不能够让孩子解决父母的问题,会让孩子越来越难受。

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情绪,让孩子出现抑郁的现象。

如果父母总是当着孩子的面诉苦抱怨,就会影响孩子的情绪,让孩子的情绪不高昂,让孩子出现抑郁的情况。因为孩子的世界是比较单纯的,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很差劲的,根本就不能够很好地处理父母的诉苦和抱怨,会不自觉地被父母的诉苦和抱怨绊住脚步,让孩子的情绪非常的低落,让孩子出现抑郁的现象。所以父母这样做是非常不对的,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2-08
、为什么家长会抱怨孩子?

1、家长心理压力大

父母是家庭的基石,既要教育孩子,又承担着养家糊口的责任,于是父母的压力难免过大。

来自家庭的压力、生活的压力、职场的压力使得家长难免会情绪崩塌,于是情绪失控的家长就抱怨了孩子。

2、家长心理素质低

父母压力大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家长的承压能力过弱。家长背负的压力不断增加,但是承压能力却没有随之增加,自控力的薄弱使家长压抑自己负面情绪能力消减。

用个简单的例子来解释吧,当我们想要推动物体时,是需要我们的推力大于物体的阻力。

如果说心里压力是推力,那么家长的心里素质就是阻止我们向孩子抱怨的阻力。

3、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不平等关系

家长与孩子之间不平等的关系,使家长向孩子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的成本几乎没有。家长们自己都知道,如果向别人抱怨,别人可能会不耐烦,甚至还会讽刺家长想太多。

但是如果向孩子抱怨,孩子只能无力接受来自家长的情绪,即使不爱听也不得不听,也不能对家长的抱怨提意见。


二、踢猫效应:家长的抱怨,培养了孩子的戾气

踢猫效应的故事大家都有所耳闻。

一位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

踢猫效应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所导致的恶性循环,同理家长抱怨孩子就是在向孩子传染负面情绪。

百度百科这样解释着踢猫效应:对弱于自己或者等级低于自己的对象发泄不满情绪,而产生的连锁反应。“踢猫效应”,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心情,一般会沿着等级和强弱组成的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由金字塔尖一直扩散到最底层,无处发泄的最弱小的那一个元素,则成为最终的受害者

一个家庭中,立于金字塔顶端的总是父母,所以受害者就是金字塔底端的孩子。

家长的抱怨使孩子的戾气增加,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危害很大。


三、家长的抱怨,让孩子敏感自卑

孩子本该无忧无虑的度过自己的童年,在家长的引导下积极培养正能量,但是家长的抱怨提前让孩子接触到世界困难,会让孩子害怕面对世界,失去挑战世界的勇气。

同时家长的抱怨还会让孩子敏感自卑。

仔细想想,在家长的负面情绪下生活的孩子,不得不小心翼翼的生活,就怕自己哪里做错了,导致家长又抱怨自己哪里不好。

甚至等以后孩子出了社会,也小心翼翼的看别人眼色生活,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长此以往很容易导致孩子养成奉献型人格,失去了自己的意志。

所以家长对自己情绪的控制严重影响着孩子的人格塑造,家长的抱怨很容易让孩子变得敏感自卑,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所以对于家长来说,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向孩子抱怨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四、家长如何做到控制情绪,避免向孩子抱怨?

1、通过运动等方式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负面情绪谁都有,但是这不是家长向孩子抱怨的理由。家长想要发泄自己的发泄情绪方法有很多,无论是运动发泄还是通过音乐来舒缓精神都是很不错的方法,所以家长为什么要向孩子发泄自己的情绪?

发泄时伤害了关系,发泄后又十分后悔想着要怎么弥补,这不是得不偿失吗?


2、偶尔撒娇式诉苦

如果家长心里真的压抑,满是挫败需要发泄的话,家长不妨转换语气,给孩子来个撒娇式的抱怨。

比如精神萎靡,可以对孩子撒娇说:“宝宝,妈妈现在很累,需要宝宝的亲亲才有力气。”

孩子可能很难理解自己一直精神满满的父母为什么突然就没动力了,但是不妨碍孩子想要通过抱抱、亲亲来给父母打气。

只有当家长愿意平和的打开心扉,你的孩子也会愿意跟你沟通,家长偶尔的撒娇式诉苦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而且还有利于加强亲子关系。

3、父母轮流带孩子

抚养孩子不是一方的事情,是父母双方共同的职责。当父母工作繁忙时,轮流看护、陪伴孩子可以有效降低孩子遇到疲劳易怒的妈妈或者爸爸。

所有人的情绪都是波动变化,有开心,有低落,忍不住想向抱怨的时刻很多,但是家长之所以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就是家长的榜样作用很重要,所以为了孩子的成长,家长最好不要向孩子抱怨。

但是如果家长没有控制住,对孩子发了脾气,也不要太懊悔,因为这种懊悔会让孩子感觉很困惑,困惑自己让父母发脾气的行为到底是不是错的。不如静下来跟孩子谈谈父母自己的感受。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也是普通人,也有软弱的时候。

和孩子道个歉,这其实也是一种给孩子演示当大人做错事情时,正确的道歉方式是什么样子,孩子以后也会学会如何忍耐以及如何道歉。


这里是朗朗育儿课堂,在这里你能发现最实用、最有意义的育儿知识想要了解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分享给更多的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11-18
孩子的性格也会特别的悲观,也会特别喜欢向别人抱怨,孩子会非常没有责任感,也会和父母的关系特别远,孩子会特别讨厌别人向自己抱怨,孩子没有同理心,也不能倾听别人的需求,孩子内心又非常没有安全感,特别的自卑。
第3个回答  2021-11-18
如果一味的在孩子面前抱怨诉苦得话,会导致孩子自卑,没有安全感,对父母没有依赖感,对家庭没有归属感,父母应该在孩子面前多做一些正能量得榜样,培养孩子得自信。
第4个回答  2021-11-18
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会让孩子产生压力,变得更加暴躁,不听话,也会产生叛逆心理,这都是危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