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珍珠的生平及著作

如题所述

  赛珍珠1892年6月26日出生于美国西佛吉尼亚的一个基督传教士家庭。两三个月大的她就随着传教士的父母来到后来她曾经生活过近40年的中国,随父母在浙江、江苏一带小镇生活。从童年开始,她就能说流利的中文和英文,并接受了母亲和中国私塾式教师的基础教育。1900年义和团暴乱期间,赛珍珠一家到上海避乱,同年底全家回到美国。1914年她毕业Randolph-Macon 女子学院,随后回到中国。1915年结识毕业于康奈尔大学的农业经济学家John Lossing Buck,并于1917年结婚。婚后他们搬到安徽南宿州乡间生活,在这里积累了创作《大地》的素材。1920年,赛珍珠随到金陵大学农学院执教的丈夫来到南京,到1933年间曾在金陵大学等多所位于南京的大学执教。

  赛珍珠从1920年代就开始写作生涯,一生著作颇丰,出版了超过70本书籍,创作体裁包括小说、传记、诗歌、戏剧、儿童文学、翻译作品和新闻作品。1930年她出版了第一部小说《东风,西风》(East Wind, West Wind),1935年赛珍珠的第一段婚姻结束,此书的出版者——纽约庄台公司(John Day Company)总裁理查德·沃尔什(Richard Walsh)成为她的第二任丈夫。1931年出版了后来获得普力策(Pulitzer)奖的第二部小说《大地》。《大地》出版后,好评如潮,销量飙升,成了1931年和1932年全美的最畅销书。1933年她出版了《水浒传》的第一个英文全译本,在美国很是畅销。

  1938年,赛珍珠因为“对中国农民生活进行了史诗般的描述”,“为中国题材小说作出了开拓性贡献”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

  1934年由于中国条件较差以及为了亲近她的女儿以及Richard Walsh,赛珍珠告别了中国,回国定居。回国后她笔耕不缀,还积极参与美国人权和女权活动。1942年夫妇创办“东西放联合会”(East and West Association),致力于亚洲与西方的文化理解与交流。1949年出于对当时收养政策歧视亚裔和混血裔儿童的义愤,她还创立了国际化的收养机构“Welcome House”,在后来的50年,这个机构帮助了超过5000名儿童。1964年为了帮助不合收养条件的儿童,她还成立了“赛珍珠基金会”(Pearl S. Buck Foundation)。

  1972年,尼克松访华以后,她主动支持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的专题“重新看中国”节目,并积极申请访华。但是由于当时的政治氛围,她的访华申请遭到了拒绝。1973年5月6日她郁郁中去世,再也没有机会回到她热爱的中国大地。她病逝后,按其遗愿,墓碑上只镌刻“赛珍珠”三个汉字。

  赛珍珠的多部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包括《大地》( The Good Earth, 1937),《龙种》( Dragon Seed, 1944),China Sky (1945),The Big Wave (1961) ,Satan Never Sleeps (1962),《庭院里的女人》等等。

  美国新闻名人海尔德.艾赛克斯(HAROLD ISAACS)在他的杰作《我们里的烙印》一书讲到,他曾深入采访过的五十年代的美国政府、新闻、商界等要人们,都深受赛珍珠笔下刻画的中国人物的影响。尤其神奇的是,尽管经历过抗美援朝、越南战争和“文革”,美国百姓对中国人民的良好印象居然从来就没有改变过。这不得不归功于这位超前女性对中国的杰出贡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2-15
赛珍珠(Pearl Buck l892-1973)

女作家。本名珀尔·赛登斯特里克·布克。赛珍珠是她自己起的中文名字。出生于弗吉尼亚州西部,父母是传教土,自小随父母来中国,曾阅读中国的经书。17岁回美国进弗吉尼亚州伦道夫。梅康女子学院攻读心理学,毕业后又来中国。1917年与传教士约翰·洛辛·布克结婚,从事传教工作。1927年北伐军进入南京,她离开中国。1934年与布克离婚;1935年与约翰·戴公司总经理、《亚细亚》杂志主编理查·沃尔什结婚,因而进入约翰·戴公司任编辑。以后在宾夕法尼亚州的农庄里从事写作。

赛珍珠于1922年开始写作,1931年发表长篇小说《大地》,立印成为畅销书,1938年因此而获诺贝尔文学奖金。

赛珍珠一生写了85部作品,包括小说、传记、儿童文学、政论等。她也写了许多短篇小说、广播剧和文艺评论。她早期曾著文批评美国教会人土在国外的某些做法;晚年的政论主要为美国政府的外交政策辩护,并攻击共产主义。她自称热爱中国,但她爱的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旧文化。她被称为“中图通”,但她在《大地上的房子》三部曲(《大地》,1931;《儿子们》,1932;《分家》,1935)中所描绘的并不是中国社会的真实面貌,也没有反映中国人民的命运。在《北京来信》(1957)和《梁太太的三个女儿》(1969)中,她更明显地流露出对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敌对情绪。

赛珍珠曾把《水浒》译成英文,译名为《四海之内皆兄弟》(1933)。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08-07
人物生平:
  赛珍珠(Pearl S. Buck,1892年6月26日-1973年3月6日),直译珀尔·巴克,美国作家、人权和女权活动家。出生4个月后即被身为传教士的双亲带到中国,在镇江度过了童年、少年,进入到青年时代,前后长达18年之久。
  赛珍珠在中国生活了近40年,她把中文称为“第一语言”,把镇江称为“中国故乡”。在镇江风车山上在她小时候就读过现在仍然存在的崇实女中内有她的故居。
  同时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北园的西墙根下,矗立着一座三层的西式小洋楼。也是赛珍珠居住工作过的地方,作为以中文为母语的美国女作家,她曾在这里写下了描写中国农民生活的长篇小说《大地》(The Good Earth)。
  1932年凭借其小说 ,获得普利策小说奖,并在1938年以此获得美国历史上第二个诺贝尔文学奖。
  1934年,赛珍珠告别了中国,回国定居。回国后她笔耕不缀,还积极参与美国人权和女权活动。1942年夫妇创办“东西方联合会”(East and West Association),致力于亚洲与西方的文化理解与交流。1973年5月6日她郁郁中去世于佛蒙特州的丹比(Danby Vermont)。
  她也是唯一一个同时获得普利策奖和诺贝尔奖的女作家,也是目前作品流传语种最多的美国作家。

代表作品:
  1962 桥 A Bridge for Passing
  1953 来吧,亲爱的 Come, My Beloved
  1959 命令与清晨 Command the Morning
  1930 东风·西风 East Wind: West Wind
  1936 流亡者 The Exile
  1936 搏斗的天使 Fighting Angel
  1946 群芳庭 Pavilion of Women
  1931 大地 The Good Earth
  1962 归心和其它故事 Hearts Come Home and Other Stories
  1952 匿花 The Hidden Flower
  1963 帝国女性 The Living Reed
  1957 北京来信 Letter from Peking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