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汉和帝是明君还是昏君?为什么说法不一呢?

如题所述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无数辉煌的王朝,每个巅峰时期的王朝都有它杰出的皇帝,但孰高孰低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汉和帝刘肇,东汉第四位皇帝,建初四年(79年)出生,他是汉章帝刘炟的第四子,生母为梁贵人,过继给皇后窦氏为继子。建初七年(82年),汉章帝废太子刘庆,立刘肇为皇太子。章和二年(88年),汉章帝逝世,刘肇即位,养母窦太后临朝称制。永元四年,刘肇联合宦官扫灭窦氏戚族,亲政后使东汉国力达到极盛,时人称之为“ 永元之隆”。元兴元年病逝章德殿,终年27岁。谥号为孝和皇帝。庙号穆宗,谥曰“不刚不柔曰和”。葬于慎陵。后世人有的说他是一位明君,有的却说他是一位昏君,那么事实到底如此呢?

很多人不了解汉和帝的一个原因,是认为从他起,东汉开始了宦官专权。 当了十三年皇帝的汉章帝撒手而去,享年三十一岁,留下一副重担给只有十岁的刘肇。汉章帝遗诏:太后临朝,窦宪为侍中辅政,并加封窦笃,窦景,窦瑰三人的官职。 从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到四年(公元92年),实际上是窦家人做皇帝。

永元四年,十四岁的汉和帝不愿再做傀儡了,早熟的他和哥哥废太子刘庆商议,因为朝廷上的大臣都阿附窦家,只有非常能干且有智谋的宦官郑众,不是窦氏的同党。于是,找郑众密议,又从千乘王借来《汉书•外戚传》,收集皇帝杀外戚的先例。他们决定等窦宪回京城后再动手。窦宪回京后, 和帝到北宫,命执金吾,五校尉驻扎在南,北宫,关闭城门。将窦党邓叠、邓磊、郭璜、郭举,都下狱杀死。又收回窦宪的大将军印信,让窦氏宗人全都到封地去就国。整个事件显示出了汉和帝超出年龄的成熟和胆略,还有后面执政所做的种种业绩,不能说汉和帝是昏君,还算是一个小有作为的皇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19
承继光武、明章之治的和帝时期,是东汉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国力雄厚(把北匈奴赶到了欧洲),人口剧增(已经接近西汉全盛时期的人口数量)。汉和帝为人和政风近似汉章帝,继续与民生息,减轻刑罚。公正的说,和帝比安,顺,桓强多了,他绝对不是一个昏君,更不应该和那三个昏君并列,汉和帝刘肇在中国历史上还算一个小有作为的皇帝。
第2个回答  2021-02-24
我认为他是明君,就是可惜27岁就病死了。认真说起来,康熙14岁除鳌拜,汉和帝14岁诛杀权臣,在位期间文治武功,威加海内,四夷宾服。确切的说,他还没等到昏聩的年纪就病死了,没有成为昏君的时间。
第3个回答  2022-05-06
汉和帝确实重用宦官了,但是汉和帝重用的宦官郑众绝不是后来的十常侍,郑众无论是为政还是治国都是非常贤明的,除了出生低贱了一些,所以汉和帝能重用这样的人,即便他是宦官,也说明他是明君。至于后来宦官成灾,这个不是汉和帝可以预料得到的。
第4个回答  2021-02-27
喜欢的人会认为他是明君,不喜欢它的人就认为他是昏君,褒贬不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