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短歌行》是什么时候写的?

如题所述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末曹操平定了北方割据势力,控制了朝政。他又亲率八十三万大军,直达长江北岸,准备渡江消灭孙权和刘备,进而统一全中国,从而写下《短歌行》

《短歌行》是汉末政治家、文学家曹操所作。

原文节选: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译文:

面对着美酒高声放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

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穿青色衣领的学子,你们令我朝夕思慕。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扩展资料

第一节主要抒写了诗人对人生苦短的忧叹。第一节中有两处都提到了“酒”,酒在魏晋时期,多受到魏晋诗人的喜好。无论心情愉悦,或是悲伤,感慨时都不难找到酒的影子。本诗中,第一句话就用酒来作开头引出诗人对人生苦短的忧叹。

第二节情味更加缠绵深长了。“青青”二句原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

曹操在这里引用这首诗,而且还说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这实在是太巧妙了。

第三节是对以上十六句的强调和照应。以上十六句主要讲了两个意思,即为求贤而愁,又表示要待贤以礼。倘若借用音乐来作比,这可以说是全诗中的两个“主题旋律”,而“明明如月”八句就是这两个“主题旋律”的复现和变奏。前四句又在讲忧愁,是照应第一个八句。

后四句讲“贤才”到来,是照应第二个八句。表面看来,意思上是与前十六句重复的,但实际上由于“主题旋律”的复现和变奏,因此使全诗更有抑扬低昂、反复咏叹之致,加强了抒情的浓度。

第四节求贤如渴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加深。“月明”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笔墨,也有比喻的深意。诗人以乌鸦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我这边来。

最后“周公”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顺我曹操,点明了全诗的主旨。关于“周公吐哺”的典故,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这话似也表达诗人心情。

作者简介: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24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末曹操平定了北方割据势力,控制了朝政。他又亲率八十三万大军,直达长江北岸,准备渡江消灭孙权和刘备,进而统一全中国,从而写下《短歌行》。
《短歌行》是汉末政治家、文学家曹操所作。
原文节选: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译文:
面对着美酒高声放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
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穿青色衣领的学子,你们令我朝夕思慕。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07
《短歌行》有两首,其一‘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首诗从内容推断,写作时间当在赤壁之战以后。当时,由于曹操在军事上的失利,统一事业受到严重障碍,因此感到年华易老,壮志难酬,所以发出了‘人生几何’和‘去日苦多’的慨叹。但他念念不忘的仍是统一中国的事业。他引用《子衿》和《鹿鸣》的诗句表达对贤才的思慕。最后,以周公自比,抒发了延揽人才,使天下归心的愿望。

第二首大概写于曹操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奉天子以令不臣’的策略。但他的政敌则攻击他‘有不逊之志’,企图从政治上孤立他。为了回答这种攻击,他一再‘自明本志’,说明自己没有代汉的野心。在《让县自明本志令》和这首诗中,他大加赞扬周文王、齐桓公和晋文公,就是表示要象他们那样‘以大事小’,‘奉事周室’。,

曹操年表 江耦
五十三岁 建安十二年(二零七)
二月,下《封功臣令》,封功臣二十馀人为列侯,馀各以次受封;又分邑租以赐将吏。
注:参见《文选》卷二,页三六——三七,建安十二年三令。

五月,操北征三郡乌桓,至无终(今河北蓟县),大水,傍海道不通,田畴为乡导,引军出卢龙塞(今喜峰口),堑山堙谷五百余里,经白檀(今河北滦平县)、历平冈(今喀喇沁左旗),东向柳城(今辽宁朝阳县南)。蹋顿等以数万骑逆军。八月,登白狼山,大破乌桓,杀蹋顿,胡、汉降者二十余万口。袁熙、袁尚奔辽东。九月,操引兵自柳城还。辽东太守公孙康杀袁熙、袁尚。十一月,操至易水,代郡乌桓行单于普富卢、上郡乌桓行单于那楼将其名王来贺。是岁,刘备始用诸葛亮。操遣使者以金璧赎归蔡文姬。
注:据郭沫若考证,蔡文姬留匈奴十二年,曹操赎归当在是年或次年。

五十四岁 建安十三年(二零八)
正月,操还邺,作玄武池,练水军。六月,操为丞相。七月,操南征刘表。八月,刘表死,子刘琮代,领其军屯襄阳,刘备屯樊,表长子刘琦奔江南。九月,操至新野(今河南新野县),刘琮举荆州以降操。操军至宛,刘备南走,至当阳为操军追及,战败,济沔,遇刘琦,同走夏口(今汉口),操遂得江陵(今湖北江陵)。十月,刘备与孙权联合谋拒操。刘备军驻樊口(今武昌西北五里),周瑜率江东兵三万人至荆州,十一月,曹操顺江陵而下,与周瑜军遇于赤壁(在今湖北嘉鱼县境),时操军事疾疫,战不利,引次江北,周瑜军以火攻,操船舰焚毁,军遂大败,自华容(今湖北监利县西北)道北走;刘备、周瑜追至南郡。操乃留曹仁、徐晃守江陵,乐进守襄阳,引军北还。周瑜复击败曹仁于夷陵(今湖北宜昌县)。十二月,孙权自将围合肥(今安徽合肥)。刘备表刘琦为荆州刺史,引兵南向,遂有荆州江南四郡;周瑜屯江北与曹仁相距。刘璋与操绝而与刘备相结。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