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终止强制执行后的后果

如题所述

法院裁定终止执行造成的法律后果是,强制执行程序正式终止,以后也不会再恢复,法院不能再以强制措施要求当事人履行应尽义务。虽然法院裁定终结执行不代表法律文书失去法律效力,但造成的后果是法律文书无法再履行。

一、裁定终结执行的后果有哪些?
      (一)程序上的效力。执行终结的裁定一经生效,执行程序就宣告结束,以后也不再恢复。
      (二)实体上的效力。执行终结后,法院不再以司法强制力迫使被执行人履行义务,也不以执行程序保证权利人实现法律文书所确定的权利。但这并不意味着否认或推翻了法律文书对权利人所应享有的权利的确认,只是法律不再对其实施保障而已。
二、裁定终结执行的法定条件是怎么规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五十七条 执行终结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裁定终结执行:
      (一)申请人撤销申请的;
      (二)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被撤销的;
      (三)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死亡,无遗产可供执行,又无义务承担人的;
      (四)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案件的权利人死亡的;
      (五)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难无力偿还借款,无收入来源,又丧失劳动能力的;
      (六)人民法院认为应当终结执行的其他情形。
三、强制执行中止情形是怎么规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五十六条 执行中止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执行:
      (一)申请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的;
      (二)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的;
      (三)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者承担义务的;
      (四)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五)人民法院认为应当中止执行的其他情形。中止的情形消失后,恢复执行。
四、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期限是怎么规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三十九条 申请执行期限
      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法院裁定终结执行的原因有很多种,比如强制执行已经完毕,法院也会裁定终结执行,除了这种情况之外,申请人向法院申请撤销强制执行的,被执行人死亡,没有继承人,没有可以被执行的遗产等特殊情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