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应该怎样克服恋师情结的困扰?

如题所述

师长是青少年朋友们首先认识和学习的榜样,而作为学生,对老师的感情往往会由尊敬、爱戴进而转成为爱慕。然而爱上老师的学生往往又是惶恐不安的,如果你们得不到正确对待,便会走向极端,甚至导致心理障碍或疾病。

(1)尊重学生情感

恋师情结是青少年的性生理成熟与心理发展的特殊性、自我意识。

水平和客观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是处于青春期的少数青少年可能产生的一种正常的阶段性心理现象。对于发生这种情感的学生个人来说,它既有积极的内涵,又有某些负面影响。

由于闭锁性,恋师情结客观上很少给集体或他人造成危害,但是,过度的情感压抑和持续的内心冲突,往往容易导致个体的自我心理失调,诱发某些精神症状或病态人格的发生,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不利影响。

(2)提高评价能力

在恋师情结的形成、发展、转化过程中,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与成熟度始终起着关键的作用。青少年要不断提高自我评价与评价别人的能力,这是减少和消除恋师情结发生的有效手段。

心理教师可通过“我是谁?”、“自画像”、“个性发现”等团体或个别辅导方式,提高学生对自我的理解和感悟。

同时,社会阅历浅的青少年要理性地认识社会和人生,防止由于认知偏差错觉,误把某些品德不良的年长异性当做“英雄”崇拜迷恋,甚至上当受骗,造成不良后果。

(3)广泛进行交往

缺乏集体交往,与同龄人沟通不畅,是促发恋师情结的客观因素之一。如果青少年长期沉溺于恋师情结难以自拔,在一个偶像的卵翼下,人的依赖性和自卑心理很难消除,而且容易造成将来和同龄人的交往困难。

教育工作者应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增加自己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促进同龄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这对于转化和消除某些青少年的恋师情结具有积极意义。

(4)挖掘潜在动力

青少年朋友们把成长过程中的这种美好情感和追求理想自我的强烈动机,迁移到更有价值的精神领域的不倦追求中去,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个人情感的顺利转化,使心灵和情感得以升华。从某种意义上说,青少年恋师情结的消失和转化,也是青少年对自我的一次超越和重新发现。

青少年男女正常的异性交往,对性心理的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与多个异性同学保持友谊关系,就能更客观地看待对方,也能通过比较来明白异性真正的优点是什么。

这样的少年男女,心态比较平和,内心充实,精神生活比较丰富,不太容易钻牛角尖。反之,性格内向,朋友较少或根本没有朋友的人,容易陷入对某个特定对象的情感之中,而且易走极端,不容易从情感旋涡中走出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