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天石人物简介

如题所述


尹天石
尹天石自幼生于易学世家,入山水之堂奥,其绘画主张从象、数、理、气、形悟山水,崇尚传统与当代形质,师法自然,得真山真水之精微,得笔墨之浑厚,得当代水墨之形质。
从“用笔用墨”到“弃笔弃墨”,尹天石的艺术早就走出了“水墨”这个名相的限制。他说:一切艺术作品皆由心造,是自由心性的表达。我的一切艺术形制皆由作品表达需要而决定,我可以用笔用墨,也可以什么都不用,我可以选择传统图式,也可以选择当代形质,一切都是自如的,无碍的,顺手拈来随心所欲的,只有超越自我生命的觉知,回归艺术家的本位,才可以无畏无惧的默默与天行。
中文名:尹天石
别名:尹炳强
国籍:中国
职业:艺术家、副主编
毕业院校:广西艺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中国美术创作院
代表作品:《明月丽行天下,客家左右逢源》
人物简介
尹天石,艺术家,名尹炳强,号天河渔夫,居北京。
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中国美术创作院,现为中国《华夏美术》杂志社副主编、中国石涛艺术研究院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中国美术创作院张复兴工作室艺术家、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委员、湖山印社副秘书长。
艺术年表
2013年12月“第一届中国——东盟艺术双年展”中国东盟文化广场
2013年10月“墨润岭南”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东莞美术馆
2013年8月“吉祥草原·丹青鹿城——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作品《壮乡三月歌如海》获优秀奖包头美术馆
2013年5月“成长中的城——当代艺术作品展”华润万象城
2012年12“广西首届青年精英作品展”八雅艺术会所
2012年8月“第三极——中国西南艺术英才计划第一回展”中国东盟艺术馆
2012年,“涂抹天下.2012——尹天石第十二回全国写生创作展”
2012年5月“2012.首届广西当代艺术展”华润万象城
2012年5月“跨境.2012-中西方艺术新世纪交流展”A2国际艺术空间
2112年“首届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创作奖暨黄胄美术奖作品展”北京炎黄美术馆
2011年10月“世界是平的”当代艺术作品展A2国际艺术空间
2011年4月“三人行”联展湖南长沙艺术中心
2011年3月“涂抹天下-尹天石第11回写生创作展”缅甸园联邦艺术馆
2011年2月“六人扇面展”友茗堂美术馆
2011年“高原.高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西安美术馆
2011年“辉煌浦东.全国中国作画品展”上海浦东美术馆
2011年“中国建党90周年作品展”广西博物馆
2010年12月“Salom2010snba大皇宫沙龙展”法国卢浮宫
2010年6月“1+1东盟艺术展”新加坡国家新闻通讯艺术馆
2010年“中国第二届山水双年展”桂林美术馆
2010年16届亚运会“激情盛会,翰墨流芳”全国中国画展广东博物馆
2010年“永定土楼.全国中国画展”,作品《明月丽行天下,客家左右逢源》获优秀奖厦门美术馆
2009年,北京炎黄美术馆举办联展

艺术主张:
水墨如何当代?当代又如何水墨?当代水墨又如何无限可能?当代艺术中的水墨问题一直困扰着当下从事传统水墨与当代水墨这一形式的艺术家。尹天石以传统为基点,在文化现代性的框架下,在既有的艺术史的上下文关系中,拓展其作品的言说与表达方式,将作品的文化诉求与当代文化语境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其在创作当代水墨作品中探索“弃笔、弃墨、弃纸”后水墨对中国特有语境“意象”表达的无限可能性,这使尹天石已成为传统笔墨与当代水墨形质探索的新锐人物之一。
