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如题所述

 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一所学校就要办家长满意的学校。如果每所学校都让家长满意了,整个社会对教育也就满意了。虽然说对学校的评价指标有很多,如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评价,教师对学校的评价,学生对学校的评价等,但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家长对学校的评价。特别是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一个子女,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是任何其他人所不能比拟的,为了给孩子找到一所满意的学校,很多家长不遗余力,不惜代价。所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具体到一所学校就是要办家长满意的学校。
  一所学校怎样才能让家长满意,这就需要我们换位思考,站在家长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如果你是学生的家长,你对学校有什么要求,你希望学校怎样才能满意?我们把家长期望的问题办好了家长就对学校满意了。一般说来,家长对学校期望的的有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希望孩子有好的学习成绩
  虽然说现在提倡素质教育,教育行政部门不再强调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主张公布学生的考试结果。但家长对这个问题特别关注,你不公布他要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孩子的学习成绩,甚至借别的学校的试卷考一下自己的孩子。这不是因为家长不懂得素质教育,因为整个社会的用人制度和升学制度使得家长不能不关注这个问题。现在全国的大部分家长似乎有着统一的思维模式:让孩子上好的幼儿园——好的小学——好的初中——好的高中——好的大学——找好的工作。可以说这是社会的风向标,学校不可能不关注。现在大学生就业比较困难,孩子一上幼儿园家长就考虑到将来的就业问题,每年的政府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和效益好的企业招聘人才都是百里挑一,特别是在学历方面、是否是重点大学等要求都很苛刻,这些对社会、对家长都起着一种导向的作用。现有的高校招生制度尽管强调不唯分数论,但在社会诚信程度还不是很高的情况下,分数依然起着决定的作用,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让家长不关注分数是不现实的,学校不抓教学成绩,其自身的发展和生存都是问题。素质教育不是不要考试,关键是怎样考和考什么的问题。如果我们的考试能够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注重考查学生素质和能力,家长自然会拥护学校的做法。
  另外,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这是教育的基本规律,因为学生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学生的各种知识、能力、素质的发展也大部分是通过课堂教学来提高的,所以测量教学的质量,关注教学的成绩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从两个方面:一是学科学习目标,二是基础性发展目标。各学科的学习目标主要体现在各科的课程标准中,课程标准主要通过三维目标来实现: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我们的考试要体现这些思想和要求,而这些也正是家长所关注的。
  二、希望孩子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长不仅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也特别关注孩子的行为习惯,如道德行为习惯、学习行为习惯、生活行为习惯等,家长既希望孩子成才,也希望孩子成人。特别是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升学压力小,各种行为习惯正在逐步形成中,家长对这个问题特别关注。尽管在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方面家长有很大的责任,特别是道德习惯、劳动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养成,如从小让孩子尊重别人、孝敬父母和长辈,从小做家务劳动,讲究卫生、注意节约等,但学校在这方面有着更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学生白天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系统教育,教师是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工作者,学校集体的生活氛围也对学生起着一种督促和激励作用。所以好多家长慨叹:孩子听老师的话不听家长的话,有些孩子在学校是好学生但在家不是好孩子。何况有些家长忙于工作和生计,没有多少时间管教自己的孩子,所以学校在这方面的责任和作用尤为重要,家长对学校的期望值也更多。有些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行为不好往往归咎于学校的教育。所以能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家长特别关注的。其实这也符合教育的规律,前边我们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学生评价的“基础性发展目标”包括六个方面: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合作与交流、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这些都与学生的行为习惯有关系。何况中小学生守则和行为规范中对学生的行为习惯都有明确的要求,所以家长的这种期盼也是合情合理的。
  三、希望孩子有一定的能力和特长
  除了要求孩子有好的学习成绩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校期间能有一定的能力和特长。这不仅是因为近几年的中考和高考改革在有意识的引导这些方面,在考试的形式和内容上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和特长,另外家长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走向社会后增加竞争的砝码,多一方面的能力就多一个竞争的机会。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能力应对激烈竞争的社会,如交流与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同时也希望孩子将来能够生活幸福,提高生活的质量,如具备健康的体质和运动技能,有审美的情趣和表现能力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