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柔克刚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以柔克刚的意思是用柔软的去克制刚强的。

出自三国·诸葛亮《将苑》:“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

《道德经》:老子对以柔克刚最好的诠释

《道德经》讲自然之道,讲辩证之法,讲阴阳相和。言简意赅,字字玑珠。在这部令后世人解读不尽的书中,老子还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以柔克刚”。

他说“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他说“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他说“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这些说法中都包含着一个观点,那就是“以柔克刚”。我是十分认同这种观点的,以柔克刚其实是在把握了宇宙万物运行规律后的一种极其高明的“方法论”。在处理事情时,我们有时是不能依据相互对立的双方的所谓实力来判断胜负的,刚强自然有刚强的优势,但是柔弱也有柔弱的长处,就像太极拳,出步任意前而后,抬手随心高复低,柔软细腻,但与刚健有力的其它武术门类相较量时并不是不堪一击,反而能轻巧地取胜,不少人做过实验,太极拳中蕴含的“以柔克刚”的思想是很具有实战性的,只要上升到一定境界,用柔弱的太极拳打败刚劲的武术门类是完全有可能的。传说孔子问礼于老子时,一把年纪的老子让孔子看自己的嘴中什么不在了什么还在,孔子一看:牙不在了,舌头还在。于是明白了:牙齿坚硬,舌头柔软,这正是柔弱胜刚强啊。深刻的道理让孔子恍然大悟,觉得老子是“龙”一样的人。“以柔克刚”在自然中也能得到证明,狂风中折断的往往是那些坚硬挺直的大树,而柔软的小草往往安然无恙。

我认为“以柔克刚”是正确的是可以实现的,它有时其实是一种扬长避短的处理事情的方法,可它的实现也是需要技巧的,需要的是一种思想上的通悟,需要的是对老子真正的理解,是对中华文化中的哲学思想的真正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四两拨千斤”,运乾坤于掌内,观古今于须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09
以柔克刚

拼音
yǐ róu kè gāng

释义
用柔软的去克制刚强的

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将苑》:“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

典故
《书.洪范》:“沈潜刚克,高明柔克。”蔡沈集传:“以柔克刚也。”用软的温和的去制服硬的刚强的。比喻避开锋芒,用温和的手段取胜。清.弘历《难易辞》:“以柔克刚易,余甘胜黄金。”亦作“以柔制刚”。三国蜀.诸葛亮《将苑.将刚》:“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清史稿.河渠志一》:“御史徐亮言:‘铁保等条陈修防各事,惟于原议高偃石坦坡,未曾筹及蓄清刷黄,专在固守高偃,实得全河关键,以柔制刚,其法最善。’”

近义词
以柔制刚、以屈求伸

反义词
以暴易暴

例句

(1) 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自柔出,柔能克刚。曾国藩
(2) 他是个炮筒子脾气,如果你采取柔能克刚的办法,一定能做通他的思想工作。
(3) 常言道柔能克刚,你没有必要硬来。
(4) 所以说,人们没有不好强的,但却很少有人能掌握“柔能克刚,弱能胜强”这个微妙的道理。
(5) 从来都说柔能克刚,怎么公孙兄加了内力,变了绵式,反而更像支持不住的样子?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0-27
以柔克刚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yǐ róu kè gāng,指用柔软的去克制刚强的。
道家主张的学说,顺其自然,万物相生相克,刚劲的东西不一定要用更刚劲的征服,有时最柔软的事物才恰恰是它的弱点。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10-27
用柔和的方式和方法去克制和改变另一方强硬的一面。
第4个回答  2018-10-27
就是用柔和的方式去克制刚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