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药物的副作用、毒性作用和过敏反应?

如题所述

副作用:是指药物本身具有的药理作用。因为一种药物可以有多种作用,当利用它的一种作用治疗疾病时,所表现出来的其他作用称为副作用。因其副作用与治疗作用是同时存在的,所以在治疗过程中难以避免。例如,在用阿托品解除胃肠平滑肌痉挛时,其抑制腮腺分泌的作用,而使病人出现口干的副作用。药物的副作用常可通过合并用药使其减小或消除。

毒性作用:是指用药剂量过大或时间过长,有时用药量不大,但是病人存在着某些遗传缺陷,或患有其他疾病以及对此种药物的敏感性较高,而出现的一些严重症状,就称为毒性作用。如长期大量应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所引起的听神经损伤,也叫药物中毒性耳聋,就是药物毒性作用的结果。

过敏反应:也叫特异质反应。因为这种反应只发生于对某些药物非常敏感的病人身上,而一般人,即使应用较大剂量也不会发生这种反应,说明过敏反应与剂量无关。能诱发过敏反应的药物起到了致敏原的作用,致敏原可以是药物本身,也可以是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产物,或者是药物制剂中的杂质。例如阿司匹林引起的荨麻疹、哮喘,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等。

耐受性:指少数人对于药物的敏感性很低,甚至用到中毒剂量才产生治疗作用而不引起中毒的一种特性。为防止耐受性产生,应避免长期使用一种药物,可与其他药交替使用或采用间歇服用的方法。

药物依赖性:指连续用药一段时间后,病人在精神上产生依赖性,停药后会出现主观上的不舒服,但没有严重的精神和全身症状,病人会要求继续应用该药来避免停药时的不适。依赖性继续发展就成为成瘾性,中断用药时可引起戒断症状,出现烦躁不安,流泪,流口水,呵欠连天,出汗,腹痛,呕吐,严重者可出现休克。防止的办法是不要长期或超剂量使用安眠药及成瘾性镇痛药,严格掌握他们的适应证、剂量和疗程。

抗药性:也称耐药性,是指病原体对于药物的抵抗性。在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或寄生虫病时,长期使用某种药物,病原体反复多次与之接触后反应性降低,以至病原体能抵抗该药而不被抑制或杀灭。为防止耐药性的产生,应合理使用抗生素;使用过程中,剂量要足够,疗程要适当,避免长期使用,可与其他药合用,从不同环节控制细菌抗药性的产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