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华为什么要坚持拜师马三立呢?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如题所述

李文华拜师马三立,算得上是相声界的一大悬案,郭德纲和马志明也分别在采访中说到这事被相声界的一位权威人士所阻拦,但是这位权威人士是谁,却都是三缄其口,估计这件悬案也会一直悬下去。至于李文华拜师马三立,客观来说,并不合适,而李文华之所以如此执拗,除了仰慕马三立的艺术水平外,估计已经默许自己是宝字辈了吧。

李文华的相声之路

李文华生于1927年,而且家里也不是说相声的,即不是门内出身,这个年龄比一般的宝字辈年龄要小不少,比如侯宝林大师生于1917年,而宝字辈的门长赵佩茹则生于1914年。李文华解放前在机械厂做油漆工,业余爱好是相声,但是只能说是业务爱好,连票友都不能算,毕竟工人要上班养家糊口。

谱系需要

李文华是1962年调入广播说唱团的,那时候已经不提相声师承制了,拜不拜师对于相声演员来说意义不大,也没人敢提什么相声谱系的事情,那时候李文华是先进生产者,又红又专,得带这个头。

到了八十年代,情况不同了,相声师承制重新被提了起来,相声谱系也有专门人整理了,最著名的就是马三立和殷文硕。这时候已经说了快一辈子相声(业余十几年,专业二十年)的李文华自然也得考虑自己的相声谱系问题,不能说了一辈子相声到最后落一海青身份,进入相声谱系也是给自己这辈子事业的说法。

年龄现实

李文华出生于1927年,比马三立小13岁,比苏文茂大两岁,这岁数如果拜个宝字辈就有点儿显大,拜寿字辈虽然稍微有些显小(不能和门里孩子比)但也算合适,比他小的宝字辈艺人有不少。何况本身李文华长得就显老,进广播说唱团时才三十五岁,但从马季到唐杰忠都喊他“李大爷”

艺术地位

相声业是一个看人下菜碟的地方,你有能耐就是最大的本钱。张杰尧那么闹,张寿臣还是得叫他一声傻大爷,因为张杰尧有本事。你要是没本事没地位,你就是有正宗的师承也没人认。马家,常家的儿子比李文华年轻那么多,一样是宝字辈,怎么没人质疑呢,因为人家家族在行业内有地位有本事。高德明高德亮他们也是相声世家出身,为什么他们的师承就被质疑,谁叫高家后来在相声界缺乏影响力呢。

至于阻挠李文华拜师的人,大有人在,未必就是侯大师,因为侯大师只能算是权威人士,真正阻挠之人也有可能是官方也有可能是重视辈分的天津相声前辈,这个大概只能永远是个谜了。

所以,李文华拜师一直不成,根本原因还是马三立不是那么果断,找些借口搪塞而已。同行肯定有反对的,但肯定不会牛叉到马三立姜昆都惹不起的地步。更重要的,李文华这么一个老好人,真不值得同行那么下力气去挤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2-27
因为那个时候非常的推崇师承制,而马三立又非常的有名气,所以李文华一定要坚持拜师马三立,可以让自己更有地位,更有影响力,更有人气;我觉得如果自己有实力的话,不在于师傅是谁,不过他拜马三立,真的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第2个回答  2022-02-27
马三立对于他来说是非常优秀的老师,所以他一定要结拜一个优秀的人,成全老师来让彼此的一种文化涵养越来越有魅力,传承一种文化象征。
第3个回答  2022-02-27
这是因为李文华的谱系需要,也是他们现实地位,艺术地位的差距,所以他也坚持拜师马三立;我认为李文华他是一位非常聪明的人,他的情商很高,能够始终保持谦恭的心态进行强调学习,从而有效发展自己的事业,这是值得世人肯定的。
第4个回答  2022-02-27
我觉得可能是因为拜马三立为师可以有更大的发展平台,所以才会坚持去做。
相似回答