主要发表与出版
尹天石作品先后发表于《美术报》、《美术界》、《华夏美术》、《国画经典》、《国画家》、《美术市场》、《南方文学》、《艺术市场》、《榜样》、《第一届中国——东盟艺术双年展作品集》、《墨润岭南”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作品集》、《吉祥草原·丹青鹿城——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作品集》、《成长中的城——当代艺术作品展作品集》、《广西首届青年精英作品展作品集》《第三极——中国西南艺术英才计划第一回展作品集》、《涂抹天下.2012——尹天石第十二回全国写生创作展作品集》、《2012.首届广西当代艺术展作品集》、《首届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创作奖暨黄胄美术奖作品展作品集》、《高原.高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作品集》、《辉煌浦东.全国中国作画品展作品集》、《中国建党90周年作品展作品集》、《Salom2010snba大皇宫沙龙展作品集》、《中国第二届山水双年展作品集》、《16届亚运会“激情盛会,翰墨流芳”全国中国画展作品集》、《永定土楼.全国中国画展作品集》等刊物,出版有《尹天石水墨作品集》、《尹天石山水作品集》、《天石山水册》、《涂抹天下——尹天石第十二回全国写生作品展作品集》等。
名家点评
范扬:观天石之作品有“翰逸神飞”之感觉;
张复兴:天石作品深入浅出,极得自然之气韵,淡然而怡神;
龙瑞:看天石之作品能泥古而出新,风格独树;
郭怡宗:天石用笔泼辣,墨色清透,观其作品有秋风含雨的苍凉感;
满维起:天石聪慧纯粹,爱写当下家乡山山水水,崇尚当代,其传统笔墨与当代形质转换无碍获大自由;
刘新:天石的作品,取道文路,呈现于自然状态,有逸品之格,尤其可贵之处在于总让人见着生长的变化,常看常新。
刘克雄:天石之作品得传统笔墨之精微,得正统文脉之精神,得自然之情趣,是故作品卓然。
艺术评价
尹天石山水画审美内蕴述评
□付京生

展开尹天石的画,饱含着桂东北自然山川与斯地风土人情的浓郁的气息瞬间即迎面扑来,这是活跃在他的灵魂和血液里的生命的呼吸、脉动转化性地成为他的画面的笔墨的灵魂使然;于是,可以说当对家乡割舍不去的深沉的爱不知不觉或自然而然地流淌在他的情感之思并内隐在他的笔墨的情感表达之时,他的作品也即因其鲜明的地域特色而具有了艺术审美的永恒性和普适性。
地域文化对艺术家的创作而言,永远是最重要的艺术遐思的空间和创作灵感的温床,古今中外莫不如是,是巴比松那个地方成就了米勒,如果没有大碗岛也就没有了修拉;尹天石的意义在于,在中华民族广袤的国土中,任何一个特定地域中的文化,历史性地无不历时性地与核心时代我们的祖先共同信奉的先哲先圣的文化思想有着共时性的血脉相联;在这个意义上,尹天石作品的基本风格特征,恰恰体现了地域文化滋养出的图像背景空间,支撑了自先秦以降中国的先哲先圣的文化思想和精神气息作为其图像表达的元语言且已然转化性地成为他的画面的图像神采与笔法之骨;所以,面对他的画面,触目所及,我们的思绪情感、精神诉求、心灵向往乃至我们的生命形态的基本走向,都会在如是的文化空间被净化、被升华。
宗白华曾说:“中国画的透视法是提神太虚,从世外鸟瞰立场观照全整律动的大自然,其空间立场是在时间中徘徊移动,游目周览,集合数层与多方的视点,而谱成的一幅超象虚灵的诗情画境。”纵观尹天石的作品,譬如《田舍幽居》、《一叶知秋》,其作品图像,无不是用如是的“游目周览”、“提神太虚”的方式,观照万物、欣赏宇宙,并使之合于“先圣精神”,然后,再在属于他的个性化的心灵境界中使之变化为笔墨意象的明证。

尹天石的作品,是其带着清晰的文化信仰,跃入自然宇宙的生生节奏,在与物推移之中,让小我的生命融入宇宙自然的大生命,然后再通过感兴,而在“游心太玄”之中,接受弥漫在中国文化时空中的先圣精神的洗礼而创作出来的,所以他的画面,可以令欣赏者的生命存在,在愉悦的审美欣赏中,真切感受徜徉于自然宇宙与文化天地合而为一的大快乐,而且,欣赏者还能在目击道存中,令自我生命升华入一个崭新的境界。
