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5年内不造车,真的是不想吗?

如题所述

不久前,华为创始人、董事长任正非署名发出汽车业务决策公告,再次重申“华为不造车,有效期5年”。

更巧的是,在华为的年报会上,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提到,“有些部门和合作伙伴在滥用华为品牌。在任总发布的最新文件里,华为明确要求,严禁华为品牌出现在汽车品牌前面,或作为汽车品牌。

这不禁让我们想到问界车型的改名事件,华为嘴上说不造车,“身体”倒是很诚实。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在4月1日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上,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都有透露。

01

合作模式不如预期

“HI模式仅剩长安阿维塔,广汽放弃不做了,北汽(极狐)的产品定义和竞争力存在问题。”论坛上余承东这样说。

显然这跟华为的愿景相差很远,因为最早的时候,华为在发布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解决方案时,提出了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一辆车的愿景但现实确实各家有各家的智能化方案,华为成了可选可不选的合作对象。

显然华为已经明白,自己不造车,很难参与到新时代汽车市场的“蛋糕切分”当中。但是目前除了问界改名这种方式以外,华为没有办法自己下场。

02

要芝麻还是西瓜?

那么华为这么大一家技术型企业,为什么无法自己造车?恐怕很多人并不理解,但仔细查看其内部业务,就不难理解。

论坛中,余承东表示“现在被制裁,美日德的车企不会用我们的方案;新势力中,台下在座的李斌、李想都有自己的追求,他们为了市值、控制点等,不会选择我们;传统车厂,怕失去灵魂的也不会和我们合作。那我们的东西卖给谁呢?

显然华为是需要维持现状下寻求合作,那么现状是什么?显然就是在欧洲的通讯业务,而这是目前华为的根本,但目前从财报来看,环境并不友好,因此华为或许并没有太多的财力去投入汽车,而汽车的成本回收时间,是漫长的。

这一点我相信小米应该已经深有体会,假如等到2024再入场,小米能够获得的市场已经不大了,所以目前小米是很着急的。前段时间传闻与小鹏谈收购,应该也是没有谈拢。

那么华为在这样的节骨眼开始入场,显然不合适,但将来只会更不合适。

03

五年时间,解决困局?

更有深意的是任总所提到的5年的时间限制,那么5年时间华为要解决当前的困局,为造车铺开一条路吗?有这个可能。

目前华为的难题集中在芯片上,但也不仅仅是华为一家的课题,而是整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共同的壁垒,5年时间几乎已经是最后的时间线。

换句话说,如果5年时间我们没有绕开欧美的限制,那么我们大概率将在芯片这一战中宣告失利,不过目前茶哥认为,未来还是乐观的,漂亮方企业用自损八百的方式抵制我们,必不会长久。

所以5年后汽车会变成什么样?真的很难下定论,假如AI能够进化并入场,那么机会还将存在,华为也就还有时间。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早茶,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