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层色谱法用于鉴别的参数

如题所述

薄层色谱法用于鉴别的参数为比移值。

比移值和薄层色谱法:

1、比移值是指薄层色谱法中原点到斑点中心的距离与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的比值。又称Rf值,是色谱法中表示组分移动位置的一种方法的参数。

2、定义为溶质迁移距离与流动相迁移距离之比。在一定的色谱条件下,特定化合物的Rf值是一个常数,因此有可能根据化合物的Rf值鉴定化合物。

3、薄层色谱常用TLC表示,又称薄层层析,属于固液吸附色谱。是近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微量、快速而简单的色谱法。它兼备了柱色谱和纸色谱的优点,适用于少量样品(几到几微克,甚至0.01微克)的分离。

薄层色谱法基本原理:

1、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一物质中的吸附或溶解性能的不同,或和其它亲和作用性能的差异,使混合物的溶液流经该种物质,进行反复的吸附或分配等作用,从而将各组份分开。

2、薄层色谱是一种微量、快速和简便的色谱方法。

3、由于各种化合物的极性不同,吸附能力不相同,在展开剂上移动,进行不同程度的解析,根据原点至主斑点中心及展开剂前沿的距离,计算比移值化合物的吸附能力与它们的极性成正比,具有较大极性的化合物吸附较强,因此Rf值较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3-22

薄层色谱的定性参数是:色谱过程的热力学特性参数。

薄层色谱,或称薄层层析(thin—layer chromatography),是以涂布于支持板上的支持物作为固定相,以合适的溶剂为流动相,对混合样品进行分离、鉴定和定量的一种层析分离技术。

比移值和相对比移值的区别:

1、比移值:薄层色谱法中原点到斑点中心的距离与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的比值。又称Rf值,是色谱法中表示组分移动位置的一种方法的参数。定义为溶质迁移距离与流动相迁移距离之比。在一定的色谱条件下,特定化合物的Rf值是一个常数,因此有可能根据化合物的Rf值鉴定化合物。

2、相对比移值:薄层色谱中,使两组分相对比移值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改变展开剂组成或配比、改变展开温度、改变固定相种类。分离因子separationfactor 相邻二组分的未校正保留值(VR或tR)的比值,以Sf表示,Sf= VR2/ VR1= tR2/tR1,式中VR2、VR1分别为组分1和2的保留体积;tR2、 tR1分别为组分1和2的保留时间。

它是评价色谱柱选择性的一种指标,又称相对Rf值。样品斑点的Rf与标准对照物的Rf的比值。也即原点至样品点的距离与原点至标准对照物点的距离之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