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都有哪些?

如题所述

晴、多云、阴、阵雨、雷阵雨、雷阵雨伴有冰雹、雨夹雪、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阵雪、小雪、中雪、大雪、暴雪、雾、冻雨、沙尘暴、小到中雨、中到大雨、大到暴雨、暴雨到大暴雨、大暴雨到特大暴雨、小到中雪、 中到大雪、大到暴雪、浮尘、扬沙、强沙尘暴、霾

扩展资料

天气是指某一个地区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而天气现象则是指发生在大气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即某瞬时内大气中各种气象要素(如气温、气压、湿度、风、云、雾、雨、闪、雪、霜、雷、雹、霾等)空间分布的综合表现。

天气过程就是一定地区的天气现象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各种天气系统都具有一定的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而且各种尺度系统间相互交织、相互作用。许多天气系统的组合,构成大范围的天气形势,构成半球甚至全球的大气环流。天气系统总是处在不断新生、发展和消亡过程中,在不同发展阶段有着其相对应的天气现象分布。

天气预报,是应用大气变化的规律,根据当前及近期的天气形势,对某一地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天气状况进行预测。它是根据对卫星云图和天气图的分析,结合有关气象资料、地形和季节特点、群众经验等综合研究后作出的。

如我国中央气象台的卫星云图,就是我国制造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摄取的。利用卫星云图照片进行分析,能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天气预报就时效的长短通常分为三种:短期天气预报(2~3天)、中期天气预报(4~9天),长期天气预报(10~15天以上),中央电视台每天播放的主要是短期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是一个地区或城市未来一段时期内的阴晴雨雪、最高最低气温、风向和风力及特殊的灾害性天气。就中国而言,气象台准确预报寒潮、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出现的位置和强度,就可以直接为工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服务。

天气预报是根据气象观测资料,应用天气学、动力气象学、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某区域或某地点未来一定时段的天气状况作出定性或定量的预测。它是大气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对人们生活有重要意义。

如今人们外出,只须收听或观看天气预报,就可以决定是否带雨具,而在过去,则要顾虑天气情况。那么,气象台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天气预报是怎样诞生的呢。

参考资料:天气-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31

根据类型可分为:降水现象;地面凝结现象;视程障碍现象;雷电现象;其他现象。

1、降水现象:根据降水物形态共分11种,分别是:

液态降水——雨、毛毛雨、阵雨;

固态降水——雪、冰粒、米雪、阵雪、霰、冰雹;

混合型降水——雨夹雪、阵性雨夹雪。

2、面凝结冻结现象:包括露、霜、雾淞、雨淞等四种。

3、视程障碍现象:包括雾(雾、雾、浓雾);轻雾;吹雪;雪暴;烟幕;霾;沙尘暴(沙尘暴、强沙尘暴、超强沙尘暴);扬沙;浮尘。

4、雷电现象:雷暴、闪电、极光。

5、其他现象:风、飑、龙卷、尘卷风、冰针、积雪、结冰。

如此看来,常见的天气现象种类并不少,而“太阳雨”、“双彩虹”、“球状闪电”等罕见气象不管多么变幻莫测,其实也万变不离其中。

扩展资料:

晴:指天空无云或虽有零星云层但云量小于天空面积1/10时的现象。

多云:中国气象上,中、低云云量占天空面积4/10-7/10或高云云量占天空面积6/10-10/10叫做多云。

少云:是指天空中低云、中云的云量占天空面积为1/10-3/10,或高云云量占天空面积为4/10-5/10的天气现象。

小雨:1小时内的雨量小于等于2.5mm的雨; (2)24小时内的雨量小于10mm的雨。

中雨:一种常见的天气,科学定义为24小时内降水量为10~24.9毫米;12小时内降水量为5~15毫米;1小时内降水量为2.6~8毫米的雨,各个气候带都有的一种天气现象。

大雨:一小时内的雨量在8.0毫米以上的雨,或二十四小时内的雨量为25.0--49.9毫米的雨为大雨。

阵雨 :就是雨时短促﹑开始和终止都很突然﹑降水强度变化很大的雨。有时伴有闪电和雷鸣﹐多发生在夏季。

雷阵雨 :是一种天气现象,表现为大规模的云层运动,比阵雨要剧烈的多,还伴有放电现象,常见于夏季。

暴雨:是气象灾害中最严重、最常发生的灾害之一,往往容易造成洪涝灾害和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工程失事、堤防溃决和农作物被淹等,导致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中国是个多暴雨的国家,除

雾:出现以春季二至四月间较多。 凡是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能见度低于1千米时,气象学称这种天气现象为雾。 雾形成的条件: 一是冷却,二是加湿,增加水汽含量。

霾,也称阴霾、灰霾,是指原因不明的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霾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气象学上称为气溶胶颗粒。近些年来,随着"霾"天气现象出现频率越来越高,导致空气质量逐渐恶化。

霜冻:在秋、冬、春三季都会出现。霜冻是指空气温度突然下降,地表温度骤降到0℃以下,使农作物受到损害,甚至死亡。

台风:指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26℃以上广阔海面上的热带气旋。指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26℃以上广阔海面上的热带气旋。

暴风雪:-5℃以下大降水量天气的统称,且伴有强烈的冷空气气流。暴风雪的形成类似于与暴风雨的形成。

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一个节气,时间是公历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也是干支历亥月的结束以及子月的起始;其时视太阳到达黄经255度。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相反,大雪后各地降水量均进一步减少。