尹天石的《一叶知秋》,代表了他的艺术境界所达到的高度。此作画得随心所欲,但决不逾矩,画面以小见大,在特写式的一丛蓬勃的树冠的遮掩中,微现一有楼阁内藏的似曾有故事的古旧庭院,其诗意化的意象与境界,不仅反映了自然的真实,而且显现出了文化的真实,范扬先生曾题他的画“翰逸神飞”,指的正是那神采飞扬的笔墨,具有展卷即能令欣赏者在触目的瞬间进入他的画面所给定的文化时空遐思,让心灵遨游在他的画面所给定的艺术境界并得到精神上的升华。
《田舍幽居》这幅作品,画面尺幅不大,但代表了尹天石绘画的基本风格特征。画面中,来自山间田野的那未经雕琢的韵味,构成了画面特有的魅力。在这幅作品中,他秉持了“内圣外王”的原则,一方面用通俗畅达、悦人心目的笔墨语言,通过图像的整体意象显现,把古人所追求的东西“翻译”给现代人听,另一方面,则以“为王者师”的文化指向,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了特殊的化育人文的审美特质。譬如,由于他能一方面以儒家刚毅从容、中和正大的意象立骨,另一方面,则能以道家自由遨游天地的气概结合了释家空灵与平静的品格而为其笔墨图像的外在风格显现,所以,在他那书写性极强的笔墨图像之中,也就自然而然蕴含了以简驭繁、瓶梅见岁寒式的特质。
《晴山多蝉声》、《秋壑图》等作品,其切入点新鲜活泼而富有诗意,细细品凿、体味,就会逐渐发现内中深含着浸入骨髓的大美,令人感到在与他的绘画交流时,具有灵魂得到纯清之水洗礼时的爽达、淋漓、酣畅与痛快。蓝怀昌先生曾说:“尹天石的叔父是当地有名的堪舆师,自幼叔父的言传身教和耳濡目染,这使得尹天石能从象、数、气、形等方面悟得山水的天人关系。”这话说得是不错的。尹天石的山水画,譬如他的《紫气东来》、《福溪千里揽胜图》等作品,不仅笔墨的跌宕起伏、回环缭绕,章法的大小开合,图像的虚实刚柔,有着“以气驭形”的基本特征,而且“象数”方面的素养还使得他以“以气驭形”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图总体像效果在价值指向上具有了遵循“过犹不及”的原则而致使以成的“中和”之美。所以,他那决无碎片化和拼贴的迹象而向来以格调高迈、致思入微受到人们称赞的画作,总能于素朴平淡之中不失绮丽绵邈及蕴意极深。
《春秋繁露·人副天数》中说:“道与类相应,形与数相中。”说的是宇宙符号与人生符号的对应的关系,尹天石的绘画艺术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即在象→数→气→形的作用下,一方面,有了法天象地而“体合法度”的特质,另一方面,则能巧夺天工地理而应数于人,故其作品三具其位而得四时尊卑之序,所以,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他的作品内蕴的文化姻缘,能在欣赏者的心灵中茁壮成长,促使欣赏者反刍于那些曾经经历过的激动人心的事理——这正是中国绘学文化崇尚的“法周妙界、春满人间”的境界的具体体现。

绘画的问题,不能离开文化脱空来讲。尹天石拥有丰沛生命力的作品,乃是捕捉了我们民族5000年以上的文化积淀出来的精神红利,由此而铸就了他的“新古典”典范的。他的画作,正是秉持了中国文化传统的精义所在而形成的步步精彩的文化生命境界的变现,在人心迷茫、奔逐浮尘的时代,他建构了如是的人格,步入了愉悦的“心灵考古”之旅,并于此中发现了生命的真实即文化的真实;他的《红旗飘来读书声》、《烟水茫茫千里共朝阳》正是他享受自己建构的文化世界的必然变现。
朱熹说:“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朱熹《答黄道夫书》)通过上述分析,朱熹的这句话,无疑可以看成是尹天石绘画作品图像之所以存在的“元语言”,而恰恰就是这“元语言”,使他的作品能够超越于民国其间弥漫在已失传统文化话语时空的拟古派的风标与作派,而利用现代文化智慧建构传统“元语言”话语语境,然后以活着的传统高扬古典精神。
