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要从管企业转向管什么

如题所述

国资国企改革必须真正实现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

为此国资国企改革必须真正实现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必须真正实现由政府的企业到市场的企业的转变,这是贯彻落实“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必由之路。 

我们正在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国有企业的改革也必然要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从管企业向管资本的转变,是全方位的、深层次的、根本性的。一是在监管定位和理念上,要从国有企业的直接管理者转向基于出资关系的监管者。“管企业”更多强调直接管理国有企业;

“管资本”更加尊重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和企业法人财产权。这就要求我们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进一步厘清国资监管机构的职责边界,切实转变直接管理的监管理念,更多依托产权关系和资本纽带、等手段履行出资人职责,促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市场主体。

二是在监管对象和重点上,要从关注企业个体发展转向更加注重国有资本整体功能。“管企业”聚焦微观经济主体,更加关注单个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管资本”着眼国有资本的价值贡献,更加关注国有资本的整体收益和控制力。

这就要求我们跳出单纯监管单个企业的惯性思维,将国有资本作为一个整体,从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高度,加强全局研究、系统谋划、整体调控、规模运作,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促进国有资本合理流动、保值增值,推动国有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更好服从服务国家战略需要。

三是在监管途径和方式上,要从主要采取行政化管理手段转向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方式。“管企业”更多借助行政色彩较为浓厚的管理手段规范企业生产经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3-15

国资国企改革必须真正实现从管企业向管资本

近年,各级政府持续的减税降费、财政扶持,使得政府收入日渐减少,而财政支出却不降反增。加之今年疫情重击,上上下下都要过紧日子,国企原先拖着不愿改的问题,现在不得不改了。原本靠输血苟且的国企,现在必须改革甚至清退。而原本能在市场中赚钱的企业,必须创造更大的收益。

一、大国命脉:戴着「红帽子」企业

最早的国有企业,或许能够追溯到2000年前的汉武帝时期。当年,武帝大风起兮征四方,国库烧钱空荡荡,帝国的财政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此时,商人子弟桑弘羊献上良策:让汉朝王室将制铁、制盐收归国有,成立国营的盐铁「企业」垄断经营,将其中巨大的利润收归国库,最早的国企就此诞生。

二、体制改革:从"管企业到管资本"

按宋志平的说法,体制问题,就是处理好国有经济、国有资本、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显然,这是国有企业改革最底层的问题。国有资本作为国企的产权人,以何种方式管理和影响国有企业,对国企的改革方向是起底层作用的。

体制转变之后,国家出资人代表回归本色,而不是兼任老板和「管家婆」的身份。

在具体实施上,体制改革借鉴了新加坡的「淡马锡」模式。新加坡政府控股淡马锡控股,而淡马锡控股掌控了新加坡电信、新加坡航空、新加坡地铁等新加坡主流的国有企业,基本主宰了新加坡的经济命脉。在淡马锡控股之下,新加坡的「国家资本主义」得以实现。

时至今日,国企改革正在渐入佳境:「1+N」政策体系已经成型、改革试点名单正在快速扩容、三年改革方案即将公布...纵使改革难免进入「深水区」,但在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改革也必须乘风破浪、迎难而上了。而作为市场投资者,我们应该放下偏见,与未来站在一起,与胜者站在一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