中雪:对于降雪量,在气象上是有严格的规定的,它与降雨量的标准截然不同。雪量是根据气象观测者,用一定标准的容器,将收集到的雪融化后测量出的量度。

小雪:是左河水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的节气诗。该诗介绍了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小雪的气侯、天气情况,表达了此时我国的太行山出现初雪,西北寒风一路南下,对植物包括花卉产生很大影响等时节特征。

雨夹雪(sleet),是指半融化的雪(湿雪),或雨和雪同时下降的一种天气现象。多发生在近地面气温略高于0℃时。通常在南方多发。

冰雹;也叫"雹",俗称雹子,有的地区叫"冷子"(如徐州),夏季或春夏之交最为常见。它是一些小如绿豆、黄豆,大似栗子、鸡蛋的冰粒。

浮尘:指尘土、细沙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天穹呈土黄色,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天气现象。这种天气状况对人体肺部的危害很大。据气象部门此前解释,沙尘暴与浮尘或扬沙的区别在于能见度,只有当能见度小于1公里时才可算是沙尘暴。

扬沙:是由于本地或附近尘沙被风吹起而造成的。能见度明显下降,出现时天空混浊,一片黄色。北方都是在春季容易出现。扬沙天气时风较大,影响的能见度在1公里到10公里之间。

参考资料:

天气-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22

天气的种类:

(1)降水现象:根据降水物形态共分11种,分别是:

液态降水——雨、毛毛雨、阵雨;

固态降水——雪、冰粒、米雪、阵雪、霰、冰雹;

混合型降水——雨夹雪、阵性雨夹雪。

(2)面凝结冻结现象:包括露、霜、雾淞、雨淞等四种。

(3)视程障碍现象:包括雾(雾、雾、浓雾);轻雾;吹雪;雪暴;烟幕;霾;沙尘暴(沙尘暴、强沙尘暴、超强沙尘暴);扬沙;浮尘。

(4)雷电现象:雷暴、闪电、极光。

(5)其他现象:风、飑、龙卷、尘卷风、冰针、积雪、结冰。

扩展资料:

天气是指某一个地区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而天气现象则是指发生在大气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即某瞬时内大气中各种气象要素(如气温、气压、湿度、风、云、雾、雨、闪、雪、霜、雷、雹、霾等)空间分布的综合表现。

天气过程就是一定地区的天气现象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各种天气系统都具有一定的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而且各种尺度系统间相互交织、相互作用。许多天气系统的组合,构成大范围的天气形势,构成半球甚至全球的大气环流。天气系统总是处在不断新生、发展和消亡过程中,在不同发展阶段有着其相对应的天气现象分布。

参考资料:天气 (自然现象)-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6-03-11
晴、多云、阴、阵雨、雷阵雨、雷阵雨伴有冰雹、雨夹雪、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阵雪、小雪、中雪、大雪、暴雪、雾、冻雨、沙尘暴、小到中雨、中到大雨、大到暴雨、暴雨到大暴雨、大暴雨到特大暴雨、小到中雪、 中到大雪、大到暴雪、浮尘、扬沙、强沙尘暴、霾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7-16
晴、多云、阴、阵雨、雷阵雨、雷阵雨伴有冰雹、雨夹雪、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阵雪、小雪、中雪、大雪、暴雪、雾、冻雨、沙尘暴、小到中雨、中到大雨、大到暴雨、暴雨到大暴雨、大暴雨到特大暴雨、小到中雪、 中到大雪、大到暴雪、浮尘、扬沙、强沙尘暴、霾

扩展资料

天气是指某一个地区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而天气现象则是指发生在大气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即某瞬时内大气中各种气象要素(如气温、气压、湿度、风、云、雾、雨、闪、雪、霜、雷、雹、霾等)空间分布的综合表现。

天气过程就是一定地区的天气现象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各种天气系统都具有一定的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而且各种尺度系统间相互交织、相互作用。许多天气系统的组合,构成大范围的天气形势,构成半球甚至全球的大气环流。天气系统总是处在不断新生、发展和消亡过程中,在不同发展阶段有着其相对应的天气现象分布。

天气预报,是应用大气变化的规律,根据当前及近期的天气形势,对某一地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天气状况进行预测。它是根据对卫星云图和天气图的分析,结合有关气象资料、地形和季节特点、群众经验等综合研究后作出的。

如我国中央气象台的卫星云图,就是我国制造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摄取的。利用卫星云图照片进行分析,能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天气预报就时效的长短通常分为三种:短期天气预报(2~3天)、中期天气预报(4~9天),长期天气预报(10~15天以上),中央电视台每天播放的主要是短期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是一个地区或城市未来一段时期内的阴晴雨雪、最高最低气温、风向和风力及特殊的灾害性天气。就中国而言,气象台准确预报寒潮、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出现的位置和强度,就可以直接为工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服务。

天气预报是根据气象观测资料,应用天气学、动力气象学、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某区域或某地点未来一定时段的天气状况作出定性或定量的预测。它是大气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对人们生活有重要意义。

如今人们外出,只须收听或观看天气预报,就可以决定是否带雨具,而在过去,则要顾虑天气情况。那么,气象台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天气预报是怎样诞生的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