尹天石曾研修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中国美术创作院首届中国山水画创作研究生班,此期,他“见、修、行”,心灵上潜移默化,得提要钩玄之术,觉悟了绘画生命的意义,毕业后感到中国画“歧路之中,又有岐焉”,遂潜心书法、篆刻、传统与自然,经过近三年的沉淀,得由博返约之法,在艺术哲学中增进道家哲学的力量,于是,这就形成了他那以淡风为载体,多以宿墨点写的画面,具有了俊逸高透、粹奇清朗、灵秀峭拔之美。在当今物欲纵横的时代,他的画,可以令心蹶然而起,洗去我们心灵上的瘴毒。
当代艺术作品代表作赏析
《_mao》
行为影像水墨作品245x245cm
作品阐述:
老子、论语、毛泽东语录、心经,我,抒写,融化,再抒写,再融化,周而复始,我自始至终没有停止过这个动作。
24厘米厚的冰块,下午5点开始抒写。
双盘伽跌如意坐,一颗虔诚的心。
已近傍晚,挑灯抒写,只为那虔诚的心在追问
直到凌晨3:35分全部冰才化完,10个小时的书写,得来的却是只有一个“_”字。
其中,我,抒写,融化,再抒写,再融化,周而复始,我自始至终没有停止过这个动作并一直在追问:在我们谈论真理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城cheng》
公共互动水墨装置作品800x800cm
作品阐述:
《城》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方五色概念来表达东方的五行宇宙观。一块砖,一种颜色,一个形状。就这样朴素地存在着。
当砖被码起,它可以垒成墙,也可以筑成房,因为这些墙和房承载了我们的欢笑、悲伤与梦想,于是城才变成了“城”。
面对这块砖,这堵墙,这座城......你是否曾经意识到它们的存在?你是否曾经感受过它们的温度?你是否对它们曾心存感激?
......
请提起您手中的笔,在这城墙上涂抹出您的梦想和憧憬,以及对家人和朋友的祝福,让这些图像及话语伴随着这座《城》快乐成长,并成为《城》作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感谢您的互动参与。
《羽yu》作品阐述
当代水墨装置400cmx500cmx500cm
作品阐述:
羽,为常用汉字,百家姓之一,五行属土,吉凶寓意为吉。又为五声之一。在《大司乐》里注解为:凡五音,宫之所生,浊者为角,清者为徵羽。
从小变大,从少变多,音量逐渐拔高,各种声音掺杂越来越多,有汽车喇叭声、有人们尖叫声、有歌舞声、有剁肉杀鸡声、有医院扎针声、有骂街争吵声、有事物撞击声......声音使整座城市变得真实起来。有沉闷、烦躁、痛苦、欢乐、也有悲伤......细细品味,这是真的吗?除了这些,我为什么听不到月夜虫鸣?为什么听不到潺潺流水?为什么听不到夜泊钟声......
一个昏暗的房间,光线被弱化,自然的声音成了灵魂,充满了整个空间。
一个被遗忘的古旧药柜,九斗中药及药味早已被摒弃与消失,每一个药斗分别装着从月夜里采集来的虫鸣、潺潺流水、夜泊钟声等自然之音,它成了一味药,一味中药,一味具有味性、归经、主治等功能疗效的“声音”之药,只要你抽出药斗,真实的城市之音立刻消失,自然之音自然流露,使我们重拾久违的记忆,使我们身心获得无比的喜悦与安详。
“羽”是否有能力穿透这个房间?这栋建筑物?这座城市?以及每一个角落?抹上一道清凉?
获奖代表作赏析
《客家秋》
尹天石2009年优秀奖作品
规格200x180cm
《客家月夜》
尹天石2010优秀奖作品
规格145x200cm
《一江明月照客家》
尹天石2011优秀奖作品
规格120x240cm
《细雨壮歌意更浓》
尹天石2013优秀奖作品
规格1100x240cm
《壮乡三月歌如海》
尹天石2013优秀奖作品
规格180x145cm
传统水墨作品代表作赏析
《独爱幽居》
尹天石传统水墨作品
136x68cm
创作年代2013
《和光同尘》
尹天石传统水墨作品
68x68cm
创作年代2013
《林泉高致》
尹天石传统水墨作品
136x68cm
创作年代2013
展览花絮
第一届中国东盟艺术双年展尹天石与方力均合影;
第一届中国东盟艺术双年展尹天石与叶永青合影;
第一届中国东盟艺术双年展艺术家尹天石、常徐功、陈光武等人欣赏尹天石代表作《羽yu》。
主要收藏
尹天石的传统与当代艺术作品被国内的大陆、台湾、香港、澳门以及国际上的法国、美国、瑞士、韩国、日本、新加坡、缅甸、泰国等画廊、美术馆及私人所喜爱与收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