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如题所述

白杨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高大挺秀的大白杨展开了讨论。在讨论中,两个孩子知道了,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作者的人物描写非常传神,对父子三人进行了语言描写和神态刻画,孩子天真烂漫,父亲严肃而又不失亲切。在心理描写上则非常含蓄,没有过多直接的叙述,而是以神传情,意境深远,通过神态的变化来体现感情的波澜。

扩展资料:

这篇课文是我国现代作家袁鹰60年代初的作品。当年大批内地青年,响应党的号召奔赴新疆,开发大西北,艰苦创业。作者通过对白杨的赞美来歌颂这些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建设者,歌颂他们无论在怎样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像白杨那样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的崇高品格。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体会白杨的精神,难点是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边疆建设者服从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感染,陶冶高尚的情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08

文章写的是50年代,父亲带着两个孩子坐火车去新疆,途中看见了车窗外的白杨树而引发了后面的讨论,作者借日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文章由树及人,从孩子关于白杨的争论开始,引出爸爸对白杨特点的介绍,然后写爸爸借白杨表明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

在作者的描写和叙述中,没有直接歌颂这些无私奉献的建设者,而是将戈壁上高大挺秀的白杨与扎根边疆的建设者形象逐步交融在一起。

车窗外的白杨于茫茫戈壁站得高大挺秀,父亲眼中的白杨一一不择环境 ,不惧灾难,茁壮成长。父亲心目中的白杨——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边疆建设者的化身。

扩展资料:

《白杨》难句解析

1、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解析:爸爸向孩子介绍白杨树时共说了三句话,讲了白杨树的三个特点。第一句讲白杨树外形很直、很高大。“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是回答孩子“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第二句讲白杨生长的范围很广,不论在什么地方都能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第三句讲白杨不怕风沙雨雪、干旱洪水,不管遇到怎样恶劣的气候条件、自然灾害,它都能茁壮成长。

2、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解析:这几句话含义深刻。“一棵高大的白杨村’暗指爸爸;“几棵小树”暗指孩子。看见“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爸爸嘴角“浮起一丝微笑”是讲爸爸由眼前的小白杨想到自己的孩子在父辈们的教育影响下,也一定能像小白杨那样在边疆茁壮成长。爸爸嘴角浮起的一丝微笑,说明爸爸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孩子们也会像自己一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2-27
白杨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高大挺秀的大白杨展开了讨论。在讨论中,两个孩子知道了,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作者的人物描写非常传神,对父子三人进行了语言描写和神态刻画,孩子天真烂漫,父亲严肃而又不失亲切。在心理描写上则非常含蓄,没有过多直接的叙述,而是以神传情,意境深远,通过神态的变化来体现感情的波澜。

扩展资料:
这篇课文是我国现代作家袁鹰60年代初的作品。当年大批内地青年,响应党的号召奔赴新疆,开发大西北,艰苦创业。作者通过对白杨的赞美来歌颂这些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建设者,歌颂他们无论在怎样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像白杨那样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的崇高品格。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体会白杨的精神,难点是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边疆建设者服从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感染,陶冶高尚的情操。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8-01-06
课文讲了爸爸带着两个孩子到边疆去,火车外的白杨树引起了孩子们的争议,勾起了爸爸对边疆建设者的敬佩,赞美之情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2-27
白杨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高大挺秀的大白杨展开了讨论。在讨论中,两个孩子知道了,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作者的人物描写非常传神,对父子三人进行了语言描写和神态刻画,孩子天真烂漫,父亲严肃而又不失亲切。在心理描写上则非常含蓄,没有过多直接的叙述,而是以神传情,意境深远,通过神态的变化来体现感情的波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